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局限性

时间:2007/1/25 作者: 朝望 热度: 88934
    我曾经40多天的日子是在日本的冈山市渡过的,在日本的这些日子中我带着疑惑、怀疑接触了日本人和日本文化,对于日本的文化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课本知道唐朝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的谴唐使来唐朝学习而创造了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古书中称“扶桑国”古老的中国人给了这个岛国诗情画意的称号。但是近代中日关系上我们又都看到的是日本的残暴和侵略中国的罪行,让近代善良的中国吃尽了战争的苦头,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思考日本人的人性和日本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在飞机到达关西机场时我的思绪非常复杂,我想通过自己亲身的接触来认识日本这个民族。
   
    首先我领着儿子在机场转车按照丈夫信中写的乘车程序,一个一个环节认真地执行——出关、在关西机场用9分钟时间乘车、转成城铁,在新大阪换乘新干线,这一切分毫不差是如此的紧凑,而且每站转车中我发现三分钟足以完成,日本人设计的精确度让我真切体会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
   
    在整个换乘的过程让我领略了日本的城铁和新干线上的优质服务,我在来日本之前查阅了许多日本的现代信息,其中介绍说日本的服务在世界上堪称一流,真是名副其实,同时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时间竞争在日本残酷性。在日本乘车让我体会了技术先进中的温情,日本的城铁座位是可以按照旅客的意愿转动座位的方向,儿子看到车上人在调动座位,他也照样子转动座位,由于第一次在日本的城铁调动座位我和儿子看着别人的动作在仿作,这时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帮我们转动并示范两次,看我和儿子已经完全学会微笑地离开了我们,她使我感觉非常亲切,我发现座位方向的调整可以使人的情趣盎然及温馨感觉,体验过程中让我立刻消失了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我想这就是服务带给人的感觉。在新大阪转车时我发现我们下车门和要乘的新干线的车门是对着,当时我三步并成两步就上车,在号称世界上最快的火车上发现只有一位乘务员,他总是匆匆穿越每个车厢,他出进都要在门口鞠躬,我在猜想只有这样日本人认为有礼貌、有教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我和儿子买的新干线的车票是自由席,我们都快坐了半个旅程乘务员才告诉我,我坐错了车厢这是指定席车厢,他用非常难懂的英语和手势告诉我应该在五车厢,于是他帮忙把我和儿子带到自由席五车厢,整个乘车、转车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人文服务,虽然语言不同但是服务很到位。日本人在服务上优质周到让我在后面的旅途中 一直思考日本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是怎样的——首先的体会是快捷和到位,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配套的人文服务结合的天衣无缝,真是一个发达国家的风范,让我感慨万分。在我审视和思索日本人的特征,我想一个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却看到的现在的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和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与日本的先进国家形象相差甚远,这是什么地方发生断层?我的思绪随着新干线快速旋转,然而瞬间新干线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冈山市。
   
    第二天安顿下来,我们全家拜会了与丈夫工作合作日本教授,他的外表英俊潇洒让我想起日本的英俊小生三埔友和。我们与他会面是在下午茶时间,他下午4点钟是固定的身体锻炼时间,初次见面我的感觉是教授朝气蓬勃、动作快捷与他的年龄相差深远,他热情地、友好地接待我们全家,整个交谈他是与我们的儿子进行,用英语介绍日本本土的风俗、民俗以及日本旖旎风光。当儿子提出要到广岛参观时,他不解和疑惑地摇摇头说“哪儿没有什么好可以看”我发现教授的表情十分复杂,我揣摩着日本人整体民族的心理特征,一个不知道服输也从来没有想过服输的民族,广岛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地方——是服输还是耻辱?为什么提起广岛连日本的教授也感到不舒服。从历史资料上看日本不承认向中国投降,理由是当时中国军队没有占领日本本土,而广岛由于美国投放了原子弹迫使日本天皇投降,难道只有占领日本本土才能算投降。对于中日问题我们与日本教授有过简短的对话,教授对于裕仁天皇的评价是“疯子”;而另一位宫崎大学的教授在谈到中日文化时能用欣赏古代文化的态度与我们全家交谈,他特别欣赏《三国演义》、《红楼梦》、儒家文化的圣人孔子等等,尤其是在谈到中国的每个朝代都了如指掌。但是两个教授的共同特点是特别崇拜元朝,他们俩不约而同说自己是蒙古人的后代。据留日的学生说蒙古籍学生到日本签证比较容易,那这种现象使我在考虑日本教育中一定是崇尚征服,蒙古人的征服在世界历史上是震撼欧洲,日本的教授都崇尚蒙古人一再强调自己是蒙古后裔,我就感觉这是日本的国民教育的结果,其实所有的东亚人种就是蒙古人种,但是日本尤其强调是蒙古人后裔加上两个日本教授们的口径一致到如此相同,我只能对日本国民意识的教育要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这里面是否有片面的强国强化教育内容。
   
    我在岗山市住在留学生的会馆里与中国一些留学生闲聊,他们给我讲述了一些关于日本人的笑话,当然是一说之言。内容是在唐朝日本派遣了许多谴唐使,他们在中国的长安学习中国许多方面的文化如汉字、唐朝习俗以及唐朝的科技文化甚至唐朝的饮食和服装等等,有些成为了中国著名的诗人如李白“忆晁衡”诗篇中的晁衡就是日本的谴唐使,是李白的好朋友,因为在回日本时遇上台风李白误听说晁衡遇难而写的诗篇。当时这些日本的谴唐使们陆续回国时有些人遭遇了台风,在他们当中有人脑部受到重伤,当这些人回忆自己在唐朝学习的内容所提供学习内容只是支零片碎,因此日语中的文字许多模仿的汉字不是少一点就是多一撇,而在学习中国深邃的道德文化中只学习了忠孝却少了儒家的“仁义”,因而造就了日本的武士只对国家忠对天皇孝,成为了日本的奴隶,据说日本的武士身上时刻怀揣着一把长刀是对敌人,一把短刀是对自己,我思考这种行为就是没有仁义道德,因此在对华侵略中表现为是效忠天皇,而没有了自己的人性,一个没有自己人性的武士对待世界必然是残忍和暴行。虽然这样解释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和历史依据,但是我想日本的武士很难找寻历史资料来辩驳日本武士的人性问题。
   
    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别国文化和习俗的民族,如果你到日本所有的城市观光会发现城市面貌彼此之间差异很小。在冈山市我们全家人骑车环游了的主要街区和公园以及博物馆,在拥挤的街区中骑车我发现是靠左侧行驶,街道的道路非常狭窄,但是人们相互礼让没有发生拥挤不堪的状况;街道干净而有序,公共汽车车站也是靠左侧,这些习惯让我想起了德国。德国的街区基本上就是靠左侧,我忽然醒悟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日本向德国学习完全西化,因为当时的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排头兵,科学技术的含量比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要高,而明治天皇的改革时期正好恰逢是德国工业革命阶段,而日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让日本走上了强盛之国,这与德国统一的方式极其相似。德国统一是“铁血”首相俾斯麦通过对外战争强化日耳曼民族的团结完成的统一,日本基本上是效仿德国调起中日甲午战争使它成为亚洲的强国。但是日本学习的弱点在二战后又一次表现出来,它又是支零片碎地学习德国文化的表面,没有深入地了解德国文化中的哲学内涵和宗教思想,当德国首相下跪忏悔时日本人感到是疑惑,`因此学习国外的局限性再次表现在人类的历史中,一个民族应该学习别国的文化,但是必须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文化深邃,我想中国儒家思想和德国的政治哲学不是能学习到的,而是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中昌盛繁茂,这些文化只能用心体会和感染才能发芽,深邃的文化必须要有自己国土的土壤中才能生长,中国有句古话“人挪活,树挪死”,文化就是树,没有原有的土壤就会失去他本身的生命和营养,原由的文化就会死亡。因此我比较赞同周作人在《周作人论日本人》书中的一些说法,“我以为明治的维新,在日本实是一利一害。利的是因此成了战胜的强国,但这强国的教育,又养成一种谬误思想,很使别人受许多迷惑。” 我体会周先生的迷惑就是学习外来文化的局限性,而这个局限性是无法拟补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