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初次接触新闻理论的感受

时间:2018/1/20 作者: 海的言 热度: 100640

  我对新闻的认识始于用三十分钟“传播天下大事”的《新闻联播》,稍大一点才知道,世界那么大,并非只有央视新闻一枝独秀。初中时候有部电影《青蜂侠》,它让我知道一个新生事物如果要为众人知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体。电影中前哨日报以揭露腐败、暴力和堕落而闻名,报社总裁里德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报社出版人应该具备的正义、勇气和果断。初步接触关于新闻专业的知识,主要通过《新闻学概论》这本书。虽然我讨厌看厚书,但这本书所举的案例就像讲故事一样,瞬间就有了吸引力。


  《新闻学概论》里对新闻的定义有两种,其一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二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它的诸多特点中,真实和新鲜显得尤其重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更加方便快捷,新鲜感十足的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却很难得到保证。对我本人来说,我最反感一些新闻记者的空穴来风,比如制造绯闻、哗众取宠、恶意中伤,千方百计想要引起读者关注。谈到当今社会总免不了提到“物欲横流”这个词,“利益至上”也逐渐被很多人奉为圭臬。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无法接受整天面对一些不实的新闻——我们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斥虚假和欺骗的世界。大学时辅导员有对我们说过,如果做记者,首先要将新闻的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尊重客观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报道客观真实的新闻,是一个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


  以前有部电影好像叫《对话尼克松》,尽管我不知道里面对话的那些片段是否真实,但现实中的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敏感、机智、锲而不舍确实让人敬佩。大总统不是败在两个小记者手上,而是败在自己的丑闻上。尊重客观事实并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才能让新闻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没有新闻,新闻人恐怕就无法生存了,但并不是说他(她)们就唯恐天下不乱。作为新闻人,首先自己得是一个观察者而不是臆想者,然后才是一个思考者、记录者、传播者。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当我看到田晓霞冒着生命危险赶赴洪灾现场采访,我被她的勇气和责任感深深折服。当她将采访资料交给工作人员自己跑去救被困者最后被洪水冲走,我只觉得眼眶湿漉漉的。当然,影视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新闻人应该很多。他(她)们属于冯仑说的“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那类人,这不不仅是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如实报道并不见得就是好的新闻,读者更加注重新闻的新鲜度以及它本身的意义。一个新闻如果能充满正能量且不失新意,必定受到读者青睐。真实、新鲜、重要并不等于好的新闻报道,《新闻学概论》里对新闻报道的措辞有很多描写,这说明写好一篇新闻并非易事。新闻人是一个专业性强的群体,新闻报道的产生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不强就容易漏洞百出,相反,出色的新闻报道必定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基础。


  托马斯·杰斐逊在《致M·科瑞的信》中说:“新闻是启迪人们思想的最好的工具,它提高人们的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智、有道德的社会之人。”我们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诸多媒介中摄取需要的、有益的新闻,不仅能满足自身的好奇心,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是不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的群体。不管靠不靠谱,至少计算机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我们发现,一则虚假的悲情报道可以赚取无数人的泪腺;我们发现,一些失实的歪曲报道可以燃起读者心中愤怒的火焰;我们发现,断章取义、拾人牙慧可以忽悠倒一大片。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又是谁呢?智者是我们的理智,是我们的思考,是我们对人云亦云的拒绝。虚假的新闻报道造成的网络攻击太残酷了,请记者慎重,读者用心。想起这些,忽然对社会责任论者报以极大地敬佩和同情,敬佩他(她)们心忧天下的正义感,同情他(她)们无能为力只能求助于政治力量。新闻界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去约束,须知完全之自由不可称之为自由。唯有这样,才能还传媒界一片洁净,才能使记者安心,读者放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