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老县委书记

时间:2018/3/31 作者: 阿徽 热度: 83220

  据2016年3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人大发布会有一个醒目标题:《贪腐赃款罚没禁下指标禁留分成》


  我所注意到的是这个标题中的“禁下指标”几个字,通过这个标题说明中央发现了地方上的一些弊端。中国政府从文化大革命起就习惯搞运动。要抓贪腐了,上级就给下级下达指标:县一级的抓几个典型、区级、乡级各抓几个,限时必须交出贪官。那些下级干部就抱怨:“没有贪官。抓谁?”所以那些人缘不太好的、老实一点的干部就倒霉了。他们成了“下硬指标”的牺牲品。


  “下硬指标”不仅仅是在抓贪腐方面;在升级、调高工资等方面政府也“下硬指标”。大家都有升级资格,一大群人都是同样的条件,可是上级仅仅就给两个指标,有些基层干部也许为了得到晋升机会,就打破了头的去争取那两个指标。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老县委书记,就敢抵制这种不合理现象:“所有的同志都有晋升资格,仅仅给两个指标怎么够?要么给够指标,要么我们一个指标也不要”。他断然回绝了上级给的仅有的两个指标。所以,后来即使这位老县委书记被撤职,县级干部都还念他的好,在这些干部看来,他是一位好领导。


  这位老县委书记姓刘,刘书记后来被调到地委(还是市委)工作,搬家的时候,新工作地点的同志们看见他们家的家具颇多,疑为贪官,加之有人告状,就开始着手调查他。刘书记是个“有党性”的干部,上级说他有错误他就认为自己有错误;可是刘书记的爱人俞局长性格很倔,受到审讯时她敢反驳、甚至敢狡辩。听说他们夫妻二人同时受审时刘书记打了俞局长一记耳光。


  后来听说:俞局长在看守所和监管人员关系不错、相处的颇好,虽在看守所里,日子过得还蛮惬意。


  后来又听说:俞局长人已经疯了。


  还听说:县里的人(以前刘书记的老部下)去看望刘书记,他们家女儿见了老家人就摔椅子、发脾气,她认为是老家人把她父母出卖了。


  从听说的这些话来判断:刘书记应该比俞局长先走出看守所吧,不然老家人到他们家看去望谁呢?绝不会是看望他们家儿女。夫妻俩犯事,出看守所却有先有后,根据什么呢?上级要的恐怕只是“服从”。


  刘书记被免职正好是政府名称更换时期。政府的名称以前叫“革委会”;后来改名叫“政府”;再后来,“政府”和“县委”分家。这期间不断有人的职位上上下下、更替变动。


  刘书记的下一任是竞选县长,县里有个姓李的干部得到的选票最多,当上了第一任县长。李县长2、3年之后被降职。本来县长的任期应该是5年。李县长才当了2、3年就像刘书记一样,先是下级干部写了揭发材料告他贪腐。上级马上来人到李县长家察看,看了之后觉得震惊:“一个县长家穷成那样居然还有人告状!”。告状的人又再告:“李县长有生活作风问题,和一个中医院的医生,那医生经常去他家。”于是上级找李县长“谈话”:“有没有这回事?”李县长的爱人患肾衰竭,常年白天黑夜都在家休息,中医院的医生经常去他家是给他爱人看病。


  既不贪腐、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怎么办呢?总得有一个理由啊,后来有人说他“文化水平程度不高”,这个理由合适,那时正是“讲文凭”的年代。所以李县长不是被撤职、也不是被免职、而是被降职。


  上级从市里派了一个当秘书的人来到县委当书记。那时候正赶上“土地分配制度”实施,农民们因为土地分配不均,闹了起来,这位上级派来的、在市里当过秘书的县委书记、他去安抚农民。可是农民谁认识他?谁知道他是谁?这位新县委书记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被降职的李县长出面做协调工作,这样,一场民变才平息。


  其实,新县委书记和被降职的县长的关系一直不是太好,被降职的县长心里有抵触情绪,新县委书记到陌生环境很孤立。至于上级为什么要像走马灯似的更换干部?这是一个迷。


  李县长曾经说:“刘书记那人真不错,敢抵制上级的硬指标”。李县长对刘书记如此大加赞赏,是不是他也和刘书记一样,也抵制过上级派的硬指标,而受到了和刘书记相同的对待,这就不得而知了。


  刘书记被调动工作正好是政府的名称变更的时候、调到上面去就有人关注他,质疑他家家具多、是不是贪官、而且马上就有人上告,这中间衔接的也太快了。听说状告刘书记的是一个乡级(还是区级)干部,也不知道告状的人出于何种动机、是不是证据确凿?不过,如果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下级干部何苦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呢,多数原因可能是因为“政府换届”引起的吧。那时候,听说:谁谁谁的爸爸是文化大革命时候的造反派;又听说:谁谁谁的爸爸作为“三种人”被清理出局。


  政府要搞一次“换届”就必然有人上、也必然有人下。上上下下之间,可能就有人为谋求私利,为培养个人势力而把不该上的上了;把不该下的给下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