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不是我吹

时间:2020/8/17 作者: 李狸 热度: 328706

  关于中国有没有吉芬商品?中国大陆、香港等地的学者们曾经煞有介事的、郑重其事的聚在一起开了个会,专门讨论“中国有没有吉芬商品?”。对于那些整天在书本中埋头苦干的知识分子来说,即便有,他们又如何能知晓呢?所以,直到会议结束,对于“在中国吉芬商品是有、还是没有?”这个问题,他们也没能找到答案。


  而我,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吉芬商品却能如数家珍似的例举出很多来。例如:我们湖南省的桃源县纺织厂(以下简称“桃纺”)。再如:桃源氮肥厂(以下简称“桃氮”)。还有中国的房地产等等,都是吉芬商品。


  我们以前的人们穿衣服只要保暖、看起来服装干净利落就行,可不像现在的人讲究什么名牌。所以,那个时候桃纺制出来的产品能满足桃源人穿衣的需求。桃源人自给自足,一个桃源纺织厂经营得很好。后来,国门打开,外国来了大批的订单,桃纺的生意突然变得异常红火,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工厂加大经营,招收学生学习纺织技术,大批从学校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进入桃纺技术学校学习、并就业。


  但是,突然外国的订单停止了,桃纺的布料在仓库里堆积如山,货卖不出去不能赚钱,无数的工人拿不到工资。政府和工厂想尽了办法,又是培训美工,设计新颖花式布料;又是找人承包工厂。最后工厂承包规模越来越小,直到宣布破产为止。


  吉芬商品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商品,比如:一个土豆是不值钱的,但如果是在饥荒年人们食不果腹的时候,土豆这种便宜的东西就会上涨,这就是吉芬商品。


  如果桃源人像过去一样,依然过着穿衣自给自足的生活,从外国来的那些倾销品怎么能卖得出去?所以,外来入侵者必须捣毁桃源的经济原生态,让桃源的经济破产,他们才好鸠占鹊巢。而为了达到鸠占鹊巢的目的,殖民者就会人为的制造出吉芬商品来。就像使桃源纺织厂破产一样,供应桃源人穿衣的工厂没有了。那么,桃源人就只能买市面上卖的衣服,而当人们的选择受到限制,市面上只有外国的倾销品而没有了本地产品的时候,从外国的倾销品就可以乱涨价了、成为吉芬商品(即:物以稀为贵的商品)。而桃源纺织厂就是殖民者到桃源来进行恶意竞争的牺牲品。桃源人只能接受现实,去买那已经过时几十年的所谓的世界名牌服装。再看看咱们桃源乡巴佬儿,身上穿着侯贵侯贵的殖民者的倾销衣物,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再举一个例子:早已经破产了的桃源氮肥厂(以下简称“桃氮”)。


  十九世纪英国人为了叩开中国封闭的国门,把大量的鸦片走私到中国来,使得清朝的官僚层和民间,上上下下的人们都吸食鸦片。如今,有过历史教训的中国,全民吸食鸦片的壮观景象应该不会再出现了。但是,侵略者却转换另一种手段—给土地吸食“鸦片”。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在东北,大豆高粱曾经漫山遍野都是。但是,现在的东北人都不种大豆了,只种玉米。为什么呢?因为种大豆产量少。


  我没有证据证明:现在的东北种大豆产量少的原因,是因为土地施肥不正确造成的。但是,看一看我们家乡的氮肥厂的破产经历,东北的曾经的国营的氮肥厂,不知是不是也像我们家乡的氮肥厂一样破产倒闭了,然后,土地施肥都任凭外国来的肥料在中国大地上施撒。以史为鉴,难道,侵略者不会故技重施?


  我们的确没有证据证明:现在的东北,种大豆产量少的原因是因为侵略者给土地吸食了“鸦片”造成的。但是,这种吉芬商品的现象我们看到了,中国现在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大豆来维持人们的需求。中国的大豆闹饥荒了,成了吉芬商品。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吉芬商品不胜枚举、多如牛毛。再比如:房地产业,本来中国大陆的公职人员由国家提供住房,改革之后,变成由大家都自己购房住居,这样,就把土地和房屋整成了吉芬商品。在房地产业大家常念叨一句话“市场决定价格”,这是一句亡国的口头禅。老人的话说得好,叫着:“吃不穷、穿不穷,没有计划一世穷”。国家自己没有把控,等着由市场决定一切,难道不怕亡国吗?我们很多国营企业都是在吉芬商品的恶意挤兑下破产的。


  我们的政府官员不肯面对现实,他们只强调有大规模的国营企业,比如铁道、比如电力,那规模多大啊!多么值得人骄傲啊!至于说:一个县、或一个地区虽然没有国营企业了,他们很不在乎。对于那么多的国营企业破产,他们说“那不是殖民者又来了,那只是改革开放的门窗打开,飞进了蚊虫,我们正在采取行动过滤呢”用装聋作哑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清朝那时候不是也实行“改良”吗?被清朝人戏称为“越改越‘凉’,冰凉!”。一直“改”到清王朝的灭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