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自董卓之乱以后,天下分崩,诸侯并起,战火遍地,生民涂炭,曹操曾有诗记述当时的社会状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起义兵,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张绣、败袁绍,降刘琮,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袁曹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当时,袁绍兵10万,曹操兵1万,曹操部将多数认为,袁兵强大不可与敌,但曹操却以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虽兵多而必败。袁绍官渡大败后,率八百骑渡河逃回冀州,不久病故,曹操又将其几个儿子相继剿灭,袁氏集团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曹操的志向,是纵横宇内,统一天下,于是在官渡之战八年之后,建安十三年,又领军五十万南来,意欲收复荆州,消灭刘备,平定江东。当时荆州刘表新亡,其子刘琮闻风而降。而依附刘表的刘备,虽新得了诸葛亮,但兵不满千,将止关羽、张飞、赵云,无力抵挡曹操,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扶老携幼,日行十里。江东孙权,则战降不定,且兵力悬殊。曹操灭刘备、定江东,似乎指日可待。然而,赤壁一战,烧得他灰飞烟灭,樯倾楫摧,溃不成军。
为何曹操会在赤壁被打败了呢?是因为他遇到了比袁绍更强的对手诸葛亮、周瑜;也因为他骄傲,在战略和战术上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刘备撤离樊城,带领百姓,往江陵而来,曹军五千铁骑,一日一夜三百里,在当阳追上了刘备。诸葛亮遂往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孙权,建立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孙刘联盟是曹操赤壁战败的最关键的原因。
但曹操本是可以避免孙刘联盟的。他率领的铁骑在当阳追上刘备时,刘备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已是穷途末路。但曹操却没有将刘备歼灭,而是向南夺取了江陵,让刘备死里逃生。原因是关羽引军截出,曹操疑有伏兵;又恐水路先被刘备夺了江陵,而江陵是荆襄的钱粮屯地――其实就算真有伏兵,刘备又能有多少伏兵?而当时曹军50万,再加荆州降兵25万,共75万。曹操错过了一次与刘备决战或者说是全歼刘备的大好时机,埋下了赤壁之败的伏笔,也为以后平定天下,留下了大患。
赤壁之战周瑜用的是火攻,而火攻的关键是风。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后,谋士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大笑说:“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呀?”这就是曹操不如诸葛亮之处。诸葛亮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生活在长江中游一带,对当地的气象是有了解的,他不但能算定有大雾,而且能算定什么时候刮东南风,从而“借来”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周郎成就了一番天大的功业。而曹操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他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周瑜在分析战争形势时,曾指出曹操此次用兵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二是北军不熟水战; 三是时值隆冬,马无藁草;四是将士不服水土,多生疾病。 诸葛亮在与孙权分析形势时也指出曹操的兵家之忌,其中与周瑜不同之处两条:一是曹军虽众,但远途疲惫,已成强弩之末。二是荆襄士民降曹者,人心未服。尽管曹操犯了诸多兵家大忌,但如果不轻敌冒进,急于决战,而是巩固荆襄,收服人心,训练水军,养精蓄锐,等来年春暖草长,再伺机决战,赤壁之胜亦恐未必属于周郎。然而尽管曹操败了,但他还是一个英雄――项羽面对失败,自刎乌江;而曹操面对失败,却放声大笑,对曹仁说:“吾今回许都收拾军马,必来报仇。”
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曾三下江东:第一次是建安十五年,起大兵三十万,因马超、韩遂进攻长安而罢兵。第二次是建安十七年,连败三阵,见孙权英雄,说了一句千古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班师回朝。第三次是建安二十年征张鲁收复汉中后,司马懿劝曹操以得胜之兵一鼓而攻取西川,刘备得知,依诸葛亮计,将长沙、桂阳、江夏三郡还东吴,让东吴攻打合淝。曹操遂亲领大军来解合淝之围,顺势再攻江东。两军交战十余战,互有胜败。孙权请和,曹操也见江东急未可下,遂班师回许昌。曹操此次征伐,虽收复了汉中,但未能在刘备立足未稳之时攻取西川,以致于4年以后,汉中被刘备夺取,成为日后蜀汉历次北伐的基地。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曹操位高权重,实际掌控朝政,但至终没有称帝,原因众说纷纭,未能统一天下也许是原因之一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