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一位来县城常年打工的农民聊起过,对自己的孩子交借读费的问题,他很不满,但又不愿因几千元钱让孩子为难,本来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的,谁还会给自己找不快,但是借读费实在让他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收入不高,做个小买卖,挣的钱除了养家糊口,就全部花在了孩子身上。城里的孩子,家庭收入高,又多是父母两人都有工作,而人家还用不着这笔开支。尽管差距和人家拉得很大,但那位农民工很愿付出,为了不让孩子再和自己一样受人低视和责难,他愿自己的原始积累会在孩子身上有很大收获,将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什么都可以享受到最好的。
我很同情和可怜那些来城里求读的乡下农民的子女,以及那些在城里不得不跟父母一起的借读的孩子。是啊,国家的税收来自于民,分配时却是有很大差别的,城里的学校财政拨款多,足够及时,加上自己可以收一些所谓的名正言顺的赞助费、借读费等,在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下,一切皆好办事了。他们的师资又配备最好的,工资福利等各种待遇也是,自然也吸引了很多优势的力量,而农村学校的仅有的维持费也被层层割去,很多优秀的教师留也留不住。农民选择到城里来,除了无奈,也是最大希望的一次赌注,为了孩子将来学有所成,能够出人头地,他们认了,这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心,只是有的人感受的深,有的人早已失去了知觉。
经常见到那些背负行囊的来城里求学的孩子,对他们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敬重,他们尽管和城市不相协调,但他们孜孜以求,不舍苦难,在小城里本身就是一道辛酸而纯美的景致。我每每把最美好的祝愿默默地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轻装前行,希望他们笑意盈盈,如果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就留给他们的父母吧,父母不愿不平等再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公共优势资源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没有差别地享受到,今天,我也就要成为其中的一员了,也许为自己我不免有些悲怆,但为孩子我还是感到一丝快乐,孩子能和大多数的同龄人站到一个起跑点上,钱化得很值,只是我希望他再也不要和我一样的,带着不公带来的累赘,艰难地找寻着空隙钻里钻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