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岱山布袋木偶戏,民间俗称“下弄上”、“小戏文”,是一种借助布偶表演的地方戏剧。其特点是木偶在特制的舞台中表演,艺人在后室操作,一人操偶并演唱,几人伴奏。岱山布袋木偶戏属单档木偶戏,清道光年间由宁波传入,至今五代传承。
为深入汲取民间艺术遗产,弘扬布袋木偶戏的传统精神。我们走访了舟山市岱山县布袋木偶剧团的民间艺人王嘉定。
功成名就 传承技艺
1978年,岱山王嘉定组建岱西木偶戏剧团,何阿宝主演,王嘉定等5人伴奏。1983年,岱西木偶戏戏团或舟山市“优秀戏团”之誉。2008年,岱山布袋木偶戏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遗名录,王嘉定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王师傅还曾表演过《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等木偶戏,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精湛的表演引起老百姓啧啧称赞,甚至连演了一个多月。“八寸戏偶,五指乾坤。其实,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最难的是双手操偶。要以手掌作为偶人躯干,食指托头,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撑着左右两臂。……”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两个木偶舞弄起来。
布袋木偶的头部由木头雕刻而成,身体部位以服装来体现,一般由一人来表演多个角色。在一个特制的小舞台后,师傅坐在幕后的道具箱上操纵木偶表演。另一人在边上吹唢呐,拉二胡伴奏。整出戏全凭师傅的手指功夫来表演。
不忘初心 苦学戏剧
吃苦是年轻时在剧团里最深刻的记忆,他热情地告诉我们,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吊嗓子,那会儿谁演谁唱,必须要有好的功底。由于当时的条件并没有那么富裕,每天的主食只有高粱米饭、苞米面窝头或饼子,副食只有咸菜,偶尔还会有一碗大菜汤。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让队员们感受到那时候的不易与艰辛,看着他那深邃的双眸,当时的艰辛就像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在队员们心头,沉甸甸的。
说起布袋戏的看点,王师傅说:“第一是操偶师的把玩木偶技巧;第二是乐团伴奏的音乐;最后是说唱师傅的表演。行话说‘三分前场,七分后场’,正说明了后场是布袋戏的精髓所在。而岱山布袋戏后场说唱及操偶由一人包揽,主演不仅能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质、不同说话风格甚至地方口音的技巧,九腔十八调张口就来,还能将木偶连用自如,生动逼真地体现生、旦、净、末、丑等多个剧中角色的性格特征,艺术感染力极强。”随行的成员,无不为此感叹。
“老树新芽” 创新求变
随着电视的普及,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剧团日益萧条,许多人开始自谋职业,但王嘉定师傅和其他队友依旧坚守着这个岗位,虽有坎坎坷坷,但都坚持下来了。因为他们坚信,他们的选择没有错;因为他们心中有爱,有对木偶的爱在其中。
谈及木偶行业的发展,“木偶戏是儿童天生就喜欢的东西,让它在小朋友心里扎下根是推广木偶戏的明智做法”。王嘉定师傅提到,“这么多年,我为布袋木偶戏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木偶也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木偶戏学起来十分枯燥,年轻时与师傅学习木偶,全部都是手把手的言传身教。现在教徒弟很难,一方面年轻人喜欢戏曲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短期学习木偶戏的效益并不是很大。”一席话道出了木偶戏的现状和对它的担忧。
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大家不仅能够亲眼看到木偶戏,自己动手操作木偶,还能听到戏团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个蕴藏在海岛中的独特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不应被历史遗漏,它需要有人挖掘,等待着更多人继承。看着政府对木偶戏的支持,我们相信,像木偶戏这样的传统艺术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讯员:沈雨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