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我国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将系统的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并回顾总结党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核心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念和吸取并总结宝贵的经验。今天,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那么,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什么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目前还需要多久才能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想要解释这些,首先便需要了解何为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们所向往的的一种理想社会,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原意是指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而在如今,小康社会被认为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但却并不只限于生活水平这一范围内,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人们便会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需求层次。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思:“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下世纪再用30到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今,在解决温饱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上,我国已提前实现了目标,并在这个的基础上又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来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由此所见,单纯的生活水平并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一个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平等民主,社会和谐,文化昌荣,人民安居乐业并能得到自我价值满足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才是小康社会。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在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开始达到了小康的水平,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与之相反的则是较低标准小康——总体小康。总体小康是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的生活外,还注意人民的精神需求,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条件的提高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中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与方针,更是在十九大中准确提出了“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明确计划和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使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作为基石,从而铺建出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文化建设领域,增强国防和军队领域”上,使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吸取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经验,遵循十九大中提出的各大方针和要求,不懈奋斗,牢记初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向着现代化中国迈出具有历史性的步伐!在历史的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