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伯特的长寿秘诀,德国的各大报纸都曾报道过。概括起来有三条:家族中有长寿基因,喜欢简单的饮食,偶尔喝一点红葡萄酒。然而,米尔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很重要的是心里踏实。”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0年7月,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好朋友约索夫被送进了集中营,因为他是一名犹太人。临离开家的前一天夜里,朋友把自己的五万马克委托给我保管。他说:‘我走了,我的妻子和孩子麻烦你帮我照顾好。这些钱,没谁知道,妻子、孩子都不知道。我的意思你是明白的,怕他们经不起纳粹人的折腾,说出去,连累了你。拜托了!回来后,我会报答你的。’约索夫被带走的第二天,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带走了。他们被关在了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五万马克现金,就这样留在了我的手上。为了稳妥起见,我以个人名义,把钱分开存入了四家银行,然后,我就把存折秘密地藏了起来。这件事,我没敢告诉自己的妻子,因为我怕走漏了风声,被以窝赃罪名而枪毙。
可是,一等就是五年,直至二战结束,都没见到邻居的踪影。我想,也许他们全都死了,这笔钱看来是无法奉还了。不过,我依旧没有动用它。
1965年,我68岁。我的家庭发生了一次大的变故。我与儿子联合经营的一个机械厂倒闭了。祸不单行,这一年,我的妻子还摔断了腿。为了走出生活低谷,我想到了约索夫的那五万元钱。可是,就在我准备从银行里取出这笔钱的时候,我在报上看到一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的文章,作者是安迪?约索夫。从文章回忆的内容,我断定,这位作者就是约索夫的小儿子。也就是说,约索夫的家人没有全部被毒死,至少他的小儿子活了下来。但是,这五万马克,约索夫的小儿子根本不知道。
我陷入了空前的矛盾之中,在我的一生中,共有三个晚上几乎没有入睡,全发生在看到那篇回忆文章之后。是归还这笔没人知道的巨款,还是拿出来拯救自己?令我骄傲的是,我选择了前者。”
作者感言:一个人能够活得健康长寿,是多种生命要素共同滋润的甜果,家族的长寿基因、节制饮食、注意保健、适度锻炼等,都不可少,但心灵的内在安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做了违背道德或违背法律的事情后,即使没人知道,也会产生内疚、惭愧、悔恨或心虚、紧张、多疑、慌乱、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反应,这种负面心理反应会严重损害健康、蚕食生命。
那么,人在做了违背道德或违背法律的事情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负面心理反应呢?究其原因有二:
原因一:他时刻担心事情败露会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因此,一旦生活中出现与之有关的现象,如看到自己所伤害的人或警察朝自己走来、听到警车鸣笛、听到公众对某人的否定性评价等,立即就联想到自身的所做所为,精神马上紧张起来,正所谓“做贼心虚”。
原因二:只要是正常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良知”或“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个被称作“良知”或“良心”的东西,是社会约定俗成并被生命个体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是人自律的内在动力。当一个人做了错事、撒了谎,或者隐瞒了事实,即使没有任何人知道,但他的“良知”、“良心”会因为一清二楚而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是意志无法控制的本能表现,正如我们饥饿时无法说服自己已经饱足、疲劳不堪时无法说服自己已经休息好了一样不可控制,它会让人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就是米尔“三个晚上几乎没有入睡”的感觉。似想,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心神不宁,提心吊胆,能不损害健康吗?
由此看来,循道德和守法行为,不仅具有社会性意义,是一个人道德人格的证明,亦具有生理性意义,它是人心神安宁、能够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俗语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古格言有“嚼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里无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一首打油诗说:“从来不负人,一向守安份,管银子不贪他分文,半夜何曾鬼叫门,看老子板床睡安稳。”有一首禅诗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看来,遵王法,循道德,不负人,守安分,就少有闲事挂心头,一年四季就会活得快活,活得快乐自然长寿。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米尔老人的行为具有很高的道德意义,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道德内在性、自律性特点。那五万马克以及几十年利息滚动积攒起来的这笔巨款,除了米尔本人,没人知道,他花掉这笔钱,不会受到来自社会的任何谴责,因为社会对此一无所知。他毅然还给朋友的儿子,是完全靠自己内在“良心法庭”做出的判决,这是自己给自己立法。如果有第二个人甚至更多人知道此事,米尔归还巨款虽不失正道正义,但不会有很高的道德意义,因为他面对着强大的社会压力,不归还将会受到道义谴责,甚至违法,归还行为具有迫不得已性、无奈性。由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真相永无人知的时候,一个人所采取的利他行为才具有道德意义。米尔老人很道德、很高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