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魔都拾零(上部分 11-15)

时间:2020/9/24 作者: 竹楼 热度: 328517

  11.洋人扎堆

  晚上,妻子没有回来吃饭,打电话给我,说,到女儿在浦东铺展期间下榻的大酒店吃饭。回来的时候,妻子津津入味地说:那儿有许多外国人,我们在一起就餐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这让我想到住的地方洋人扎堆。前不久,我远远地看到一位老洋人正要外出,因为,他随身携带的东西比较多,开门不方便,我赶紧为他开门,洋人客气地用中文答谢:谢谢!我忙应道:不客气。

  看着远去的洋人,我顿感自己没有学好英语挺可惜的,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会英文的话,还可以与之交流的,估计洋人是不会拒绝的。

  见到洋人,这事放在三四十年前,那是很难的。记得一次在工厂开会,我们看到三位德国人,还拿洋人开玩笑。我们当中的一位个子高的人说,我站到老外跟前,我与他的个子差不多高,我们不信,与他打赌,结果,他走到老外跟前,个子只到老外的胸脯以下。可想而知,当初,能见到老外,是很稀罕的。

  还是说最近吧。那天,我上电梯,电梯里就我和一位女洋人,看上去,洋人是一位二十五六岁姑娘,她的皮肤是黑色的,只能看见她的三个白处,指甲、眼球、牙齿。与她一同上电梯,我可能是反应迟纯,只顾按了一下楼层的键,没有去按关门的键,这时,女洋人伸出她那纤细手臂去按关门键,还朝我微笑呢,她不笑还好,一笑,反而把我搞得无地自容。我弄不明白她笑的意思,是嘲笑呢,还是友好呢。我相信,她的笑是一种友好的表情。

  一次,我买早点,一辆小轿车挡住了我的去路,原来,是在往后倒车,车的两旁都是车,看来倒车有一定的难度,我朝车内看了看,是一位女洋人,她朝我笑,示意我帮忙。这好办,不用说话,只打手示,我一会右手打着手示,示意她往左边拐点,一会儿,示意她往右边拐,不一会儿,她的车顺利地停放在合适的位置,没有碰到左右两侧的车。

  在上海接二连三地碰到洋人,哪怕是走出楼房,可以看到更多的洋人从其他的楼里走出来,他们都是来去匆匆,有的带着家室,有的带着孩子,有的出去溜宠物。

  无论是社区,还是超市商场,到处都是洋人的影子。洋人给我的印象并不是过于摆阔,常常看到老外骑着自行车送孩子上学,或与妻子在花园里打羽毛球,其乐无穷。

  12.申城的早晨

  早晨,我推开窗子,朝外看去,一阵清风漂浮过来,窗帘迎着微风起舞,鸟声不断,面对恰如一幅画、鸟语花香的天地,看来,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不仅赞叹,美呀,申城的早晨。

  当墙壁上的挂钟,六点多钟的时候,花园里热闹非凡。我神采飞扬地搜寻着最佳角度。晨练的人,他们着装花花绿绿,有的打太极拳、有的遛宠物、有的在洗宝贝车、有的,凡有人的地方,尤如美丽的画子。那绽放的花朵,电线上的几只唱歌的鸟儿,算是最引人注目的了。

  打太极拳的,而不是一个人,花园里到处都有,只见他们保持上下手臂平行,身子缓缓地向右边移动,右腿缓缓抬起,又向左边缓缓移动,在我看来,循环着一个动作。

  遛宠物的人,在小区里自由走动,居然还有人牵着六条小狗戏耍。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谁见谁喜欢。偶尔看到一老外,也在遛狗,他遛的狗,乍看不像,太小了,有点像蚂蚱似的,细看,又像山羊,这样的宠物,只有主人自己喜欢了。

  已是上学的时间,一群孩子围着圆型的水池疯似地骑着自行车,一圈接一圈的,数不清他们骑了多少圈。这样的情景,不仅是早晨,傍晚的时候,也能看到的。

  放眼望去,一中年男子专注地洗他的宝贝车,边上放着一种小型的洗车设备,取水就在路边上,水柱洒在车上,只见他不停地用刷子在车上忙忙碌碌的。

  还是楼下最吸引人。一个长椅上,坐着三位老人,看上去像是亲姐妹,她们的旁边都有根拐杖,从她们的着装上看,都很时尚,她们在拉家常,聊到激动时,个个笑的人仰马翻。偶尔可以看到一中年妇女推着轮椅车,上面坐着是老瘫病人,累了,她们就在没有太阳的树荫下休息。

  大门的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更让人感到上海人的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节奏感,他们有的送孩子,有的上班,有的上学,赶路的时间概念在他们的脑子里显得更为重要。

  这就是申城的早晨!

  我来到楼下,送报的人已将车停在楼前,远远地向我挥手,示意不要关门,遇到这样的事,我总是配合他们,目送他们进楼后,才去买早点。

  13.沪上求职记(1)

  这些天,我不断地浏览新上海人才招聘网,希望通过网络,找到一份工作。眼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在网上的努力成为泡影。

  那天,我与妻子散步,向她诉说,整天待在家中,做一些轻巧的活儿,心里闷得慌,不如到外面找一份工作。谁料,妻说:我要是你的话,真快活。我知道,妻说的是安慰话。我整天待在家中,只给她们母女做做饭,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依我现在的收入,每月只有区区几百元钱的生活费,根本无法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这点小钱,只能买些酱油盐醋之类的东西,妻子虽然不说,但是,我觉得过意不去。还是要找一份工作,因此,新上海人才招聘网成了我关注的焦点。

  通过招聘网,我发现,每个周六的上午,都要举办大型招聘会,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家单位参加招聘,应聘人数最多的时候有数万人。

  5月14日星期六,上海的天气不温不火,我起了个早,赶在九点之前到达上海体育馆参加应聘。上海体育馆,过去在电视上看到,这儿够气派的,站在看台上,体育场上有很多运动员在热身,不少观众手拿望远镜欣赏。

  体育馆的周围则形成体育场,范围大。看到一个很长的队伍,我正要排队,需要有关证件,方可入内。这次,我来上海比较急,什么证件也没有带,两手空空的。其实,此次到上海,压根就没想到参加应聘。幸好,这个队人员全是参加中高级人才的招聘,与我无关。

  再往前走,就是体育馆了,沿着阶梯上去,看到许多人站在护栏的外面,这儿不需要证件,但是,要进行安检的。只见安检人员手持一个环形的工具从应聘人员的身上扫一遍,方可进去。体育馆很壮观,从东到西都是招聘单位,各个单位只有一二个人坐阵,办公条件很简单,两张桌子两个凳子,他们的身后挂着招聘启示。应聘人员的着装都很讲究,看不出谁是招聘,谁是应聘的。

  在看有关招聘启示时,一位小姐错把我当成招聘单位的,她问:先生,你是哪个单位的,招什么岗位?我羞怯地说:不好意思,我是参加应聘的。小姐不信,说:像你这么大的岁数,应当是招聘来的。嘿,没想到,招聘还与年龄有关。

  的确这样。所到之处,没有见到像我这个岁数的人。每到一家,我主要看年龄,如果启示上面写着五十岁左右,或者没有写明年龄的,我都要去试试。不少单位,在招聘时,出于对应聘人员的尊重,得知你的年龄大,不会当面拒绝的,而是客气地让你等候电话通知,这样,就不了了之。

  我应聘一家公司,叫韩林炭烤,他们需要一名文字编辑,这个岗位正好适合我,我欣然报名。工作人员都是二十一二岁的小青年,他们看到我模样,很客气,让我填表,当面提问。提问过后,他们还给我开出一张面试通知单。

  韩林炭烤远离体育馆,在轻纺市场附近。我碾转十多个车站到达轻纺市场,下车后,已是中午12点钟,当我找到韩林炭烤时,已是下午一点钟,离面试还有一个多小时,此时,肚子饿的直叫,在旁边一家餐馆简单吃碗面条,看时间还早,我到对面的建行休息。

  两点半的时候,我鼓足勇气往招聘单位径直走去。韩林炭烤外表看,规模不是很大,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该公司创建于1999年,现在,已有五十多家连锁分店,一千多名员工。

  我随工作人员来到二楼,接待我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女子,她与我面对面聊了几句,时间虽短,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个人的薪水、岗位设置,办报的经验等,我一一作答。面试完毕后,她让我等待通知。

  回来的时候,我回顾了一下应聘过程,忽然,想起在韩林炭烤的门外,看到一块招聘牌子,上面的最高工资是2000元,最低是1600元,而我却向他们提出月工资2500元,看来,这次招聘又成泡影了。

  这就是我首次在上海应聘的经历。

  14.沪上求职记(2)

  5月31日一大早,我怀揣资料奔两家单位复试,虽然复试的单位很远,我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困难再大,也要去试试。

  这次复试,还得从上周六(5月28日)说起。周六上午八点多钟,我打算到徐家汇游玩,上车的时候,看到车上的乘车路线,再过两站就是上海体育馆,我忽然想起来了,周六上午,体育馆有大型招聘会,对于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立即改变注意,放弃游玩,直奔体育馆。

  徐家汇,还是二十多年前,我和妻子度蜜月时游玩之地。当时的徐家汇与我们当地现在的情景差不多,有一座不起眼的立交桥。二十多年后,为了电脑上的一个配件,我来到这儿,徐家汇的变化,让我找不到当年下榻的旅馆。原先的立交桥,现在变为宏大的立交桥,宛如彩虹画在天空,格外壮观。

  其实,徐家汇高楼林立,要看建筑群的话,当属徐家汇。徐家汇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坐在车上,我一边欣赏着徐家汇的变化,一边思考着应聘的事儿,同上回一样,这次又是两手空空,什么资料也没有带,直奔招聘会现场。

  到达体育馆时,已是上午十点钟了。此时,体育馆的平台上风很大,毫无准备的我,冻得直哆嗦。我挤进人群,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这儿有上百家招聘单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我与国酒茅台经典公司、健康导报两家单位招聘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算是面试吧,他们给我开出复试通知单。

  接到通知单后,我告诉妻子,要参加两家单位的复试,她为此感到莫明其妙,问我何时参加招聘会的,我原原本本地把经过告诉了她,妻说:我还真得以为你去玩了呢,原来是这样呀。

  按照约定,5月31日参加两家单位的复试。我乘地铁到陆家嘴地铁站,转799路公交车到浦东新区金高路佳京路。车从陆家嘴地铁站出发,我尽情地欣赏城市的楼群。

  若以东方明珠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一百米的半圆弧,圆弧里是拔地而起的建筑群,有的高达百米,直插云宵,半圆弧之外,高楼渐渐地淡出,再往前走,就是浦东新区了。

  车行一小时,经过二十四个站,足让我游览了半个大上海,当我到达健康导报编辑部时,已是上午十点整。我发现坐椅上水淋淋的,没多考虑,直奔报社。

  给我复试的是一位时尚小青年,二十多岁吧,斯文的很,一问一答式,我认真地记录,不敢忽视一个细节。

  按照他们的要求,我应聘健康导报编辑一职。

  小青年告诉我:编辑的主要任务是每周编一至二个版面,报社提供稿件,编辑不用组稿,遇到字数不够的话,或者稿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可以从网上转载文字,至于转载多少,我知道,这个保密。

  复试的时间很长,我们就办报、编稿、排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小青年说:一旦出任编辑,就要有长远打算,报社不安排这个职位的替补人员,不能中途退出。在问到我有什么要求时,我还是老问题,希望他们提供住宿。小青年说,这个问题可以考虑。

  这边结束,我又马不停蹄奔向另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在体育馆凯旋路上,茅台酒在上海的分公司。按照约定复试的时间,我乘公交车迂回,再转乘地铁到上海体育馆已是中午十二点半,肚子饿得翁翁叫,我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却不见一家小餐馆,我急了,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才看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面条不贵,价格可能比家乡的牛肉面还要便宜,六元钱一大碗,吃得饱饱的。

  牛肉面不够辣,我往死里加辣椒酱,辣得我直冒汗。

  稍作休息,我赶往复试地点。复试地点在七楼,进门一个大厅,有四位年轻的女孩坐在格式的办公室里。一身着黑色衣服的女孩起身接待我,她说:领导正在里面组织复试工作,请稍等。很快,又来了三位复试者,我们并排坐着。

  这时,黑衣女子来到我的身边说:你到那儿复试吧。

  我朝她指的方向进去,里面坐着一位近五十岁的男子,他的平头前面还留着刘海,肤色雪白,我与他面对面。他首先让我作了自我介绍,看上去,他怪满意的。我们聊了很多,涉及各个方面。最后,他话锋一转:我们的销售压力很大,你做过销售吗?我知道,这个单位是茅台酒经销部,首要任务是将酒销售出去。我也不回避,直截了当地说:我在销售方面是个空白点。

  在谈销售方面时,因话不投机,他说:三天后通知我。

  出门的时候,又有几位复试人员进来,我猜测,这个单位可能是专门通过招聘的方式来招聘社会上那些有销售能力的人推销酒吧。

  回来的时候,妻子听了我的叙述后,说:不管结果怎样,你就全当游玩上海,值得!

  15.收到纪念品

  一周前,我在上海收到了青年作家网张版主寄来的纪念品:一件衬衫和一顶帽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份特殊的纪念品,非常喜欢。

  5月1日,青年作家网在河南郑州召开文友文学创作笔会,时间二三天。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后,她支持我参加会议,她认为:机会难的。如能参加会议,一来可以结识八方文友,二来可以出去散散心,开拓视野。面对这样的机会,我也希望参加。

  于是乎,我上网搜索,从家乡到河南郑州,有两种走法,乘大巴,时间短,票价昂贵。乘列车,中间要转车,所消耗的时间长,尤其像我这般岁数的人,肯定坚持不下来。种种原因,我不得不放弃。

  临近开会的日子,妻子问我考虑的怎么样了?我说:太远,不去开会了。妻子没有免强于我,她让我再作考虑。

  以后,我每天都在关心笔会,好在青年作家网及时地向全国各地的文友通报会议的最新进展,通过这个进展,我多少也能够知道有关笔会的情况。

  很快,笔会结束了,还有部分纪念品免费赠送文友,我在第一时间,发短信给张版主,他立即回复,让我查收。

  纪念品虽然简单,具有象征意义。衬衫上的背面印有青年作家网几个大字和网址,正面左胸前有青年作家网几个小字,红色的帽子,非常引人注目。

  肯定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青年作家网的笔会?

  不会忘记,曾经利用青年作家网的发稿工具,投稿半年,发表了近200篇稿子,特别是一些很难发表的稿子,通过青年作家网的工具,稿子得以见报。

  如今,重新认识青年作家网,我会继续使用作家网的发稿工具,多创作、多发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