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故事里的人生(395 “举烛”与“尺纸从头彻尾空”)

时间:2019/11/27 作者: 老隋头 热度: 204490
  “举烛”的故事出自《韩非子》。故事说,楚国郢城有一个人,和燕国的国相是朋友。一天晚上,他给国相写信,因烛光不太亮,就吩咐身边的人“举烛”,意思把蜡烛举得高一点、近一些。可是没想到,他嘴上这么说着,手却跟着无意识地把“举烛”两字写了上去。信写好后,他也没有认真检查,就封好让人送去。燕国国相收到信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其它都挺明白,就是中间多出“举烛”两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完全脱离文意。国相心想,朋友在信中镶进这两个字,肯定有用意,便反复揣摩,绞尽脑汁地思量:“举烛,举烛,举烛者,举光明也;举光明者,举——”,他豁然开朗,当下顿悟,原来朋友是提醒自己,身为国相,务必要为国家举贤纳才。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兴冲冲地向国王报告,君臣二人自然一拍即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贤任能的政策,燕国因此大治。韩非子讲完故事后评论说:“治则治矣,非书意也。”意思说,虽然国家大治了,但那根本不是写信人的意思。

  “尺纸从头彻尾空”的故事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故事说,有一个叫郭晖的读书人,在很远的异乡做事。有一次,他寄信给家里的妻子,由于疏忽,竟将一张白纸误为写好的信装进信封寄回家里。妻子打开信封一看,竟是一张白纸。于是提笔在白纸上写了一首诗,寄了回去。诗曰:“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作者感言:第一个故事,是成语“郢书燕说”的典出,韩非子的本意在于批评有些人在读书治学时牵强附会,曲解人意;第二个故事,是文学佳话,袁枚意在称赞郭晖之妻,说她是个才女。

  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是想借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治学须严谨,不可穿凿附会,曲解作者本意。从严谨治学的态度出发,韩非子的批评没有错,我们读书、做学问,特别是研习一些理论性著作和探究历史,必须尊重事实,必须从作者的本意出发,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胡乱解释前人的只言片语。推而广之,我们做事,特别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指示,一定要理解政策、指示的本意,不可抓住其中的几句话大做文章,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给事业造成损失。

  建议二:在无法确知表达者真实意图的前提下,采取正面的、积极的思维走向,不失为一种上策。燕相不知道朋友错误将“举烛”写到信上的情节,他只能从文面上推测朋友写这两个字的用意,当他反复揣摩“举烛”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想,一定是朋友在善意提醒自己什么,这种思维走向让他与自己的事业和用人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举贤任能”的结论。如果他看到这两个字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反面的、消极的,他想,是不是朋友在委婉地谴责我什么,“举烛”,难道是说我做人做事不够光明正大,要我再明察一些,再光明磊落一些吗?做如是想,他心里就不会那么舒服,说不定还会因此与朋友结怨。再说郭晖之妻,她根本不知道在远方的丈夫误将一张白纸装进信封,当看到这张白纸时,她首先想到的是丈夫对自己的爱和无尽思念,于是便生出“情到深处,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慨,因为,无论说多少话,都无法完全表达切切的念妻之情和绵绵的离恨之苦,倒不如什么也不说。“忆人全在不言中”,胜过千言万语,实乃心有灵犀,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她看到这张白纸时,首先想到的是丈夫可能变心了,想休了她,丈夫寄上这张白纸,是想告诉她:“我跟你没什么话可说,我们结束吧。”做如是想,她不仅不会激情满怀,可能还会怒火中烧。所以,在无法确知表达者真意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思维走向思考问题,多往好处想,往往会收获好心情,得出好结果,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人际和谐,也有助于事业成功。

  建议三:做事须认真,不可马虎。郢人和郭晖犯的错误,都是低级错误,都因马虎大意所致,所幸的是,他们的错误都被善意曲解了,引出了好结果,此纯属歪打正着。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许多因马虎大意所导致的过失,往往不会那么幸运,许多过失可能还会酿成大错。比如,1930 年 4 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谁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的泌阳一地,与沁阳相隔百里。结果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导致联合作战失败。后人戏称这场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若不是这一撇,或许中国历史部分章节就要改写。再比如,乌鲁木齐市粮食局挂面厂1986 年从日本一家厂商引进一套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 18 万元从日本购进 1000 卷重 10 吨的塑料包装袋,袋面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样品制出后,经挂面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厅机械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1986 年 3 月当这批塑料袋漂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们发现“乌”字上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 18 万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废品,真是一点值万金。如果挂面厂和进出口公司的人认真细致地检查,怎会让 18 万元付之东流。日常生活中,因一时粗心使某件产品报废、随便扔一个烟头引发一场大火、随意一句话酿成同事矛盾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大意。俗话说,大意失荆州。

  建议四:要力避曲解。两个小故事说的都是曲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曲解别人和被别人曲解,时有发生,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想彻底消除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减少之。力避曲解的做法有二:

  做法一:要想尽可能少地被别人曲解,我们说话、行文时,就要用语准确,表述清楚,使之没有歧义,让人听了、读了就懂;我们做事就要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并力求圆满完善,让人看了就知道是什么事。

  做法二:要想尽可能少地曲解别人,我们就要了解别人说话、做事的本意,要在调查研究和看清事实之后在发表意见,万不可断章取义和牵强附会。

  顺便说一句,两个小故事纯属歪打正着。在这个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上,像小故事这样纯属歪打正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的事,也偶有发生。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爆炸就是一个绝对歪打正着的偶然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会战后期,炮火成了左右战局的重要力量。德军依仗其多年储备的众多大口径火炮狂施淫威,而法军战备不足.炮火虚弱,处于劣势。1916年4月,双方炮击两天两夜后的一天,位于马斯河上游的法军某炮兵阵地弹药所剩无几,炮兵伤亡过半,不得已.指挥官只好起用一批毫无开炮经验的后勤人员,临时上炮位顶阵。

  其中有位年轻的下士因为对开炮怀有与生俱来的恐惧,在没有瞄准的情况下,手忙脚乱中将一发炮弹打了出去。炮弹一出膛.这位胆小的下士就失声叫道:“我的炮弹打偏了!”

  这发炮弹真是偏得太离谱了,德军阵地在东北方向,而炮弹飞向了西北方向。在弹药所剩无几的时候,这种行为绝对是不可原谅的。指挥官舞着指挥棒气急败坏地向下士冲过来,准备狠狠教训他一顿。这时,只听见炮弹飞去的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接着是巨大的连片爆炸声,轰隆隆地绵延不绝.持续时间达30多分钟。

  所有的人都愣在那里,包括年轻的下士和指挥官,他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发打偏的炮弹鬼使神差地偏到了斯潘库尔森林中一座重要的德军秘密弹药补给基地,它成功地穿过狭窄的通风口直捣弹药库,引爆了基地所储备的全部弹药。

  这发炮弹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爆炸,德军60多万发大口径炮弹和其他数十吨弹药销毁得一干二净,连一发臭弹都没给德意志帝国留下。于是,德军阵地上无数门大炮张着饥饿的大嘴成了一堆堆废铁。

  此前还焦头烂额的法军元帅贝当喜出望外,抓住时机大举反攻丧失了炮火支援的德军阵地。于是,凡尔登会战以能征善战的德军失败而载入史册,并进而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结局。

  法国司令部怎样评价那位胆小的下士和他打错方向的炮弹,我们无从得知,但这个传奇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说来真是神奇,即使知道那里是德军的军火库,也准确知道通风口的位置,想从通风口将炮弹打进去也是十分困难的。当人们实在找不到理由的时候,只能说“天意呀!”。

  其实,有时候,你人生的炮弹也有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可能偏差得很离谱,但不必灰心丧气,说不定片刻之后,你会听到令人惊喜的响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