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阿道夫.默克勒,是当时德国闻名全球的 5大亿万富翁之一,名下资产超过九十亿美元,有着“德国巴菲特”的美誉,名列《福布斯》杂志2008年全球富豪榜第94名。有人评价,默克勒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期间的伟大“教父”之一,是“德国工业精神”的象征。
阿道夫.默克勒出生在一个德国的商业家庭,长大后从祖父手中接过了一个只有八十名员工的小药厂。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努力,一步步将这个小药厂打造成为一家拥有十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四百亿美元的工业集团。
然而,一场海啸般的金融危机,使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弱不禁风,他那曾经稳如磐石的商业帝国,也一下子岌岌可危。为此,他不得不靠贷款来维持他的商业运行,他的股票也随之一路大跌,损失惨重!
前几天,他仔细算了一笔账,得出一个结论:若能成功贷到四亿欧元,他的企业将获得根本性转机,足以渡过这次危机!所以,这几天他都早早出门,一家一家地相继拜访了四十家银行。然而那四十家银行的回答如出—辙,叫默克勒先返回家中,等他们开过会后再做答复。
走完第四十家银行后,在等待答复的那天下午,他回到家里,一直坐在客厅的电话机旁。终于,电话响了,是银行打来的,但是他并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结果!在接下来的一个下午里,默克勒又相继接到了三十九家银行打来的电话,结果和第一个电话一样!默克勒的心情由沮丧变成了绝望,就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他已经作了最大努力,但仍旧无法使他的商业帝国起死回生!他再也没有心情等待最后一个电话了,他站起来,整整衣帽,他觉得,是到了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了。在离他家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有一条铁路,他走出家门,缓缓地向铁路走去,十几分钟以后,他的生命终结在了那条曾经为他带来无数财富的铁路上。
让默克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乎是在他走向铁路的同一时间,四十家银行中的最后一家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批准了给默克勒的公司提供四亿欧元的贷款。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人人为这位商场风云人物的生命而惋惜,更为这位精明的商人所犯的一个极其简单的失误而叹息,四十减三十九,无论如何也不会等于零啊!
作者感言:一位一生严格自律、意志坚强并具有经营天赋的商业巨星,就这样陨落了,想来的确让人扼腕。
默克勒虽是世界百位以内的富豪,但个人生活很低调,清心寡欲,他一直住在斯图加特地区一个拥有1。2万人口的布劳博伊伦小镇上,房子也是普通的两层楼。每天,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去附近的私人办公室上班。办公楼门前,门铃上一块小小的塑料门牌已经退了色。如果要出差,默克勒就开一辆旧奔驰,新的大众车停在车库;或者,买一张二等车厢的火车票,坐火车去。他乐于公益事业,经常资助大学和博物馆。在小镇上,人们一点也不觉得这个大富豪有什么架子,他经常乐于帮助举办庆祝活动,是大家心中的“默克勒爷爷”。
默克勒在商场上拼搏了一生,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和冒了许多风险,他都挺过来了,而这一次,如果他能够稍稍坚持一下,多一点耐心,哪怕十几分钟,悲剧就不会发生。默克勒的自杀提醒人们,有很多时候,生机和希望往往就在最后的坚持一点之中,看似山穷水尽,只要挺住,坚持一下,很可能就是柳暗花明。
仔细想来,默克勒之所以放弃了最后一个电话,是因为他彻底绝望了,他在思想深处已经认定第四十家银行根本不会给他贷款。绝望是人的一种负面情感,是人在生活、事业或爱情等受到沉重打击而找不到一点出路时所产生的压抑情绪,这个时候,人的思维往往被引进死胡同,造成多处短路,即人们常说的“想不开”。也就在这个“想不开”的时候,人往往觉得“死”是最好的解脱,轻生念头和自杀现象由是而生。默克勒是被绝望的情绪逼上了铁路,由此看来,克服绝望情绪十分重要。
那么,当我们做某事找不到一点办法,产生绝望情绪的时候,应该怎样克服这种情绪呢?在我看了,办法尽管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想得开”,而“想得开”的关键是要树立辩证思维观,坚信世上许多事情,当达到极限的时候,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即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绝望中往往孕育着希望。就拿默克勒来说,即使第四十家银行也不同意贷款,四十减四十等于零了,也不意味就是没有出路了,因为走出困境的路绝不是一条,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罢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是没有了,但天上的云还在,有云就有下雨的希望,水迟早还会来的。换一个思路,人就能走出死胡同。假如当年项羽不选择自杀而毅然渡过乌江,重聚江东豪杰,吸取教训,与刘邦再战,鹿死谁手,尚不可知,也许中国的历史会重写。唐代诗人杜牧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的《题乌江亭》一诗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项羽毕竟没有走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死胡同,乌江自刎,谱写了英雄末路的悲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