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我两笑得十分畅快,泪水都笑出来了。突然睁开眼,怎么躺在医院病床上,还挂的吊针?不过立刻和黄文清来到荒湖边。因为听说一个百岁老人正在那里帮忙。我们赶快过去见识见识,请教请教。只见湖边高台上一栋平房前,一位老者,满头苍苍,长髯飘拂,精瘦不龙钟,在挂着的渔网前干甚么。远望去,神态矍铄,隐隐如仙骨神人。
正当我们要走近时,一条黑色大狗狂吠着向我们跑来。正当我们来往回跑时,黑狗被老者呵住了,滚,真是狗眼不识好人,看到没有?这是两位老先生。并搬出两把竹椅请我们坐。
我们感到奇怪,您怎么知道我们是教书先生?他看了一眼,笑道,看您们文质彬彬,就像原来我们这里的崇道先生。
“乐崇道。”
“咦,您怎么知道的?”老者惊异看了我一眼,问道。
“那学校门前的功德碑上有一座石像,像下有这三个金色大字。可惜当时我们只注意了下面,没注意上面。”
“对对,就是怹。这可是个大好人啊。只身一人在我们这里办了一辈子义学。到现在都还关注我们。现在谁家争执,只要到怹面前跪两个头,起来就屁打烟消了。”
“喔,有这奇事?!”
“他老人家可有学问。句句都说在我们心坎上。怹好多话都在我们心里生了根。”说完,深情望着天空,有些伤感。
我们只好转个话题。于是走过去问:“大伯,您在补渔网啊?”
“嗯,他们准备下湖捕鱼,我过来帮帮忙。”
“可这网眼好大啊,好多鱼不会跑掉吗?”
“小的就是要它们跑掉。我们不仅不捕它们,而且还要好好喂养,不断给它们割草。前面那片芦苇,就是留给它们的天然饲料场。”
“鱼多吗?”
“竭泽而渔,就无鱼;取其有余,就有鱼。”
听了他的话,我们觉得出口不凡。
这时又一个长者提着几个小篾竹筒上来:“大哥,他们呢?又给他们打了几个鳝鱼毫子。一车鳝鱼凑齐了吗?”
“就一车啊,那要好多。怎没见网箱啊?”
“网箱?什么网箱?”大伯愣住了。
“哎呀,我知道,就是指的外面养鳝鱼的网箱。那东西不行,鳝鱼生成野的,家养不行,听说好多血本无归。就是成功,上海也不要。只要我们的。”
“您们怎么知道的?”
“我们有千里眼顺风耳啊,您们别看我们偏僻闭塞,老书记带着一般人常年在外跑信息呢。”
这时又上来一位老者,提着锹,卷着裤脚,打着赤脚。
“老三来了,今年形势怎样?”
“不错。”
我们望了望他们,新奇地问道,您们是不是村中所说的“三老”?
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笑道,都过了一百岁。
“阎王不来请,我们也不去。”大伯说。
说完,在场哈哈大笑。此时,我看了黄文清一眼,只见他低头不语。
“不过我们三人加起来,零头还正年少呢。”
又爆发一场大笑。哈,还充满青春活力呢。
“这样长的寿命,您们有不有甚么诀窍?”
“诀窍?上面专家来问我们。我们告诉他们,甚么诀窍,就是这么过来的。”
“电视说,长寿村有位太婆,家里人介绍,她每天都要吃几片肉。”
“这是大白天说鬼话,别说没有钱,就是有钱又到哪里买呀?我们那时穷得饭都没有,有时抓到鱼卖不出去,就当饭吃。”大伯说。
“那可是高档营养品啊。”我连忙羡慕说。
“还营养品呢,老先生可能没尝过。无油无盐,清汤寡水,是一碗忆苦饭啊。”
“那时是抓到甚么就吃甚么。”
这时大家都沉默下来了。
“就是现在,儿孙们喊我们吃,也是他们吃甚么我们就吃甚么。”
“看您们村的人,个个都过得高高兴兴呢。”
“差不多。现在我们这里没有地主,”
“也没有贫下中农,”
“全部都是富裕中农,温饱有余。”
三位老者说着乐呵呵。
“不过,没有富得冒油的。因为我们都是农民。以土地为生,不会一下有那么多。一锹挖不出金娃娃。”
“季节不饶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那就颗粒无收。是马虎不得的。”
“就是崇道先生说的,就是不扰。桃花源,无官扰民,无民扰时,才会怡然自乐。”
我听了,十分惊讶,认为这才倒出《桃花源记》的真谛。
“大跃进的灾荒不能忘。”
“不过,无为不是不为。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就是讨米也要两腿勤,否则过了时,就讨不到饭,只会饿死。”
“还是崇道先生说的,要顺势而为。比方种田。原来只知道栽秧,后来我们还同时养鱼,现在又改为喂虾,虾吃稻田里的浮游物,害虫,它们的屎又肥了稻子,一举两得,收入大大增加,这可不是天赐的,我们也没违背天时。是自己想的。”
拿锹的长者侃侃而谈,得到大家热烈鼓掌。
“听说您们还是集体经济?”
“这么大一块地方,谁一个人有本领把它治好?”
“您们没看到,原来坑坑洼洼,一片荒芜,走都走不进来。这是大家几十年一锹一锹,一担一担,才整出现在有模有样。”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必须抱在一起才能过上好日子。”
正说着,只见一位老太婆笑吟吟手挽着竹篮走上来。
“我知道三位大伯都在这里,我们新开了一坛麦麸酱,送来您们尝尝。”
她揭开毛巾,立刻一阵香气弥漫开来。
“嗯,好香。”
“嗯,跟原来不一样。味淳。”
“甜,辣,好像还有些什么。”
三位大伯品着,议论着。
老太婆抬头发现我们,抱歉说:
“怎么?来了客啊,不知道,不知道,我再去盛两碗饭来。”
我们连忙说,不用了,我们就住在您们隔壁,老板会弄的。说着就连忙走开了。
离开后,我们还回头望,看他们谈笑风生,不禁感慨:
老老实实,这就是农民本色,可我们却瞧不起。在老实后面还加个“巴交”。
其实,只有他们最懂生活。因为他们生活在最基层,成天与土地打交道,知道哪些可作,哪些不可作。不违天,不违地。
不像我们悬在空中,不知天高地厚,异想天开,瞎折腾,自己不老实,反笑老实人。
回到住处,果然有那新的麦麸酱,连吃了两碗饭,吃得舒坦。
不知怎么,坐一会,就早早睡了。但睡不着呀。此刻梦也不来。躺在床上,睁开两眼,前后左右,思如乱麻,内疚,懊悔交织,翻来覆去。最后好不容易眯了会,又醒了。看到窗外一片白,便干脆起来,看黄文清睡得很安稳,心想,他说今天到学校报到,那就让他多睡会吧。
走出屋外,只见一片月色,如雾,如乳,如霜,如纱,门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树竹影也。仰望天空,半轮明月皎皎。
突然,月弯中出现黑点,惊异凝视,渐渐变大,啊!老子!只见他微笑着,带着河南口音对我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是啊,我在心中答道,自然规律是我们必须遵循法则,我们切不可妄为,这样才能无所不为。但我们作不到。因为我们一贪二忘。
人心不足蛇吞象。许多时候,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撑死的。编《资治通鉴》这部史书,皇帝本意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可那个皇帝做到了呢。此书出来不过50年,北宋就灭亡了,南宋也不过200年。后朝人往往不吸取前车之鉴,而重蹈覆辙,还自鸣得意。又要后人再来总结历史教训。又灭亡。反反复复。走上怪圈。何时了?
成语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史,有经验,有教训,有体验,口口相传。人人都能说出几条,满街都是,我们又落实了几条?我读了那么多书,不都好为人师么?教训了别人,忘记了自己。不仅误了自己,还误了子孙。
惭愧啊。
再抬起头,老子已不见踪影。
再低下头突然想起梁晓声在一篇小说中提到的“伪记忆”。他说,越是文化程度高,智商高的人,其大脑越容易产生“伪记忆”现象。“伪记忆”完全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一种记忆。它一经在大脑中产生,人的大脑就会陷入似作家灵感到来进行创作的亢奋。而且对那种“创作”的水平要求极高,直至情节,细节,思想,意象等诸方面,都直到“作者”也就是“伪记忆”的强迫者的高标准要求为止。“伪记忆”者,对伪记忆的真实性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无休无止的。结果当然是最后疯掉了。解决的办法,说“那是不真实的”。
我是不是呢?八十年前,白日梦,夜夜梦,接连梦。人在梦中行。现在八十了,应该清醒过来了,去直面惨淡的人生。
但见红杏枝头春意闹,
又闻欢呼鹊跃声。
二0一九年(已亥猪年)季夏八十岁
完成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陋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