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孙中山先生曾经也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可见读书是多么得重要。然而在这十等人里,被称为儒者的读书人竟会排在倒数第二位,只比以讨饭为生的乞丐好一些,而却还要比卖淫为生的妓女差一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纵观历史,有多少不知名与姓的读书人费尽心思死啃了一辈子的书本,却是窘迫一生,最终落得个病死饿死的可悲下场;而像李白、唐伯虎、金庸、李敖这样生活富裕,功名利禄皆全的大才子,又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十年的呢?同是读书人,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说说读书人自身吧。在读书人的传统思想里,真正的读书人都应该是自命清高,不溶于俗世的,他们只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不顾物质上的享乐,甚至鄙夷物质享乐。 就像如今的信息时代,大多年轻人都选择在网上投稿,而在一些正统作家眼里,只要是在网上发表的文章,无论好坏与否,都会被看作俗文而弃之不理,认为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作家似乎还是应该一张纸,一支笔地在那里一字字的涂改。这实际是非常落后和错误的思想。马克思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就如同没有你父母就没有你一样,一个人即便再伟大,再英勇,再聪慧,没有他的父母把他生出来,他的一切都是枉然。因此读书人决不能够无视物质上的东西,而且现今人类社会已发展到了信息时代,读书人对物质的追求不在局限于只是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而且还应该掌握最起码的科学技术手段。就好比一篇文章,所谓“文以载道”,思想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不识字,就写不成文章;然而要成就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但要识字,而且还要有简洁优美的语言、精炼的结构和丰富详实的材料。植物纤维纸代替竹片、电灯代替煤油灯、彩电代替黑白电视机。。。。。。社会进步了,读书人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跟着进步。如果现在还有人像释迦牟尼那样从东跑到西,从西跑到东,用口述的方法去传播自己思想的话,那么这个人也太落伍了吧!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再说说现在的许多人,他们正好与读书人走了相反的一条极端路,便是只执着于物质的享乐,而不顾精神的愉悦。所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钱就是皇帝”之说。这实际也是大错特错的。一个真正的建筑师造出来的物质性的房子主要还是用来享受其艺术上的效果的,而决不会像许多庸人那样只是为了有个舒服的地方睡觉或者有亲人朋友来看到房间里这里挂一副字画,那里摆一个古董,而夸你有品位,使虚荣心得以满足。
所以,我认为精神与物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缺少精神上的东西,必将混沌一生,致死也弄不清一生究竟所谓何事;缺少物质上的东西,必将寸步难行,即使吃顿饱饭也是难于登天。我认为精神是主导,物质是基础,精神必须通过物质才能发挥出来,而光有物质没有精神,物质也必然是没有生命的。我打一个比喻,假设你是一个将军,精神就是军师,物质就是士兵,军师献的计谋再高明,没有士兵加以表现,必然无法征战;同样的道理,士兵再多,没有军师出谋划策,士兵也必然是一盘散沙,打胜仗也是不可能的!
写到最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郭沫若老先生的一句话“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编辑点评:
好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辨证的哲理,论述的精确,丝丝入扣,一气呵成!能给人思想以启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