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 骆驼刺 》吟草

时间:2006/11/25 作者: 林克胜 热度: 88251

                                                       《 骆驼刺 》吟草
                                                              林 克 胜
      写诗素有行吟之说。何为“行吟”?大抵便是行走过程中写下来的吧。但我想,绝非在书房里转圈踱步苦思而吟?是指出去走走,山川胜地,走走看看,有所感触,脑子里蹦出些情思端绪来,于其中最动心处,形成了些片言断句,为安韵律,又须反复吟哦之。这大概便叫做“行吟”吧。
   
      退居无事,近些年总想出去走走。倒也有了点确确可属行吟之类的感受。即如这次在西北古道上,记在本子上的那些零零碎碎的一些,便是。其中就如“骆驼刺三咏”。
   
      从嘉峪关到敦煌这380公里行程中,公路沿途见得最多的,是荒漠,是碛石;见得最少的,是植物,是绿色。车行数十里甚而是上百里,也看不到一块绿洲。碰到一抹绿地,总是在漫漫黄沙包围中。而在那极为干旱的沙滩上,却生长着一种植物,这便是骆驼刺,本名沙棘。它虽说长得稀稀落落,以致连地皮也盖不住,而在这荒莽的沙洲上,倒给人一种生机顽强之感。
   
      司机樊师傅见我饶有兴趣,便停车,让我们到滩上去仔细看看。原来是些浑身长刺的小灌木,能有五六个品种,都生得一簇簇的。其叶多呈卵圆状,颇类于肉科植物的异化变形叶,虽很小,却浆汁饱满,晶莹欲滴,就像一粒粒圆圆的翡翠珠儿。捋下几颗放在手心里,滚来滚去,煞是可爱。它的根扎得很深,我用手连扒带挖,几十公分深处也未找到根底。挖了几墩便看明白了,它是随着风沙不断掩埋而不断向上生长,被埋到沙土中的枝茎上,又生出一些根须来,并又从枝节上抽出许多新的枝茎。一有风沙吹来,就会被它那密麻麻的根茎拦住,形成一墩墩高于周围地面的沙丘。因而,它既不会被流沙所淹没,也不会被风暴掀走。  
   
      当时,我心中一动:大自然是恩惠的,给万物以生存空间,阳光和水;大自然又是残酷的,所赐也并不都那么公平和周到。同是一粒种籽,落在那四季潮润、日丽风和的西双版纳天然植物王国中,与落到这长年炎燥、风沙凛冽的西北荒漠上,怎能同日而语!然亦各有谋生之道。物随其理,适者存。骆驼刺是真真的强者!面对这偏居荒漠很不起眼的小小灌木,我不禁由衷生发了许多敬意。心中默吟:
   
       疾风看劲草,今始悟其因。任尔流沙虐,深扎土下根。
       严冬沐冰雪,酷暑炎阳熏。独乐天然事,闻达未系心。
   
    妻子金华明了我意,帮我拣不同品种挖了几株,细心地用纸和塑料袋包好。希望不要脱水干枯,带回家栽养起来。孰料,两天后,在从敦煌归途中打开一看,枝茎皆已枯黄,那绿莹莹的叶珠不见了,只剩下一滩粘糊糊的绿浆。
    
      细想一下,自已又好笑──早该想到,这种植物,本就出身于炎旱干燥的沙漠中,早已过惯了风吹日晒的生活,而今忽然被人纸包纸裹地封存起来,岂非违谬了它的生性。似为爱重,实为残害呀!我不禁兴叹:

      看惯风霜雨雪,习熟冬夏春秋。缘何罹祸知否?原在养尊处优!
   
      沿途所见,仍是大漠无垠,风沙滚滚。那些骆驼刺仍在迎风兴舞。于是,我又不为之惋惜了。暗想,设若真的被带到高阁花室中,远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根基,一改其早已习惯了的向深处汲水、向天籁讨清静,干些自以为得的固沙防风的趣事,而成天被人当做宠物豢养着,赏玩着,不时地还要被修剪着,那倒惨了,它那骆驼刺的秉赋岂不丧失殆尽?

      据说植物也是有知的,此论确否未详。不过,被人按照一己意愿而随手挖掉,移徙,它便宁死而不从,倒也显现了几分骨气!进而又对这种违迕天性、强人就范行为的残酷性,深化了一些理解。进而咏之曰:

      造化天然存至理,予夺取舍自情异。拗折违谬总无知,缘木求鱼堪笑止。

      对一株小草,无关大体。而人世间呢?古今中外诸多悲吟壮歌,是否皆蕴生于个中?我一路边吟哦边思索着。

                                                              (1997年7月赴敦煌途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