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两年多时间,媒体又报道了一个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有一个地方,发生4个儿童喝农药自杀死亡事件,令人震惊的是,发生此事的地方又是哪个叫毕节的地方,最大的年龄13岁,最小的才5岁。是什么原因让这四个孩子抱成团去共赴死神,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人世间不再有任何留恋?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难以让人置信的事情吗? 儿童喝农药自杀死亡事件过了刚刚一个多月,毕节又传来让人揪心的消息,贵州毕节纳雍县15岁留守学生郑雄,在考试完回宿舍路上,被多名同学强行拉出学校,遭围殴后死亡。郑雄的学习成绩优异,父母都在浙江务工。同学称,事发疑因考试期间其未给同学抄袭。目前嫌疑人均被控制,案件仍在调查中。
一个个消逝在苍茫荒野里、沉默地走进地狱的小小身影,他们排成小小的队列,小小的,但绵延不断的晃动着弱小的身躯,无声的挣扎。啊!
是什么造成毕节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如此令人痛心的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儿童的生存现状。
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哪一个时代,这样大规模地出现家庭的撕裂与分离。1400万的随迁儿童,依附在城市边缘,苦苦挣扎。6000万的留守儿童,多数失学、辍学、他们没有多大希望能找到可以改变生存环境的职业,他们已完全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生下孩子,留给父母,然后夫妻出去打工,成了一个铁的定律。而不这样做的夫妻,反而成了村里的另类。一个姑娘说,她的母亲因为生了三个女孩,爷爷奶奶坚决不给看孩子,她母亲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留在家里看孩子。获得了母亲足够的爱和陪伴的她们姊妹三人,最后成了全村最有出息的三个孩子。而等到她长大时,她父母屈指一数,全村20多个适龄男孩,除了她家,仅仅有两个适龄女孩,乡村的彩礼已经飙升到了10万以上,小伙子还得人周物正、没有兄弟、父母健壮、县城有房。她父亲简直庆幸死了。这些适龄的男孩都是留守儿童长大的。他们的父母,只有一半左右是健全的,要么离婚了,要么有一方在工伤中丧生或致残致病。
将发展基于这样大规模的家庭撕裂基础之上。几千万儿童刚出生就被剥夺了父母,一年团聚不到一次。儿童的灵魂都被献祭给了“外出打工”,他们都带着心理创伤成长,他们的家庭观、伦理观、情感都问题多多,随之而来的将是高犯罪率和社会运作的低效能,可能会造成多代人的代际创伤,这些都将深远地影响未来的国家和民族。
留守儿童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个问题的产生,在于中国特殊的人口迁徙模式。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携家带口迁居,只有中国是让成年人成为“候鸟人口”,平常外出务工,亲人分离,只有春节期间返乡,短期团聚。携家带口这一模式的缺点是让不少农村人口沦为城市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城市的贫民窟当中,比如印度的孟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墨西哥城那些著名的贫民窟,优点是全家在一起承受生活的压力与享有少许欢乐。
对于毕节的孩子,他们不会知道自己是6000多万被抛弃的儿童中的一个。也不会知道不是自己的过错。在乡村,孩子们会自己排序,父母俱在或经常回家的,人前人后扬眉吐气。父母离异的,就眉目黯然。如果父母离异了且常年不回家的,更加孤苦伶仃。再若连爷爷奶奶也没有,就和孤魂野鬼相去不远了。在一个乡村的丛林法则中,他们处于最低阶。这恐怕是他们越来越自闭的主要原因。
献祭儿童的传统,当然在中国古已有之。妇孺总是最早被牺牲的一群。饥荒时最早被卖、被饿死。战争时最早被掳虐、被杀戮。
至今,这样的道理仍然被多数的中国父母接受: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喂小狗一样喂大了就好了。挣钱,造房子,争取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乡村农妇如果没有及时断奶出去打工,她的公婆都会抱怨她,在家带孩子是好吃懒做。
让家庭不要因为迁徙而分离,让孩子不要失去父母的关爱。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破产农民家庭四处流浪,寻找可以果腹的工作,就算是那样的处境,他们仍然竭尽所能地保存了家庭的完整。
完整的家庭,无论贫富,都是幸福的。我们的父母们,曾经度过吃糠啜粥的悲惨岁月,一家人守着火炉,烤煮番薯玉米,但凡能够果腹,都觉得日子有滋味,他们回忆起童年,还觉得挺幸福的,从未觉得穿了破衣是怎么凄凉,因为当时都差不多。因为耍了一天,傍晚了总有母亲在炊烟下的一声悠长呼唤。因为家庭是完整的。
最后告知大家一个数据: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它与贫困,真的无关。我们的近邻缅甸和非洲的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都非常贫困,但儿童没有这样高的自杀率。只与被抛弃,被撕裂于家庭之外,被囚禁于爱的绝望中有关。
“不可将你们的儿女经火献祭给摩洛。”——圣经旧约切切地告诫那些因为狂热和欺诈,将新生儿献祭在摩洛的祭坛上,祈祷丰收、财富或健康的父母们。
在今天,依然有多少人将自己的孩子献祭给各种奇怪的诉求和欲望。
而这个时代,又为了它的伟大发展,献祭了整整一代的儿童!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农民工总量已达2.74亿,每年约新增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除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之外,政府得从现实出发,允许“城中村”存在,用各种措施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尤其是要将青少年在户口所在地上学的规定,变成在居住地就地入学,尽可能地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让孩子们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赞(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