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又闻一孩子跳楼!甫一发生后占据头条映入眼帘的舆情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每次悲剧后续是砖家们会在第一时间内倾巢而出,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大声疾呼”不绝于耳;有识之士一边倒地强烈谴责、抨击、怒斥这个吃人的社会大环境,且力度不断升级,进而以点带面网罗到社会一切罪恶、黑暗、堕落……涌向此闸门,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人皆义愤填膺慷慨陈词,符合惯例。
15岁,豆蔻年华,黄花少女,未品过花季,没偿过雨季,含苞吐萼的蓓蕾,只需要阳光、水分滋润,不要过早地去负担成人世界里的是非曲直定分止争,当自然简约轻松愉悦,无需负荷厚重。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就要有个儿童的样子,不要揠苗助长,急功近利,少年老成,扛起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失去快乐,失去本真,失去中国少年。
出了这档事,我不想将板子拍到谁身上,更无力以成年人的“理性”板起脸来,咬牙切齿声色俱厉地呵斥那孩子,你对得起父母吗?你想过感恩反哺吗?你是不是太自私啊?云云。
劳伦斯在评价诗人惠特曼时说“艺术的首要作用是载道。但是这道是富有激情、含而不露的道,而不是说教。这道要改造的是你的血性,而不是你的理性。”我们不需要越俎代庖,去催熟不属于小孩子年龄的“理性”,外部应提供给他们温暖的血性,理性自然回归。
钱锺书少时过继于伯父,极其溺爱,课业都未紧张,生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奈惧罪兄,不敢管教,故常暗自捉将过来予以课之,遇有不通者,不便明揍,遂行拧肉,致其身上青紫泛滥,唯于夜晚褫衣呈现,伯父心疼愤恨。钱锺书忆及此事,对父亲着急同情;对伯父气恼同情;对自己忍痛不哭同情,回想里徜徉着淡淡之滑稽、怜惜、悯人悯己。
杨振宁之父杨武之是我朝因数论研究而成为博士的第一人,可能也是第一个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其父很早就发现振宁有数学天赋,但杨父没有将这个数学“好苗子”日臻完善之,刻意培养他的特长,却聘了精通我朝传统文化大学者教授之。浸润过儒家文化的杨,为他日后在异域文化中保持成熟心智奠定了心理基础,塑造了强大的文化自信,而不会彷徨,局促,愧恧……杨振宁的物理研究融入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学,杨多个物理讲座均有美学的痕迹。当初杨父若将其放到“奥数班”,大概诺奖于他是沾不上边了。
年前北大留美生数落父母的万字文爆款网络,作者是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学业非但一帆风顺而且一直蹲在金字塔尖,就这么一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学霸,于12年前便不再回家,6年前彻底拉黑所有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归因 为先天性一副好牌,后天由于双亲“过度关爱”而打烂。入大学前,他的一切——学习学习再学习,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绽放过程缺席五彩斑斓,天经地义负重黯淡无光。著名教育实践和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同时他又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有的小孩个性极强,表面看似温顺乖巧,心思却极重,内心攀比炽烈异于人,这类孩子不应再去督促“上进”,他们心弦比常人绷得紧,灵敏度特别高,稍施外力则断裂,对他们点到为止即可,无声胜有声,“放任自流”亦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他们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自强自尊,同时性格中糅莒着自卑敏感脆弱的底色,遗憾的是这块被遗忘的角落鲜有提上议事日程关注关心正视重视过。
“成家勿谓当家易;养子应知教子难。”我想这孩子的妈妈仅是一知半解于表象的孩子,没有细腻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从未感觉到孩子骨子里的“要强”,才一时情绪化语激致今日不幸。不能说孩子承受挫折弱,亦不能贴标签说性格缺陷,这孩子不过是不够勇敢,没有什么大不了,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涩;高尔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既复杂艰巨又系技术流,兼面对千姿百态(人),因此爱和技巧必须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形影不离陪伴教育方能游刃有余,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那位妈妈恨不得跳下楼的是自己,舐犊情深足可断其肠,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令人唏嘘。痛在孩子身上却伤在母亲心上。母爱是孩子脸颊上唇印,父爱是孩子屁股上巴掌印,一样的泪水一样的爱。
当我看到“听说她的妈妈把自己嘴巴都扇肿了”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为什么我们的亲情如此沉重?为什么我在乎你甚于自己?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有泪水?因为牵挂你的人永远是我;因为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因为只有我愿意用生命来置换你的成长、快乐、幸福……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纻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