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故事里的人生(165 “冷酷”母爱成就了一个铁血男孩)

时间:2019/6/13 作者: 老隋头 热度: 240144
  他生在北京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母亲生他时40岁。他从小爱哭,性格懦弱。他是家里的独子,但母亲对他却十分“冷酷”。

  很小的时候,如果他哭泣,他母亲冷冷地数“1、2、3”,到“3”必须停下,他不知道“3”之后他妈妈会怎样惩罚他,因为他从来没敢在她数“3”后还敢继续哭泣,一次都没有。

  4岁那年,他母亲有一次领他上街,他看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就想让母亲给他买。母亲没有答应,他当即倒在地上耍赖,放声大哭,弄得自己一脸泪一脸灰。可他母亲扭头看了一下,竟扔下他扬长而去。母亲越走越远,他的哭声更加凄厉,他不信母亲真会扔下他不管。可无论他怎么扯着嗓子哭泣,母亲也没有停步。眼看母亲的身影就要消失了,他赶紧爬起来追上母亲。他母亲冷着脸不看他,也不理睬他。从此他明白,以要挟的方式对付母亲,无效。

  他开始上学,妈妈一声令下:“让儿子读私立学校,吃住都在学校。”母亲对父亲说:“这孩子从小爱哭,性格懦弱。现在的独生子女,稍不留神,要么无法无天,成了谁也管不了的天王老子;要么男孩子变得女里女气,白顶一个男子汉的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父亲言听计从,所以,他从小学到初中,都在私立学校读书,吃住在学校,每月只能回家四次,母亲一次也没有去学校看过他。

  刚上初中那一年,有一次他被一个比他小一岁的男孩打哭了。回家后,母亲严肃地对他说:“孩子,男孩子打打架才能长大,妈妈不觉得这是坏事儿。可输给比你还小的孩子,太让妈妈丢脸了。再打时,你得想办法赢他一次!”他从小胆子就小,就连跟别人吵嘴也不敢,妈妈这样说时,他一直在发抖。

  他母亲退休后不在城里享福,拉着他父亲在北京郊区承包了一大块农田办农场。每年寒暑假,他母亲都让他下地干活,不准他待在北京城。酷暑里,他光着膀子在玉米地里挥汗如雨;寒冬中,他踏着厚厚的积雪在田里忙碌着。

  他初中毕业,母亲告诉他,他不能继续读高中,必须到陕西的农村老家劳动一段时间。他母亲在家有绝对权威,谁也不敢违背。就这样,他被母亲“扔”到了陕西乡下,每天跟着老乡下地干活,吃着很差的伙食。老乡一定得到了他母亲的“授意”,他只要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合适,便遭到怒吼或痛骂,让他饱受了“寄人篱下”之苦。

  在陕西老乡家干了半年活后,他接到母亲一个电话:“儿子,我和你爸爸商量好了,我们一致认为,将你放在狼群里比放在羊群里成长会更快更好。我们已经给你选好了学校,是美国费城的一所军校,学生按表现晋升军衔,可以升到团职甚至更高。你要是能当上团长那该多神气呀!”

  母亲决定了的事不可更改,他只能乖乖服从。办好签证,父母没有送他,他独自从北京飞到美国。那年,他15岁。

  2006年3月23日,当地时间清晨5点30分。美国费城翠谷军校宿舍,他在睡梦中被人揪住领子从上铺拽到了地上,一个愤怒的声音几乎震聋了他的耳朵:“从你的床上滚下来,新兵!”双臂有可怕刺青的学生官揪住他的衣领高声叫喊:“你只有40秒的时间,赶紧穿好衣服去饭堂吃饭!如果迟到,拳头就会落在你的脸上!”他顾不得揉一下摔疼了的膝盖和手肘,穿好衣服直冲饭堂。还好,他只用36秒便坐在饭堂的座位上。

  “现在我来教你吃饭!”学生官严厉地说。原来,军校学员的吃饭动作,比机器人还机械:屁股只能坐座位的三分之二,背部不能靠在椅子上,腰要挺直,吃饭时一只手拿叉子,一只手扶盘子,叉到食物后,伸直胳膊使大臂与小臂成90度角,把食物放进嘴里后,双手放回身体两侧固定好,这才可以咀嚼食物,将食物嚼碎咽下后方可叉另一块食物……第一餐,他没有吃饱。

  更苛刻的是,吃完饭走出饭堂,无论是回宿舍还是闲逛,他都得像所有的新学员一样,踢着正步走路,像个滑稽的木偶人。7点整开始上正课,第一天练队列,齐步、正步、跑步,立正、稍息;横队列队、纵队列队……教官琼斯是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最优秀的现役军官,苛刻而冷酷。练踢腿动作时,教官让他高抬腿,另一只脚呈“金鸡独立”状达10多分钟,仍不准他放下。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到脖子里,他可怜巴巴地盯着教官那双冷酷的蓝眼睛,乞求让他放下。20分钟过去了,他因坚持不住歪倒在地上,教官漠然地看着他,喝道:“站起来,继续!”

  黄昏时分,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了,他像机器人一样吃完晚餐回到宿舍,脱光衣服后开始冲澡。半分钟后,学生官把他从浴室里拖出来顶在墙上,挥舞着拳头大声吼叫着说:“你只有30秒的洗澡时间,你超时了!”他头上和身上全是泡沫,但学生官不准他再进浴室,没办法,他只好用浴巾抹掉身上的泡沫。

  夜里11点多,同宿舍的人睡着了,他悄悄走进浴室先将身上残留的泡沫冲干净,再坐下来冲洗因踢正步已经溃烂出血、奇痛无比的右脚拇趾。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四天晚上,他觉得他完全垮了,流着泪给远在北京的母亲写信:“妈妈,这里的一切都比想象中可怕:学校完全实行军事化管理,老师都是现役军人,同学中有中东王子,有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的第三代、第四代,也有其他学校管不了的调皮孩子,我是唯一的中国学生。这里不许外出,不许打电话,不许和别人说话。除上课外,我必须待在房间里背学生手册,或是擦皮鞋、擦铜衣扣。我觉得在这里每天都是浪费时间和生命……现在是我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学校说如果在两星期内改变主意可退回学费,希望您看到信后能尽快做出决定。儿子……”在号称“小西点”的费城军校读书的第一周,他天天晚上哭泣。

  他天天盼母亲的回信,但始终没有母亲的回音,他绝望了!他心里明白,母亲不会答应他,他只能咬紧牙关面对。

  学校的训练越来越苦。几天后练10英里长跑,背着沉重的背包,上山下山、草地泥地,跑到最后,他先吐胃液,后吐胆汁,几乎晕倒。

  在最为艰难的时候,他母亲打来了越洋电话:“孩子,男孩子要想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人,必须经历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磨炼。你自小懦弱、娇惯,妈妈就是希望你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经受锻炼。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说完便挂断电话,容不得他说半句话。

  母亲说他行,他不行也得行。新学员的训练要经过半年才能结束,他想,他是这所军校里唯一的中国人,他不能趴下。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中国人是硬骨头,他不能丢中国人的脸!此刻,他身处异国他乡,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祖国”的含义。他要是倒下了,人家嘲笑的不仅是他个人,还有他的祖国!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他的体能上来了,意志力也坚强了。从小学到初中,母亲给他打下的底子发挥了作用,再练长跑时,他不吐了,并能跑在带队教官的前面;练射击,他精准的枪法让同班同学竖拇指。几乎所有的军事项目,他都名列前茅。他敢于和最强悍的学员进行“挑战极限”比赛:负重高速跑800米,接着攀上15米的垂直悬崖,然后在5分钟内将一只重型卡车轮胎翻动着(请注意,是翻动,而不是滚动)推到50米开外,再在15分钟内高速跑2000米!他做得很出色,就连那个总对他吼叫训斥的教官,也大声夸奖他说:“好样的!”

  因成绩和表现突出,他只用了三个月就结束了新学员训练,于当年6月参加军官训练,成为一等军士。美国人对能吃苦、素质良好的人永远充满敬意,格外器重,到当年11月时,他已成为上士军官。第二年2月他被提升为上尉,到第二年9月时,他已经成为步兵团总教官、军警队队长和国际部代表,属于正团级学生。

  在军校,他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多年前,他母亲曾经对他说,男孩子打架,要么不打,要打就得赢;男孩子只有打打架才能成为男子汉!在军校,有一次和同学聚会时,他们一帮大男孩子闹着闹着,不知怎的,他把一个比他高出一头的白人男孩惹急了,继而两人大打出手。同学们上来拉架,他吼道:“别拉!大家围成圈观看,谁也不准拉架!”那天,大家真围成一个圈看他们俩打架。他一拳打在对手的右肋处,对手痛叫了一声,回手一个下勾拳击中了他的下巴骨。他打对手的右腮,让他牙齿松动并出血,对手攻击他的“下三路”,让他差点儿倒地……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两个男人赤手空拳的格斗,完全是力量、耐力、灵巧、应变和意志的较量,缺少任何一样都将归于失败。

  打到后来,他和那个白人男孩都躺在地上,一个看一个。最终,他们同时把手伸给对方,并紧紧握住,从此成为好朋友。男孩子要有对抗精神,要有强烈的攻击欲望和能力!这是他母亲教给他的成长理念。他想:“我这个中国男孩如果没有一点血性,怎么可能在美国军校这个“狼群”中升到正团级军官?”他打电话告诉母亲打架的事,母亲说:“儿子,好样的!”

  他在军校读书3年,他母亲来看过他两次。第一次是他刚上士官训练营,当他向母亲哭诉这里如何苦时,他母亲拉着他来到广场,面对那面因他的到来而升起的第一面中国国旗,他们久久凝视。他母亲没有说话,只紧紧搂搂他的肩头,然后掉头回了北京。第二次,是来学校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当他上台领取毕业证书时,台下1000多个他所领导的兄弟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他母亲安静地坐在台下,微笑地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

  2008年秋军校毕业后,他考入纽约曼哈顿大学商学院,攻读金融和国际关系专业。2010年,他创作了《美国军校的中国男孩》一书,记述了自己在美国费城翠谷军校的经历。在谈及写作动机时,他说:“我这15万字自传性文字,意在写给祖国迷茫的同龄人。”

  他叫孔一诺,是孔子第77代孙,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曾外孙,1988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父亲是北京市政府的一名干部。

  鲁钝生感言:一个自小性格懦弱、爱哭的男孩,在母亲“冷酷”的呵护下,变成了铮铮的铁血男儿,孔一诺的成长经历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启示一:作为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当然,我们无意劝所有的父母都象孔母一样,把孩子送进“狼窝”去历练,况且,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孔家那样的条件。但孔母有意将儿子置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环境中磨砺,无疑为所有父母提供了一个教育子女的优秀范例。当今中国,父母溺爱孩子,是全国通病。中国的父母亲,把孩子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百般呵护,无所不尽其极,父母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以至于许多孩子生存能力极差,饭来张口,水来洗手,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上了初中,还不会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不仅如此,由于过分娇惯,养成了自私、自以为是、不懂规矩、没有责任心、没有礼貌、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好逸恶劳、任性等恶习,究其原因,均由父母“娇之太甚,养之太过”所致。到美国居住一段时间的人都承认,美国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强于中国孩子,为什么呢?有专家调研分析后给出三点不同:

  不同一:教育目的不同。中国父母想着为子女的幸福奠基,而美国父母想着为子女的生存能力奠基。

  不同二:教育方法不同,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父母包办一切;而美国的孩子是爬大的,孩子应做的事情,父母绝不代办。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马上跑过去抱起来,美国的孩子摔倒了,只有自己爬起来。

  不同三:情感投入不同。中国父母注重溺爱,百般呵护;而美国父母注重严爱,有时甚至近于冷酷。”

  为了孩子有更强的生存能力,中国父母应该学学美国父母,应该学学孔一诺的母亲。

  启示二:严教即挚爱。每位父母都应该清醒意识到,把孩子放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砺并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而且是更深层次的爱。这是因为,人生在世,谁都要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难、挫折,甚至磨难,而克服这些困难、挫折,甚至磨难,需要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精神。而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精神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在艰苦的生活实践中通过打拼磨砺出来的,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意思说,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打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温室的花朵,不能抵御狂风暴雨;稚嫩的羔羊,熬不过三九严寒。只有熬过寒冬的人,才能体会春天的温暖;只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幸福的美好。孔一诺的成长就是证明。

  中国有句古语说:“慈母多败子,严家无格虏。”过于慈爱的母亲,往往会养育出败坏事业的坏孩子,而严格的家庭,连家奴都没有不守规矩的。所以,溺爱子女往往是毁了子女。

  无疑,孔母的做法并非唯一,不仅许多父母做不到,其做法也未必都可取,但她教育子女的态度,却是天下父母都应该学习的。就大多数父母来说,严格要求子女并让他们接受艰苦磨练,途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从自己家庭的实际出发,根据子女的特点,有意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而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树立起“严教”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象孔母那样坚持严教。

  启示三:作为子女,要深刻理解和正确对待父母的“严教”。孔一诺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他知道,母亲是爱他的,母亲“冷酷”的做法,是在为他将来考虑,是一种更大、更长远、更深沉的爱。正是由于对母爱的深刻理解,让他一点点认同了“严教”,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适应,最终在军校创造了优异成绩。试想,如果他就是不配合,死磨硬泡,抗拒到底,农村也不去,军校也不去,孔母最终拿他也不会有办法,他的少年历史就不会精彩,他就会象许多有一定条件的富家子女一样,变得很平庸。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