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人望着渐行渐远的老婆婆,心里很不痛快,甚至有些后悔,他本想对着老人的背影斥责她几句,但一想,犯不上和那么大岁数的老人生气,况且,也许她心里正想着什么急事,忘记了道谢和打招呼。这么一想,心里就平和了很多,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赶路。
几个小时后,旅人已经累得寸步难行,并且又饥、又渴。太阳就要落下地平线了,他举目遥望,荒野茫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开始有些心慌。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从他身后赶过来,这个年轻人骑着一匹枣红马,还牵着一匹大白马。年轻人对旅人说:“谢谢您帮助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年轻人拿出一袋干粮,一壶水,还把大白马送给了他。
容不得旅行人推辞致谢,年轻人说声“一路保重”,便跨上枣红马飞驰而去。
作者感言:在已经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仍能背着老婆婆涉过大河,说明这个旅行人是一个有同情心和关爱心的好人。过河后,当老婆婆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说就匆匆离去的时候,他心里很不痛快,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反应,摊上谁,都会懊悔,都会觉得犯不上耗尽力气背一个无情无义的人过河,但他及时调整思维,从老人方面设身处地考虑,从而平衡了心态,说明他善解人意。当老人的孙子送来食物、水和大白马的时候,旅行人对老人的误解涣然冰释,原来,老人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好人。无疑,这是两个好人相互帮助的美善故事,它告诉人们,你援手解别人之难,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帮助你度过难关。
我们说这则小故事,是想借此说三点想法:
想法一:我们不赞成老人最初的做法。旅行人耗尽全力把她背过河,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得到帮助,说几句道谢的话并微笑话别,是人际交往的常态。请不要小看那几句“谢谢!”“麻烦你了!”和一脸微笑,它看似小事,是细节,但意义重大。它至少传递了如下信息:一是它证明你是一个通情达理、有情有义的人;二是它让对方收获了助人后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能给助人者带来快乐,也能强化这一助人行为;三是它创造了美善和谐的人际环境,特别是有第三个人或更多人在场的时候,更是如此。似想,如果老人过河后,主动道谢,再问问旅行人要到哪里去,并提点建议,旅行人就不会误解老人。
想法二:凡事多往好处想、宽处想,利人利己。面对老人的冷漠,旅行人最初有些生气并想斥责老人,但他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什么急事萦绕心头而忘记道谢和话别时,心态便立刻趋于平和,只是叹了口气便上路了。这种不把别人往坏处想的心态是一种积极思维取向,这种思维取向既能消除思维主体紧张的消极情绪,又避免了与别人发生矛盾,于己于人都好。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旅行人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似想,如果他生气之下斥责老人几句,不仅以前做的好事全都白费,老人可能不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送来食物、水和马匹。
想法三:多做好事、善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人在做好事、善事的当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刻意想到回报,只是觉得不做,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生活现实是,做好事、善事,却往往能得到回报。这是因为,知恩图报是人际交往的常态,大多数人都会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旦有机会就会报答。当然,这种回报不一定是即时的,它往往是滞后的,有时甚至滞后几十年,说不上什么时候,也许当你最需要的时候,回报会突然出现。旅行人得到的回报,就属于即时性回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