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先生1938年写下这首诗,2020年的今天中国广袤的农村里人们眼里依然饱含这样的泪水。
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田野里树木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有了一点阳光雨水和温度,生命就疯狂地扩张,野草在一年刚刚复苏的时候就拼命向外处侵占土地,大小的乔木向土地的纵深处扎根。才刚到初夏,聒噪的蝉声开没有开始在丛林中响起的时候,农民的庄稼地里已经没有了粮食的生长之地。
植物的生命繁茂之时,这片农村里的老人和建筑却越加衰败。
1983年,中国农村开始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恢复了对土地的热情,20年里,农村的土地被开垦、使用,暴露在阳光雨水之下的土壤里长出了一代人的生命。
然而,20年后,农民对土地的热情逐渐消失,农村广袤地土地又重新陷入了荒废的地步。
这一次的荒废却是灾难性的。
土地终究只能温饱。农民曾经仰仗土地生活,而如今农民只有放弃自己的土地才能生活。
大量的年轻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里寻找现金,留下孤寡老人守着农村破败的木房子。老人对于土地心里是悲痛的,却也只能干点吃点。这一代留在农村的老人,一生的幸苦都留在这片土地上,然而他们的力气也用尽了,换来的却是子孙的被迫离开。
年轻农民离开土地是被迫的。在农村无法通过土地取得生活的资源,土壤里长出的农作物能填满肚子,但是小农小户的土地却供不起孩子上学。留在农村,就相当于断送了年轻人的生活。
2020年,《民法典》339-341条规定了土地经营权,可能挽回土地的尊严。
土地经营权是建构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一种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使用权、用益物权,只可使用,不可买卖;而土地经营权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让农村荒芜的土地有了再次被利用的机会。
无法留在农村耕种的农名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然是农名自己的,但土地经营权给别人:既可以得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收益,也让土地得到解放。
然而,无法依靠这样一种制度唤醒全中国沉睡而荒芜的农村土地。
深山偏远地方的土地,任何权利的手也无法拯救。
没有经济价值,没有人力,没有名气,这里的土地就像被关在牢笼里的困兽,逐渐变得野蛮而无助,最后从农民的印象里被抹去,再次被大自然收回。
或许我们等到人类爆满的那一天,机器凿开地表的土壤,这些地方才会再次见到开垦的希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