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常常有“世界十大伟人”的晒单,尽管版本不尽相同,但几乎都有中国的毛泽东和孙中山,小编还用上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曰:看!中国就有两人上榜。伟人要有伟业,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领导人民在中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压迫、剥削制度,他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他使中华民族昂首挺胸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孙中山又建立过什么伟业呢?国民党称他为“国父”,中共称他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后者倒是很准确的。孙中山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的名字就叫“帝象”,“中山”只是他的化名,但他并不是一个有政治才干的人;他的政治理想是“反帝救国”,但他的政治才干并未能使他实现这个理想,他去世时还遗憾地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国民党完成全国政权的统一是他的后继者,主要是蒋介石,因而蒋介石才是国民党的“国父”。
孙中山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是由于官方教科书宣传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革命一样,具有天翻地覆的划时代的意义。近年来的影视、文学作品,又据此虚构了许多情节、细节大加渲染。其实,大清王朝作为两千余年封建制度的腐朽残存,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如一匹将死的骆驼,被人轻轻一推,就倒地而毙了,但推倒这匹骆驼的人也并不是孙中山,孙中山只是在旁大叫了一声:“推倒它。”这个功勋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孙中山并不在国内,像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堡领导十月革命那样,而是在美国西部的丹佛城。他在旅馆里收到了国内发来的电报,知道准备在武昌举行起义,他不同意,准备发一个电报回去制止。但当时美国时间已是深夜――孙中山晚上睡觉总是很迟的,干革命吗?他曾对他的一个日本友人说,他有两个爱好:女人和书。而这两样爱好一般都是在夜晚“爱好”的――于是决定明天再发。第二天上午,他一觉起来已是11点多钟,正在吃早饭时,却从报上得知革命已经爆发。以后,清廷退位,建立共和,革命党人把他请回国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与从床下被拖出来当上大元帅的黎元洪一样。清廷退位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掌握新军的袁世凯要打败革命党是轻而易举的事,真正逼迫清廷退位的人正是袁世凯。所以,孙中山就只能当个“临时”大总统,一月份登位,二月份就让给了袁世凯。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这确实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但其实质只是由帝制改换一个共和名称,“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贫弱屈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即使到国民党在全国取得政权以后也是如此:革命前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压迫,革命后这两座大山依然存在,又增加了一座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大山;革命前是皇帝专制,革命后先是封建军阀的专横,后是“新军阀”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革命前是“富人欢笑穷人愁”,革命后还是“富人欢笑穷人愁”;革命前帝国主义在中国打仗,革命后是国内军阀混战,战火愈烈;革命前对列强的侵略还做一点抵抗,革命后则实行“不抵抗主义”;革命前遇到荒年还有政府赈灾,革命后即使不遇荒年,也是民生凋敝,哀鸿遍野……当然,人们普遍将这个罪名推给了袁世凯和北洋政府,但实际是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无能,用一句官方语言叫做“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后来人们又说是由于蒋介石叛变了革命,背叛了孙中山的遗训,但实际蒋介石继承的正是孙中山的遗愿。
孙中山和蒋介石,作为一个正党的领袖,其行为都代表着党的立场和利益,不能视为个人现象,只不过形势发生了变化,政策和策略也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孙中山最著名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因此人们就普遍理解为,孙中山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天下为公”,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苏维埃”即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大错特错。当时,中国的任何一种政治力量,无论是革命力量还是反动势力,为了夺取政权,维持政权,都在寻求外国势力的支持,孙中山“联俄”,也是出于这种目的。他首选的是英美资产阶级但没有成功,便以出卖中国主权为代价,得到了苏联的援助。苏联最初看中的也不是孙中山的“南方政府”,而是吴佩孚的“北方政府”,但苏联的要求被吴佩孚拒绝,因为吴佩孚不敢做“石敬瑭”那类人物。孙中山“联共”,是因为那时的国民党就已经腐败,他要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帮助他改造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夺取政权,而不是准备实现共产主义;恰恰相反,他的目的是要消灭共产党,只是使用了一个温和的词汇“溶共”。他与苏联交换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联共为他在中国限制共产党的发展,中苏签订的《孙文越飞宣言》第一条内容即为:“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党主义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中国最重要最迫切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孙中山还说:“共产党若不服从国民党,我便要开除他们;苏俄若袒护中国共产党,我便要反对苏俄。”当时中国除军阀以外,共有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国民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是共产党,代表着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三是其它民主党派,代表着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孙中山不可能放弃本党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维护共产党所代表的工农阶级的利益。他的“扶助农工”政策,也是利用工农的力量来实现国民党的革命目标,而不可能像共产党那样,为工农谋求翻身解放,在农村打土豪、分田地,在城市搞罢工,那样他将失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支持,他的革命就不可能成功。孙中山和蒋介石所不同的,是孙中山并没有侵犯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蒋介石为了维护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压迫中小资产阶级,从而将本来和共产党对立的其它民主党派推向了共产党;孙中山对待共产党和工农大众,采取的是较温和的手段,因为当时国民党的直接革命对象还是北洋政权和地方军阀,他并不准备消灭土地私有制,却喊出了蛊惑人心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而蒋介石时代国民党已经掌握了政权,所以对待共产党和工农大众,就采取了“屠刀政策”。
中国真正出现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自从出现私有制以来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被彻底推翻,中国也从此走上繁荣富强的发展大道。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没有做到的,他们也不可能做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