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指着他手里的小糖人,说,刚买的孙悟空还没吃呢,怎么还要?
小男孩不听,赖在原地,非要买棉花糖不可。
妈妈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小男孩终于拿到了棉花糖,开心地对小糖人说:
大圣你看,你的筋斗云来了!
每次看到类似的文字都特别有感触。
见过哭着喊着要妈妈给买新玩具的孩童,见过理直气壮要男朋友买单的女生,也见过一言不合就撕逼打架的热血青年,也见过顺手牵羊多吃多占的同事。那些许许多多的别人,他们对不对我不想评价,我只知道自己不敢。
因为,很小的时候,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好吃的要孔融让梨,要乖巧不哭不闹,事情搞砸了一定是自己的错,即便考一百分也要谨记自己并不完美。然后呢?我们习惯了让步,习惯了牺牲自己的利益,习惯了压抑情绪,最大的愿望是世界和平,从来不敢自私,不能任性。
有朋友说起自己的小时候,父母告诫说大人不动筷小孩就不能坐桌边、不能先吃。有一次亲戚来家做客,小表妹餐桌上要这要那、大快朵颐。她只吃了几口就礼貌地下桌,然后躲在自家菜园子里哭,因为那些菜品是来客人才做的,平时父母都舍不得吃的。
看到这一段,很多人泪眼婆娑,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我是那个从小懂事的孩子,任何性格的人都能和我友好相处。好像还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安静内敛,成绩好,没给父母惹过祸,从不讲求吃穿,不要零花钱。尽管,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过我,家里的钱放在哪里,可是我除了偶尔买辅导书,也没有什么要花钱的地方。记忆中最“奢侈”的一次,大约是初三或高中,学校奖励全县前×名,那次学校出手阔绰,奖学金对于那时的我来讲,好像还是一大笔钱。买了一套衣服,数学资料,尔后还剩下一半多。那大概也是我对自己大手笔的一次。
成年以后的我还是逃不过“性价比”这三字真言的再三蹂躏;难吃的食物因为怕浪费硬着头皮也要吃完;他人有困难永远一口应答,无限圣母心;工作中别人不愿干的我主动承担,凡事亲力亲为;和好友不小心吐了个槽之后是无限自责与悔恨,我是不是传递负能量了;一言一行都字斟句酌后才敢发出,像黛玉小姐进大观园。
懂事是讨好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最佳方式吧。据说,习惯性自责的模式被内化,最终会习惯性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也往往,会有更多的抑郁体验。
有云村网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堂哥一起玩玩具枪,不小心打到堂哥的手。堂哥当场嚎啕大哭,闻讯赶来的叔叔一把拧起他的衣领,冲他大吼“你要杀人吗”,又把玩具枪摔到地上狠狠剁了一脚。
爸爸打他、妈妈骂他,却给堂哥做好吃的,买零食,买了新的玩具枪。他被吓傻了,整整一天不会说话,虽然,堂哥的手只是当时起了红印子,并无大碍。
网友说,那天以后,他的童年就结束了,和那把摔得粉碎的玩具枪一起。
可能,真的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骄纵被人疼,懂事遭雷劈。懂事孩子的懂事是理所当然,不懂事孩子的懂事,却更容易换来感动和认可。同样面对想要的幸福,懂事的孩子只是默默耕耘,不敢祈求结果;不懂事的孩子却“善假于物”直截了当地抱走不谢。现存的幸福面前,懂事的孩子如履薄冰,害怕一不小心幸福如气球般飞走;不懂事的孩子却自信一切当之无愧。结果啊,懂事的孩子反倒守不住幸福,那些懂事,也不过换来一句无足轻重的“这孩子真懂事”,阉割掉的却是追求幸福的勇气和享受幸福的自信。好人真的有好报吗?换来的只是委曲求全吧。
小时候被过度压抑,童年的谨小慎微,变成长大后的畏手畏脚,别人的一个表情都会浮想联翩,玻璃心是因为委屈和不快乐,被某种大理遮蔽,选择性忽略。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内心挣扎和自我调整才没有抑郁,即便如此,还是根深蒂固,时常犯病。
前不久的那个夜晚终于爆发。原来还不错的同事,隔着电话,以“你TM”和“我TM”开头组成了他的通篇骂词,而我竟无一句反驳。也许是懵逼没反应过来。深夜和G同学一边讲一边哭,G不忿,他骂你你就不会骂回去吗?扇耳光会不会?我,我希望世界和平啊。
从小到大太听话了,什么事请都要做到最好,求完美近乎苛刻。其实是内心的自卑和刻意讨好,怕不是一百分别人就不喜欢我,怕不考第一会挨批。放养式的教育反而让我在成长中背负了太多期待,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所以,给自己定了很多计划,以及,很高的目标。时间分秒不敢浪费,一直在努力。接受不了他人的好,总觉得受人一分好的代价太大了;并不敢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也不敢去表白心迹,因为觉得配不上。
太累,也压抑太久了。最近压力山大,几近崩溃,史无前例的糟糕,甚至怀疑过自己纠结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学心理学的朋友说,你就是太懂事了,哪怕多一点爱都觉得是亏欠,有什么情绪一定要表达出来,你不表达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可是呀,我已经形成了有求必应的老好人+被动型人格。多想叛逆些,不那么懂事些,可我已经做不到了。
如果,能够自在表达自己,勇敢坚持自我,人生会不一样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