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粮食起源与演进

时间:2017/7/4 作者: 熊氏家良 热度: 63637
  本人从事粮食工作十年之久, 对粮食演进与起源做了一些考究, 约有十万多文字记录, 因辞职下海, 搁置二十来年, 今天拣来其中一些片断, 以飨读者, 望指正。

  粮食是指含淀粉质为主要成份的(禾本科)类。为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成熟颗粒。我国对粮食的传统解释:粮食只指谷类。古代的《说文解字》中解释粮食为:“行道曰食,止居曰食”:1979年新版《辞海》则解释为:粮食是各种主食的总称,如小麦、大米、高粱、玉米、薯类等。1949年以后,我国国营粮食部门所经营粮食商品的范围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元谋猿人算起,至今有170万年以上的历史,其中160多万年是属于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农业,人们只能靠采集野果、野菜、植物块根和渔猎作为粮食维持生存。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我们的民族跨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头制作的从事农业耕作的工具,逐渐培育种植稷、水稻、谷子、大豆等粮食作物,从陕西西安半坡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等地出土的粮食标本推测,约在七、八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栽培谷子,在长江流域栽培水稻。我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水稻育秧移栽和温室培育蔬菜的技术。汉代穗选法比德国的混合选种法早1300多年。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习惯把粮食狭隘地理解为含淀粉质为主要成份的(禾本科)类,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成熟颗粒。受这种传统思想之影响,长期以来,少数领导片面认为抓住农业就是抓粮食,排斥多种经营。针对这种情况,到廿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学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写信给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大粮食”说,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应看作粮食,除水稻、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是粮食外,花生、蔬菜、水果、板栗、核桃、茶油、大枣,特别是肉、蛋、奶、鱼、虾等,都应视为粮食的主要部分。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中国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成为历代志士治国之道。这是因为,我国只占世界7%的耕地国家,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三比一的负荷,说明了粮食对于中国何等重要,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稳定的基石。粮食稳、人心定。1997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我国粮食人均数量不足400公斤,仅占美国人均数量1500公斤的三分之一,说明了我国粮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口增长,土地逐年减少,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供求矛盾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粮食始终受到自然因素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必须常抓不懈。消耗量大、浪费严重,粮食收获后,由于机械化程度受阻,在脱粒、储存、运输、加工中损失损耗和鼠雀危害约占产量的18%,酿酒、饲养畜禽中每年需要粮食12%左右,鲜为人知的农村人口体力劳动力强度大,比城镇人口多食粮食100公斤,除了上述耗粮,真正的商品率只有50-70%。伟人毛泽东早有“广积粮” 之说,必须在搞好粮食生产、分配和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条件下,逐步增加国家,集体的粮食储备,是加强全民物质基础的正确途径,也是备战、备荒的需要。“广积粮”自古以来都被官方政府所重视,隋朝粮食的充实,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卷8《论贡赋》)。早在1933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示:“要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末又指示:“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粮食产量在八十年代登上了两个台阶,先是由3000亿公斤发展到4000亿公斤,到八十年代末期已超过4250亿公斤,到1985年,全国确定合同订购任务790亿公斤。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成立了专门粮食储备局,各地都建立了粮食储备库。

  食在古代主要是指粮食,或指谷物。古人说,谷者,百姓之本,百役皆出。古籍上有“五谷”、“六谷”、“九谷”、“百谷”之说。所谓“五谷”有诸多不同的说法。《周礼。天官》注:“以 五谷、五味、五药养其疾。”郑玄注说:“五谷”是麻、黍、稷、麦、豆。《孟子.滕文公》谓:“树气五谷”。赵岐注说是稻、黍、麦、豆、菽。《素问》称“五谷为养”。也有注说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黄粟。《楚辞》注说是“五谷六仞”。《五逸》注说稻、稷、豆、麻。《管子》注说是黍、秫、菽、麦、稻。凡此种种,说法不同,但却大同小异,不出这几种谷物的范围。“六谷”之说,也见于《周礼?天官》:“食用六谷”。郑玄注是除(稻)、黍、稷、粱、麦、菰、。《三字经》中注为稻、粱、菽、黍、稷。九谷之说,见于《周礼.天官》:“一日三农生九谷”。《古今注》说:九谷为黍、稷、稻、粱、三豆、二麦。等等。《小雅》注说:“菽满南亩,播厥百谷”。总称中包括粱二十种,稻二十种,菽二十种,蔬果之实二十种,助谷(代用粮)二十种,称谓百谷。由百谷演变选择到九谷、六谷、五谷,表示了人类食用谷物的逐步演进,人类在采撷野果充饥的时代,是“饥不择食”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实践,后来人类开始淘汰那些不适用口感食用的品种,留着一些适宜于食用又相对产量高的品种进行种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去其粗劣,存其精华,其间虽也有新的、外来的品种被发现或引进,但总的方面来说,粮食演进的趋向乃是由粗到精,由杂到专、由多到少的,有的曾为古代作为主要粮食品种,后来随着农业科技育种的不断发展,也逐步被淘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