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说黔驴技穷?你为什么要说黔驴技穷?说就罢了,你又为什么要在贵州人面前,以这个词来讥讽个别使你不满意的贵州人呢?这样合适吗?
典故“黔驴技穷”出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作品《柳河东集·黔之驴》。全文开篇第一句是“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很明确:意思是黔地本来没有驴这种动物的,仅有的这头驴是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从外地运到黔地的。柳大诗人当初在创作此文时不知是否留意,逻辑不符。既然黔地无驴,又何来“黔驴”一词。
黔驴技穷中的“黔驴”二字定格是否有误呢?智者自知,“技穷”一词是否属实。
读了这一典故的人都知道,是黔地的老虎见到驴后,通过接近、试探、挑畔最后将其吃掉。在整个过程中,驴始终没有强硬的抵御入侵态度,更没有任何特殊的御敌、进攻技能,以至落入黔地虎口,沦为美餐。因此技穷乃是名符其实。
古人为什么要说黔驴技穷呢?又为什么一定要用“黔”字呢?
原来在全文的最后一段,清清楚楚地点明了写此文要表达的真实喻意。即在某些看是强大到不可一世、无懈可击的事物面前,不能退却,需要通过接触、认知、理智地分析,找出其破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致命一击,使其灰飞烟灭,从而不在其“强大”的面纱前止步不前,甚至倒戈而逃。再次细读全文不难发现,文中并没有说出驴的来源地,只因它被运往并遭移弃于黔地,数日被老虎吃了,综合全文可准确的判断出:“黔驴技穷”这个典故重点是它喻意而不是说驴和虎的具体出处,因为驴的具体来源不详,葬身黔地,故写为“黔之驴”罢了。
你为什么要说黔驴技穷,你又为什么要在贵州人面前,用这个词来打击、嘲笑、谩骂个别令你不满意的贵州人呢?这样做合适吗?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不愉悦。他人的、自己的那些遭遇,前前后后一幕一幕的在脑海里回放,有时甚至是莫名的怒火在燃烧,又有多少人只知道“一句黔驴技穷惹出多少事”。
众所周知贵州简称黔,由来已久。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不同的名族有不同的风俗。比如在贵州人心中妈妈、姐妹分量是很重的,哪怕是开玩笑时,戏说所谓的流行语,若被理解为是在辱骂,情况可能是前一秒还是喜笑颜开后一秒却是皮开肉绽、鲜血直流、门牙横飞。(说到“流行语”在此叨叨两句:各大媒体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抗日、剿匪、黑道、周星驰喜剧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笑话书籍中能不能把那些骂人的脏话给去掉呢?看看我们的名著书籍或者根据名著拍的电视中哪有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如今三岁小孩都会说一大堆脏话,这难道不是教育的一部分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奉;比如有的民族认为猪是他们的祖先,你若用语言刺激,迫使他也和你一样吃猪肉,后果可能就是血战台儿庄。不经意间的只言碎语触及到少数名族的习俗禁忌,就会有不愉快发生,若过于偏激甚至还会大打出手。石达开带兵过少数名族地区时就吃了大亏。派出所的档案里外出务工的贵州人打架斗殴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曾经也多次听到外出返乡的人们说起:贵州人在广东、广西、深圳、珠海、江浙一带的“名声很臭”,尤其是年龄在20――30岁的年轻人,求职时总是不顺畅,有时老板只是看一眼身份证,就摇摇头直接拒之门外。究其原由简简单单一句话“贵州人拉帮结派、爱闹事、不好管理”。这些评价出现的高峰时间段是九五年至零七年,场所则是两广、珠深、江浙等地的小作坊而不是大公司,他们在治安管理部门的印象中形象也是坏坏的,由于人生存的本能,在极度逆境中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也是常理,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在一切安好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人自找麻烦的。
那些人名声为什么臭呢?难道是贵州人天生可恶吗?回顾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作奸犯科之辈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从未曾听闻过任何一地之人从无违法犯纪的记录。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客观的重走一遍历史,捡重分析一下根本原因,九五年到零七年这段时间,贵州有很多的青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辍学从此加入民工队伍,踏上远离家乡的漫漫长路外出务工,当时的条件并不好,青年们拼搏的资本就是年轻的身体,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或者文化,有高中文化的那是凤毛麟角,根本谈不上技术,学识。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交流都很困难,无法用比较准确的书面语和外地人交流,他们说出来普通话也只是扯着嗓子说方言,很多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专门的民族语言(比如:苗族就用苗语)。小作坊的老板们也不见得好多少,文化程度也不高、小作坊里面的管理机制几乎没有、通常是凭老板喜好和常理在运作,这样的事如今的个别小作坊还延续着。
可以想象:连正常交流都困难又长时间在一起共事,能不产生摩擦吗?小作坊本来就是小本经营,精打细算苛苛扣扣也是在所难免,当血气方刚的青年们那用血汗换来的、可怜巴巴的几个钱被扣时,本来就带有焚烧怒火、又因文化底蕴不足,语言不通,思想上也比不上如今开化,当恶性循环积累到极限时准没好事,理所当然的处理方法便是以暴制暴,不仅会闹而且还会闹的一发不可收拾。大公司、正规企业里面怎么就几乎没有这些事呢!原来大公司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并在入职时就白纸黑字协商好,另外大公司的领导层素质较高,还经过了专业培训,交流上不是问题,管理上更加科学化。相信大家都一定会毫无疑问的认可一件事:外地人无法和本地六七十岁的阿婆正常交流,但是阿婆却能听懂电视上国内任何一个正规节目主持人的话语。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131018期“中国梦想秀”栏目中,被称为“神曲之父”的贵州省人张超说过,它给凤凰传奇等很多名人写过歌曲,但是他为自己的家乡写了一首歌叫“我在贵州等你”,歌曲很不错,可是发行商和歌手们都不看好,就因为有明确表示区域的两个字“贵州”。由此可见,就一首歌曲而已,都是如此介怀,那么当其他省份人在贵州人面前说“黔驴技穷”时,听者会是什么心情。当贵州五千多万人民听到某人在用“黔驴技穷”骂贵州人时难道不会感觉到刺耳吗?就没有说者无心、听者有异吗?更搞不懂的事有的人在发生纠纷,各自说理时为什么一定用谩骂、人生攻击的方式,这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激化矛盾呢!
中国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是团结的,都是炎黄子孙,没有什么本地个外地之分,都是中华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任何问题都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办法一定比困难多,为何一定要刺激他人,激化矛盾,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那些出门刷牙不彻底的人不知是否到了应该改改某些毛病的时候了!人类进步最关键的是思想啊!他们难道就没有听说过元帅刘伯承与叶丹歃血为盟、贺龙“兴盛番族”、伟人小平爷爷“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毛爷爷“让衣老苗人”吗?这些都是为了团结,国家现在还实行着名族区域自治,少数名族还有很多的优待政策。现如今随着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是高文凭、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多、举国人民素质整体大幅提升、国力蒸蒸日上,这是一番永不凋谢的好景象。民强则国强,国强则复兴不是梦。
人与人之间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不是彼此冷淡、相互攻击、共同破坏。希望一席杂谈“黔驴技穷"、“名声臭”能给人一些启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