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回忆杀猪时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0/3/14 作者: 宁星 热度: 227615
  七、八十年代,在农村几乎每户家庭皆养猪,而且有的家庭兼养母猪,卖猪仔。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靠的是养猪。那时养一头猪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劳动:拔猪草,到地里割饲料,有时父母白天生产队劳动来不及也要晚上切碎饲料,次日很早就起床熬猪料,还要三餐喂猪……天天如此,辛辛苦苦养了一年左右时间,也仿佛是被母亲看大似的一头大膘猪,终于可以出栏宰杀,卖钱了。

  杀猪一般放在冬天,或春节前。到了那天,屠夫挎着杀猪篮,哼着曲儿来了。遂摆好大板凳,放好打稻桶(脱稻穗和麦穗用的),之内置放一只接猪血的大瓷盆,再用大口锅烧一锅开水。便开始准备捉猪了,捉猪要叫几个年轻强壮人来帮忙。人都到齐了,系上围裙,就安排一下分工:屠夫抓耳朵,力大勇猛的抓尾巴,其余的抓猪腿之类的。那时,我也得上去帮忙,父亲教我捉猪时动作要快要猛,但我软弱得很,老是不敢近身。把猪赶出栏时,那人一个箭步抓住尾巴,把后脚拎空,随即屠夫也抓住耳朵,把前脚拎空,把猪头揽在怀里,其余的人抬身的抬身、抓腿的抓腿。顿时,那胡哩胡哩声和捉猪时的嘈杂声便在山谷里回荡,在猪的颠、弹、踢的挣扎中,一步一步地把猪挪向屠宰处。把猪按在大板凳上,把头部拖至木桶边沿,猪还一直呜哩呜哩地狂嚎,我们死死地按住它的挣扎不放。看准了,屠夫拿出刀子朝颈部狠心地捅了进去,在尖叫声中,在白刀子进去红刀子拔出时,血流如注,血流成盆,呜哩呜哩的声音也逐渐消失了,大家才松口气,解下围裙,拍拍衣上的赃物,去洗手了。

  接下来就煺猪毛。开水倒入打稻桶中,要不要加冷水,根据屠夫的手蘸试来定。猪放入打稻桶中要浸到滚水,所以左翻翻右翻翻,在热气中,屠夫非常利索地刨毛,唰唰,唰唰,很快就把毛猪刨得雪白的。接着开膛破肚,端出内脏,捣洗肚肠;斩下猪头,割下红头肉(颈部)。小孩们却在一旁美滋滋地观看,感到很快就能吃到肉了,惹得大人一声骂:去去,猪粪气好闻啊。那时一般是吃红头肉(颈部)的,其余都拿去卖钱。

  杀猪吧,总是要通知在外乡的亲朋好友来吃肉,如外公、娘舅等,不管来不来都要送一刀肉外加几块猪血。帮过我家忙的人,及村子里比较要好的人和邻居,也送给一块白肉和猪血,或不送只叫他们吃一餐。当然,他们杀猪时也会叫我们去吃肉,或得到一块白肉和猪血。

  母亲把红头肉(颈部)切得多多的,放在土灶的大口锅里红烧。猪肉飘香,黄酒是自家酿的,白酒是自家烧的,大家围在一起享用,他们边吃边说,你肉烧得入渗,真入渗;吃得他们难得满口流油……

  那时,家养的猪肉味道,真的特别好,真的很好吃,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主要原因:猪吃的饲料是农家种的庄稼,如番薯及藤叶、萝卜及缨子、南瓜、各种蔬菜等,如果这些不充裕还要去拔猪草,即猪能吃的野菜,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搭配一些米糠、麦麸之类的。皆是煮熟的饲料喂猪。须养一年以上才可以宰杀,不像现代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用购买的混合饲料以及泔水来喂猪,半年甚至几个月就要出栏宰杀了。

  大概到了90年代、2000年以后,随着青壮年都离开农村去城市经商、打工,惟有风烛残年的老人留守村庄,因此农村家庭就很少有人养猪了,也肩负不起这繁琐的活。

  那时,家养的猪肉味道好,但是不可能倒回至那个年代,重复那段历史。可喜的是有许多人在发展农家乐时,发扬与继承了优秀传统,效仿那时家养畜禽的方法,来提高畜禽肉类的品质。

  但是,农村亦涌现出畜禽养殖场的专业户,为追求速度和效益扩大化,大多数喂的是含激素的混合饲料以及泔水,虽然没有那时家养的猪肉味道好,但是亦满足了市场供应的需求。

  而最近一些年,国家提倡乡村振兴、美丽新农村建设,这个政策非常好,老百姓很赞成,可是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经”,说养殖场很臭很脏,污染环境,于是一刀切给予畜禽养殖场统统取缔。对此,2018年8月份我在某网站发表过一篇微小说《舍弃》,小说的明线是刻划主要人物刘仁树不与偷排污水的企业老板同流合污的形象,其实还有一条反映用粗暴、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来对待畜禽养殖场,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祟的暗线贯穿。

  然而,2019年下半年猪肉供应市场严重缺失,价格一路飙升,达50多元/市斤。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受非洲猪瘟影响;二是受这统统取缔畜禽养殖场的影响。后来,中央下令禁止各地方借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名义非法取缔畜禽养殖场。之后各地方才大力鼓励农民养畜禽、养猪。养猪还有补助,而且审批畜禽养殖场流程也简单方便,报备一下就行。虽然现在猪肉供需矛盾已得到缓解,但高上去的价格还一时下不来,仍然徘徊在30多元/市斤,以前才10多元/市斤,目前的猪肉价格对于富豪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普通民众、像我们这样的工薪族,生活会受到冲击影响。不要说家养的猪肉味道好,现在连喂的是混合饲料以及泔水的猪肉也成了奢侈品。

  安得广厦千万间,宽畅公路四通八达……但是我们亦不能忽视“菜篮子工程”的建设, 我们毕竟每天要吃,民以食为天嘛。而“菜篮子工程”,是最离不开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的。我觉得在社会上人们是存在一些重商轻农的现象。有人说,城市的发展是乡村为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换来的。仔细想想还真是不无道理,哪一幢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而他们却把自己老家的良田给荒芜了。

  然而,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农村工作,我相信随着今后的发展和不断改革完善,乡村会得到振兴的,会有明媚的春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