我是学生,但是,日常生活中间,经常会这样说:通常立场不同,是非对错的标准也不同,因此同一事物的是非对错会因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学生不才,我想说一句的是,我认为关于同一个相同意义的词的叠加,有的是强调,有的是重复,还有的……
一般的生活语言只求语句顺畅,像微信交流等,网络语言等,没有去强调语法知识。生活中间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我本人就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
我经常看到网络文章上面的白字,错别字的词句,我只想提出来,也曾试着提出来过,却遭来绝大部分人的反对,说我知识面狭窄,不学习等等。
而我今天,又看到老师在我的网络帖子里面提出了似是而非的是非对错,我似乎又很难言简意赅地回答他这个问题。是老师错了吗?是老师在挑刺吗?我也经常,不,是天天在看他人的帖子,很明显的,别人的帖子里面有很多很多不应该有的错别字,就是有了,出现了。也没有人提出来,因为,这些错别字不关乎主题思想,也就是说,对题目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看过的版主老师,群主老师,网友老师们,几乎没有人提出来。当然,也不排除楼主是名家,名人效应。
我曾经把名人的名字因为笔误写错了,粗枝大叶往往搞错,不细心检查就发出去了,当时还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我虽然虚心接受批评,但是,以后的帖子里面还有错别字出现,还不认真吸取教训,一度这个版块的帖子所有精华都被取消。
记得外国某作家在《功利主义》一书中说人类知识发展至今,像“是非”标准这样令人争论不休、始终无法给出满意定论的话题可谓寥寥可数。足见“是非”难有统一的标准,有人觉得这样做对,有人觉得那样做对。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家平时争论的时候,总是站在互相对立的立场上做判断题,结果就只能是你对我错,或者我错你对,似乎承认对方的正确就减少了自己观点的鲜明性和攻击性。外国某作家还说:“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当正确是指纯粹正确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是正确的了。”
一说起对错,就不由想起上班时候普法考试时常出现的判断题型,只要发现题材中一点谬误便可以打叉,无需做多余的思考,似乎对错泾渭分明。然而,生活往往不是判断题,而是一道辨析题。我们需要分辨对错然后加以说明,从而以理服人。
现实生活中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两个人为某个事情争得面红耳赤,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最后演变为彼此谩骂或抬杠。
我们想指出别人所犯的错误时,我们就必须弄清他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必须承认他在某些方面是正确的,同时又要指出他在其他方面所犯的错误。可惜真正到日常生活中,大家就没有耐心和理性这样条理清析,而是武断地说这个对、那个错,甚至搞斗争扩大化,来个欲加之罪。其实按照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非对错乃矛盾的双方,彼此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错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由于是非对错的复杂,才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是非对错是个很大的概念,做学问难以此界定,关键还要看在实践生活中的效果。秦国以法家思想为尊,汉朝前期以道家思想治国,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底哪个思想对呢?以古今中外的例子看待真是:
今朝所是,明朝所非!
明朝所是,今朝所非!
非非是是,是是非非!
究竟哪里,没有是非!
如果是非对错永远也搞不清楚。要做的办法就是:一个是随声附和,一个是调合是非,不分是非,听其自然。只有意见的不统一时,才容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涉及某种具体行为的时候,就要判定是非对错。该实行法家思想,你用墨家,那便是错误,而这无关思想本身。正如长的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
当说起贪污、受贿、杀人、越货,抢夺等,我们都会斩钉截铁地说这是错的,因为这种行为触犯了法律(尽管法也可能是不近人情,甚至是恶法),而法律是守护正义的最后底线。当看到某人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时候,我们肯定会说他是对的,甚至是很高尚的,因为这样的行为符合我们的道德水准和公序良俗。
只是,人行为的复杂性使判断对错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们认为,只要行为的动机符合善良意志,此种行为就是好的、对的。即使可能出乎最初的预期,得到了一个坏结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心办了坏事。可是动机怎么样才能被观察呢,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
实际上,当大家都在叩问何为对错的时候,透露出的是个人在行为标准上的迷茫。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该褒扬什么,该针砭什么都变得模糊不清。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在大面积地蚕食着人们的灵魂,金钱标准居然已成了不少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金钱可以买来学历、地位,可以有香车美女,可以将人塑造成高尚的人,至于金钱如何来从不过问。
所以,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其重要表现就是现在的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的宽容。这种实用主义让人不惜为了名利以身体作为赌注,公正的原则遭到践踏,潜规则横冲直闯。30多年前生活在在浓郁的集体主义气氛中的中国人,突然间被抛入一个“人人自保”的时代。之前,人们用集体、党组织取代了家庭宗教提供的安全纽带,而现在金钱似乎变成了最后的安全稻草。为了用金钱完成自保,多少人混淆是非,良知荡然无存。金钱面前,还有对错吗?男女可以相亲却难以相爱,可以曾经拥有却难天长地久。
另外一个现象是,受各种思想价值的冲击,曾经几乎有违公德,受人唾弃的事情而今开始产生争议,比如教授换妻、老板多妻、大学生当二奶。大家于是不知道这样是对还是错,茫然不知所措,每个人就像大海中的浮萍逐浪而起,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做人的底线。死老筋就说出来,她们居然可以和平共处。
当有人靠“出位”赢得名利时,许多人趋之若鹜;当有人靠欺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各路神仙纷纷效仿,乐此不疲,公众犹如木偶一般任人捉弄。更可怕的是,在很多事情中,都有权力的触角,要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么节外生枝、喧宾夺主,要么控制舆论、转移视线。权力面前,似乎只有对,而没有错。州官广厦千万间,百姓含冤被拆迁。
物欲横流的世界,更多的人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枕头酣然入睡,心安理得,只要腰包鼓鼓,对错是非似乎没那么重要。拆迁办要以大局为重;钉子户要维护私有财产;城管要维护市容;摆摊者要解决生计……大家都有合理的理由,一个小家庭也是,公说公有理,说理也长。难分对错,所以也就不会认错,也不知向谁认错,于是,就只有一句“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就成了认错的模板,毫无诚意可言。
也许,“我不能做到我所希望的一切,但是我应该做好我可以做到的一切”。有人如是说。
是非对错分明,但无法包容理解别人的是非对错者,才不容易交到朋友。包容理解不等于同化、认可,我知道他这么做是错的,我也知道他可能因此付出的精神、物质方面的惨重代价,所以对于他的一些伦理道德的事,我是替他难过的,但他仍然是我朋友啊!就只有这样收场了。
赞(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