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办事回来,看到苏轼的两句续诗,心中也暗笑苏轼缺乏见识,《离骚》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何谓菊花无落英?王安石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轼,借机在神宗面前奏了苏轼一本,把苏轼贬到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市,做了黄州团练副使,即类似自卫队副队长的小官。这实质是一个无职无权的闲散小官,苏轼到了黄州以后无事可做,整日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年重阳节,苏轼约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一阵西风过后,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苏轼忽然想起续诗之事,始知自己错了。
作者感言:菊花干在枝头是菊科草本植物的一种常态,但并不等于所有的菊花都不落瓣,不同品种和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菊花是有差别的,黄州的菊花就是落瓣的,正如我们一提到菊花,就总是想到菊花是黄色的,因为我们通常都说“黄菊”,但菊花除黄色外,还有白菊、墨菊、绿菊、紫菊、粉菊、橙菊等多种颜色。这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观察和判断事物,特别是在观察和判断社会现象的时候,不要犯苏轼用普遍性否定特殊性的错误,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例外。
顺便说一句,冯梦龙说王安石为一句续诗将苏轼贬到黄州,纯属杜撰。堂堂一位大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心眼绝不会小到这种程度。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下狱,这是元丰二年(1079年),而早在三年前,即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就已经辞去相位回到了江宁(今南京),在家闲居。苏轼被俘好多天后,王安石在江宁才得到消息,并赶忙给神宗皇帝写了一封信,力陈不能杀苏轼,信中有一句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王安石是神宗皇帝的老师,神宗对王安石非常敬重,尽管赋闲在家,但王安石的话还是有分量的。据说,苏轼下狱后,陷害苏轼的一群政敌多次上奏皇帝杀了苏轼,而朝中许多大臣又纷纷上表不要杀苏轼,神宗对杀不杀苏轼,一直犹豫不决,接到王安石的信后,他才下决心放了苏轼。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苏轼曾专程去江宁拜访过在家闲居的王荆公。王安石听说苏轼要来,欣喜非常,穿着粗布衣服,骑着毛驴到江边迎接。苏轼在江宁盘桓月余,整日与王安石赏花饮酒、赋诗唱和,还携手共游钟山。可见,在位时的政见不同早已冰释。不过,制造乌台诗案的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一群小人,都是王安石的“朋党”,都是王安石的助手、学生、继承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王安石也应负点责任。
再顺便说一句,其实,王安石也犯过苏轼同样的错误。据说,王安石有一次见江南某文人写的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哑然而笑,心想,这人也太无知了,“明月”怎么能当空叫,“黄犬”怎么能落在花心上。于是,不假思索提笔将“叫”改为“照”,将“心”改成“荫”。这一改,文理通顺了。过了几年,王安石到江南视察,才知道这位文人的家乡有一种鸟叫“明月”,有一种昆虫叫“黄犬”。他恍然大悟,为自己贸然改诗而感到内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