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干事情总是要有个过程。一个人无论要去干什么事情或从事什么工作,且不论事情大小,耗时长短,都是要有始有终的。就是某些事情做起来所耗用的时间极小,但无疑也是有始有终的,只不过因其时间太短而显得其始与其终似乎是重叠着罢了,即其开始的时候,也几乎就是其终结的时候罢了。
俗话说:“手插鱼篮,避不得腥。”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既然做了某事,就应该努力去把它干好。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把既然去干了的事情都能够干好的,很多人是要半途而废的,甚至是功败垂成的。春秋时李耳《老子?六十四章》中对人世间人们干事的一般状况就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表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由此可见,人们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或去干必须去干的事业,尤其是较为繁杂的事情或事业的时候,应忌讳虎头蛇尾,更不可敷衍塞责和不了了之的,而必须做到常抓不懈并努力做到善始善终,既要重视做好开头起步工作,又要注重做好其后续的工作乃至收尾的工作。
干就要干好,不干就拉倒。凡人们去干事情,都是要耗用时间和精力的。可是,时间就那么只有一次,而且是一去不复返的。虽然人的精力倒是用了还可以复员,但也是极其有限的,还是“一心不可两用”的——一个人的精力一般是不可能同时用同样的精力和力气去干两种以上的事情的。因此,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次干事的时候,只应该有所选择地去干那些更为紧迫,更为需要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且应确保做到只要去干了就不该浪费那时间和精力,就要努力把那事情干好了。而对于某些事情,如确系是不宜干到底的,则是应及时刹车,果断拉倒的了,以避免白白浪费掉那宝贵的时间,还可以让那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用于去干其它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干某些事情时,由于自己原先认识不足或考虑没周到,在开始的时候,是愿意去干的,也干得较好的,但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了那实在是不适合自己去干的或确实是不值得自己去干的,如勉强再继续干下去则是得不偿失的,甚至是要犯错误的,那就没必要再继续干下去了。而且,世事沧桑,有时候,你所干的事情,本来你的决定和做法是正确的,但由于政策和其它客观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可能造成你原先的决定和做法由正确变成了错误的情况。如果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使得你原先的决定和做法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了,那你也要先把事情停下来,若没有再作更改的必要的,就还要果断地将其废弃为好。
对于那种值得去干,且必须干好的事情,要注意做到善始善终。一般来说,人们对于那种值得去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情,通常在开始的时候,是能够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并能够作统筹规划和精心准备的,因而开头的时候,是不惧怕那所谓的“万事开头难”的,往往倒是能够迎难而上且可以干得较好的。但是,在事情在进入到常态化之后,则容易产生些懈怠的心理,或者在看到一些成绩以后,就沾沾自喜而飘飘然起来,甚至骄傲自满了。这也影响到要继续把把事情干下去的了。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因前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更不能因事情进入常态后而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而应切实做到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善始善终。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因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事前都受到了很多质疑。很多人担忧中国难以承办这两个举世瞩目的盛会。但事实证明,中国人都做好了,而且办得很成功。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之所以能够非常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完全是中国能够做到了举全国之力,始终不懈,切实努力做到了善始善终的结果。
因此,要想把事情干好,不但要重视做好开头工作,而且要防止接下来的工作出现重大的失误,尤其是去干那重大事情或影响深远的事情时,在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是更加不可有丝毫的松懈的。正如古人所告诫的:“图垂成之功,如挽上滩之舟,莫稍停一棹”,还必须特别注意和高度重视做好最后的工作,以求取得圆满成功。
做人与干事一样,也是应该做到善始还须善终的。而且,通常情况下,如果做人做得好了,一般做事也是可以做得好的。所以,人生在世,就更有必要去把握好自己了。如果你想做个好人,就要真正努力去从严要求自己和把握好自己,且还努力做到善始善终。但做人一般是个长期的过程,而做事则通常只是某一个时段去做的。从这个方面去讲,做人比做事要更难一些。在现实社会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本来很不错的人后来却变质变坏了。像某些官员,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受人爱戴的清官,到后来却变成了一个很坏的受人痛恨的贪官。所以,做人要做得好,则更要注意做到善始还须善终的——这就要注意随时随地把握好自己,始终坚持好做人的准则,始终遵纪守法,始终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地学习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注意用正确的荣辱观来引领和规范自己的行动。总的是要确保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不至于去犯不可饶恕的错误,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确保自己能够好好地做人并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着。
11.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
“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是刚强果敢之人的一句口头禅。自古以来,那些有胆有识有作为的人,特别是那些功勋卓著,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们更是一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这里,先从“曹操割发代首”和《士兵的帽子》这两则故事说起。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魏国丞相,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带兵军纪严明,且以身作则。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了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所以此令一出,将士们都小心谨慎了,唯恐犯了该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可就在这时,突然“扑刺刺”的几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吓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来了,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行呢?”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这就说不对了。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而那个《士兵的帽子》故事说是则是一个能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并敢于承担责任的将军。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个士兵戴着顶帽子,在列队接受检阅的时候,上司跑到这个士兵面前,看了一看便说:“你的帽子太大了”。没想到士兵立即行了个军礼,大声回答:“不,是我的头太小了”。这个士兵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往往是极为注重“言必责职,行必责职,功必责职”的,如果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出了差错都是必须去承担责任的。他们既严格要求其下属要敢于去承担责任,还常常是严以律己,注意做到以身作则;同时,这两则故事,还启迪人们:像曹操、拿破仑等这样权力至高无上的人,尚能承担责任,何况普普通通的人们如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出现了过失和犯了错误的,就更应该有勇气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了。
可以说,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平常人们所说的,做事要有责任心,有责任感,才有可能去做好工作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一个人只有敢于承担责任,他才能高度注重所做的工作,并认真地去做的。这些人在去干事的时候,往往是要事先就去做精心准备的,特别是当要去干那些复杂的事情时,事前总是非做好充分准备不可的。而且,当他们正式投入工作的时候,也往往更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并千方百计地努力把事情干好,甚至还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的。而那些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干事起来则一般是不认真去对待的,或只喜欢搞些表面的,或只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或只贪图功名甚至只是唯利是图的,等等。这些人干事情时,常常是敷衍塞责的,甚至只是懵懂地瞎干及乱干而已。他们干事情时,通常表面上是积极的,甚至显得雷厉风行的,但虎头蛇尾,是不顾后果的,且容易玩忽职守的了。因为他们反正做坏了事情则总是要想法去推卸责任的,哪还能认真去做了?!因此,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算是真正有干好事情的愿望并认真去对待所需要去干的事情且努力把它干好。
而且,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获取进步,并可以不断而且更好地去成就自己的人生。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其实也就是树立了较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已经是有了要干好事情的强烈愿望。因而,为了能够干好事情,往往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注重学习并注意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人们请教,等等。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做事的本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也就可以不断地去干好应该去干或希望去干的诸多事情了。而逃避责任的人,则往往是得过且过的。他们不会注重学习,更不会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而这样终将是要使得他们停滞不前甚至是要倒退下来的,那就极容易被扫进“拉圾堆”——可能就要在竞争中遭受淘汰,或被用人单位抛弃了,等等厄运。
况且,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还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因为,社会上的人们大都喜欢那些诚实而又敢作敢为敢负责任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向他们请求援助时,他们往往是愿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还常常自觉主动地给予一些帮助的。这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了,可以助推着自己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了。即使真的犯了一些错误,也往往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和从轻发落的。而与此相反,那些喜欢推诿和逃避责任的人,则往往是要遭受到人们的厌恶、鄙视和疏远的,如向他人求助时,则往往是要让自己感到难堪且到处碰壁的。如犯错误而被追究时,则往往更容易受到严加处罚的。
12.人生最值钱的应是安居乐业了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的诗歌中又称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等等。人们关于人生价值的说法是有很多的。但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乃至荣辱观不同,因而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往往也是不相同的。
到底什么是人生最值钱的东西呢?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所说的“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就是明确且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一谚语与其它关于人生价值的说法比较起来,其说法是显得更为周全一些,其涵义也显得更为深刻一些,其说法也更显得通俗和明确一些。毫无疑问,这“安乐”的涵义是既包含了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也包含了如裴多菲所称道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了。它不但是较能深刻地反映了人生价值这个道理,而且还联系了人生的实际情况。它所说的“安乐”,本来就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如经过努力,很多人又是可以把那希望变为现实的。这里,将“安乐”引伸为安居乐业,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把安居乐业视为自己人生最为值钱的东西。
安居乐业,就是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就这么简单。显而易见,这样的安居乐业并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即的美好愿景,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幻景。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已经是实现和达到了,而且,很多尚未实现和达到的人也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和达到的。然而在社会现实中,有相当部分的已经实现了安居乐业的人还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意识到这安居乐业就是人生最值钱的东西而去珍惜它罢了;更有一些还未实现安居乐业的人,也没有意识到这安居乐业就是人生最值钱的东西且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实现的,因而常常有着对生活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的了。
为什么说安居乐业是最值钱的呢?一个人过着生活时,又如何才能算是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呢?
首先说“安居”。“安居”就是能够解决个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人们的衣食住行得以解决了,生活安定也就有了基础。在衣食住行中最难解决的当数是用以居住的住房。因为要能够拥有个属于自己的住宅,对个人来说通常耗资大,费神多。许多人甚至要用多年的积蓄和精力去准备或筹建才能够去拥有它。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显示了诗人也是非常渴望世间的人们能有个自己的住宅,并幻想着“天下寒士”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广厦”,那才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了,也才容易使得全社会上形成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即出现个“天下寒士俱欢颜”大好局面,那无疑是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已基本上都拥有了自己的住宅,而且恐怕比当时诗人想象中的住宅要好得多了。因此,可以说,现代人要实现“安居”已不是太难的事情了。即使有个别特困人家,一般也还有个政府所实施的“安居工程”去帮扶的,等等。
其次说“乐业”。“乐业”就是要拥有个比较如意的职业或拥有个自己所喜欢去干的工作。应该说,在就业问题上,有时候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虽然,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提倡择业自由,但个人就业也常常是由不得自己去选择的。况且,就业形势通常是不容乐观的,就业竞争也愈演愈烈了。因此,一个人能有个职业,且能便于施展自己的才华,应该说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自己确实有条件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和职业的,当然还是应该勇于去选择好自己的工作和职业的。但如果自己没具备自我选择职业的条件,则应学会尽快适应现在必须去干的工作和职业了。要知道,环境是难以改变的,但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从这个方面去看,每一个人都是可以“乐业”的,只不过有些人本来可能没具备好的条件,但也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去另外创造个好的条件出来。
还应注意的是,这世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是少见的,甚至可能还是不存在的。因而,要想使得自己的人生路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恐怕也是不现实的,甚至还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况且,人生往往还是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要想安居乐业,还应学会知足。常言道:“知足常乐”,而欲壑则是难填的。因此,一个人只有正视现实并善于适应现实且学会了知足,才能够常常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也才能够真正去体会那安居乐业的了。
还必须注意的是,虽然人人是可以去追求安居乐业的,但这个追求也应该掌握在一定的“度”内,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安居乐业”而不择手段。要知道,那些过于迷恋钱财,且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不择手段去捞取钱财的,如通过打杀抡,通过贪污受贿等去索取钱财,他们就不可能不害怕被绳之以法的,且终日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就没什么“安乐”可言的。如清朝的大贪官和坤,为官二十余年,贪占土地八千倾,房屋两千间,钱行、当铺百余家,金银、珠宝更是无可计数。乾隆皇帝退位后,抄其家财总共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十余年收入之总和。他的钱财不可谓不多了,可谁能说和坤是个能够安居乐业的人呢?!——他最终是被剥夺职权,投入死狱,并被赐令自尽,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树上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