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墨子的社会思想(七 “尚同”原则能否得到实现)

时间:2019/6/5 作者: 黄忠晶 热度: 249956
  既然如此,这里就有问题。第一是,如何保证天子一定是国之贤可者;如果天子不贤,怎么办?谁有权力撤换他?第二是,各级官吏由上而下,一层层任命,如何保证也都是贤可者?如果不贤如何处置?谁有权力撤换他们?

  通观墨子的论述,他的办法是尚同。尚同的第一步,是天子向天下的人发布政令,宣示尚同的原则,即:“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己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上得则赏之,万民闻则誉之。意若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己有善,不能傍荐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诛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 (《墨子·尚同中》,以下只注篇名)

  然后,各级官吏、国君逐级来落实天子的这一原则。例如最下层的里长,根据天子的原则治理自己的里,使里内的意见一致,并与乡长的意见一致;乡长治理自己的乡,使乡内意见一致,并与国君的意见一致;国君治理自己的国家,使国内意见一致,并与天子的意见一致。而天子要做的是与天的意志保持一致。这样,就实现了上同而下不比,天的意志一层层落实下来,得到贯彻。

  墨子尚同原则及其实施过程,看起来似乎清楚明确,实际上有不少模糊不清之处。

  首先是天子作为政令发布的的尚同原则。“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尚同义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一切服从上司的意志,以上司的是非为是非,不能在下面私自勾结、另搞一套。凡是听到或看到善的事情,或者是不善的事情,都必须报告上面;自己有好的主意,也要献给上面;上面有过失,应该加以规谏。能够这样做的,就会得到上面的赏赐,广大百姓的称赞;不能这样做的,就会得到上面的诛罚,广大百姓的谴责。这些规定就有问题:报告或不报告善和不善的事情,这是可以勉强的吗?上面怎么知道下属对于善和不善了解多少情况?他的奖赏和惩罚以什么为依据?也许墨子的本意,是让上面可以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统一下面的思想,但这种方式可能奏效吗?

  有好主意不献出来,要受罚;见到上面有过失不规谏,要受罚。什么是好主意?由谁认定?如果由上面认定,那就只有投其所好的人才能得到赏赐。规谏上面的过失,如果下属认为是过失,而上面不认为是过失,怎么办?是奖赏还是惩罚?特别是,规谏上面的过失,与“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如何能够统一起来而不产生矛盾?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言者无罪”?比如说,下面某人对上面的作为提了一点意见,也算是规谏吧,上面会不会以“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而诛罚他?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上面如果不听规谏,如果并不认为自己的过错是过错,那么下属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有论者根据“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的说法,认为墨子“‘尚同’的精神不是民上同于君,而是君下同于民”。(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p。92)或许墨子原初设计的意图,是各级官吏、国君集中众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从而保证国家意志的统一,但在实际上是难以操作的。实际上仍然是各级官吏、国君说了算,归根到底是天子一人说了算,有集中但没有民主。在整个落实天子尚同原则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制度可以保证民意得到体现。一切都取决于官吏本身的作为,他想听就听,不想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整个设计的实质是下对上负责,而非上对下负责。到了这个权力的金字塔的顶端,天子是不受其它任何权力制约的。

  也许墨子自己也觉察到这一点,他搬出了一个东西来制约天子,那就是天志或天意。天子必须“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尚同下》)“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欲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天志上》)禹、汤、文、武,是顺天意而得赏的天子,桀、纣、幽、厉,是反天意而得罚的天子。“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必斋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能除去之。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此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天志中》;《天志下》也有类似的话)其实用天来制约天子,是制度上软弱无力的表现。制度本身无法约束天子,只能设想出一个天来。墨子对于天志或天意有许多叙述,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意思:天要实现兼爱交利的思想。其实,天志或天意就是墨子本人的意思。

  写于2006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