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又晒出任志强这样的一句话:我找不到任何国家把房价降下来的理由。
这句话似乎被房市印证了。看,这几个月房价在大多数城市上涨了,居然有上涨40%以上的!
在地方政府、在开发商、在炒房团、在银行高管们、在贪腐官员及盲目追求GTP的官僚眼里,房价是没有降下来的理由。他们担心房价降下来了,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们心甘么?
董明珠说过:任何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官商勾结。这是实业界对房地产膨胀发出的声音。
有经济家将房地产比喻为魅力无穷的妓女……这个比喻十分不当,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男人都是不受道德约束的公牛,妓女似乎是值得同情的对象。且不论它。这句话是经济学家对房地产一业兴而百业废的现象表达愤慨罢了。
不论这些家们的宏论和漫骂,我们来看一看现实吧!
在上海,房奴们忙着离婚买房的奇景,网民们都看到的。实际上,诸位留心一下身边,多少对夫妻的离婚就是冲着买房来的,这几年离婚率持续上升,与购房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二胎政策在房市面前其政策效应被抵消了,形同虚设。
房地产开发商有种种理由对建筑商施压,逼迫建筑商高价招工,农民工在工地上干一天能获得二百、三百的工钱。按月计算,薪水可达6000元以上。经过十四年寒窗的大学生,有几个拿到六千元月薪的?能拿到又要奋斗多少年?这样问题就来了:你是农民你愿意种田么?你是学生你能安心读书么?毕业了你愿意去工资低得多的实体经济么?
房地产的暴利引得多少人垂涎欲滴,有钱人都往里扎堆,投资实体经济谁都心有不甘。出现民间投资跳崖式下滑应在情理之中。
鬼城有那么多,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最近网络上没有了这类消息,据各地披露的售房套数,对庞大的房市库存也是杯水车薪,房市库存依然很庞大,纠结于空置率厘不清也掩盖不了这一事实。
就业形势严峻,不要说毕业的学生,还有国企进一步改革(恐怕也是私有化的套路)下岗再就业的压力,更有容纳了更多就业目前哀鸿遍野的民营实体经济,其就业状况基本上是在家待业。在岗的工资收入水平究竟怎样?看一看因拖欠工资而引发的劳资纠纷案就知道了。近几年多少老板因欠工人工资而在拘留所过年的?不过,这类案件也仅仅才露冰山一角。这与房市有毛关系?有!这样的就业形势与工资水平,能有多大的购房需求?只有一个群体:公务员和国企员工,他们为把死钱盘活,规避贬值,听信砖家的鼓吹,动用住房公积金或作为还贷来源来贷款,才选择购房的。
……
不说了。看官,你们也能罗列更多的现象。这些现象哪一个不是房价必降的理由?这些理由又何止一万个!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业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秩序,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变得混乱不堪,国民经济结构遭遇着严重的失衡,阻碍了党中央国务院经济转型、房市去库存的英明决策的实施。
任何一项政策都具有针对性,通过一定机制的传导才能发挥。那么,党中央国务院房市去库存的政策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房市去库存政策后,30个省市自治区有20多个出台的措施中有激励农民进城买房一项,同时鼓励开发商降价。不是吹牛,我当即就看出猫腻:激励农民进城买房是实,鼓励开发商降价是虚的。用屁股都能想到,这农民到城里买房,目前就业形势这么紧张,极有可能没有收入来源,喝西北风?况且,农民是很恋故土的,用宅基地换商品房,他答应吗?若以自愿为前提,这措施有必要吗?至于鼓励开发商降价出售,别以为开发商们有多强的社会责任心,话都出来了,任志强说的:凡是要房价降价的都是自私的。听听,这是什么逻辑?商品房也是商品,有涨有跌才符合市场规律的,房价涨了这么多年,吸了多少家庭几代人的血?又使多少家庭分崩离析?一听说要降价,要出血了,看急的,说出这样话多有悖常理。谁自私?不言自明。看看现在房价上涨成这个样,想想鼓励开发商降价的措施,是不是很可笑?哄谁呢?
看出来了:这20多个省市自治是在哄党中央国务院的!看官,您怎么看?
国务院为此出台了土地限供政策。
可是,效果呢?逆向而行,房价上涨依旧!个别城市紧急启用限购这一老把式,看样子,治标不治本,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土地限供本没有错,但被开发商借力,我国的房地产商能量太大了,他们借机造市,用饥饿销售的营销方式(这是他们由来已久的惯用伎俩),鼓动了投机需求,并借机涨价,抵消了土地限供这一从源头下闸的政策效应。
这次增加投放的货币,如以往一样,仍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主流仍向房地产涌入。从今年新产生的“地王"就可看出,大部分都是获得大量贷款的国企。其实质就是,增加投放的货币经过国企之手涌入了房地产。地价如此之高,容积率是有规定的,按会计核算结果,房子造出来后成本当然高,这房价怎么降?
按常规,商业银行对借款额度的合理性要进行核实的,而且针对企业生产的临时性、季节性等特性安排基本流动资金贷款和临时流动资金贷款,即使是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如果银行真的这样做了,国企或上市公司又怎么可能有大笔的钱毫无顾忌地拿地?但是,撇开银行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业务技能不说,银行间的无序竞争,也会导致国企或上市公司挣脱任何一家银行的制肘。况且,房地产一直是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屏障,有钱赚、房地产作抵押的国企和上市公司是银行的优质客户,都小心地满足着他们的需求,谁敢说个"不"字?
地被"地王"拿去了,当地政府梦里都会笑醒。
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现实,地方政府、银行、企业,他们作为市场主体各打各的算盘,实现共赢,不违法,又奈他如何?竟然还有声音说土地限供和增加货币投放是这轮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真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意欲何为?
那么,房地产就这样任其疯狂?非得等到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才降价?到那时这房地产如洪水猛兽,肯定是来不及了,遭殃的就不是某个群体而是全民!
房价下降,可不必去理会开发商,实体经济都经受了市场的历炼,他们有何理由逃避?但是,地方政府和银行怎么办?
无庸置疑,地方政府和银行均遭房地产绑架了!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卖地收入和房地产业带来的税费,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设立的城投、交投、工投等等公司向银行、甚至向民间投融资机构举债,据说全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有20万亿至30万亿,拿什么去还?卖地当然是最便当的了,这是想都不用想的办法。
银行一直将房地产抵押作贷款风险防范的主要手段,房地产一降价,虽然对当前不断攀升的不良贷款率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量的抵押房产、地产一当贬值,抵押率就变为不足,诱发道德风险,不良客户就会放弃归还贷款以赎回被抵押的房地产,这样,银行贷款的不良率将会激剧上升!坏帐贷款将会激增,极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这恐怕就是宏观层面对房地产采取软着陆政策的原因了。同时,这也正是房地产商们敢于招摇过市敢于吆喝着他们的"牛车"而不顾房市去库存的这只牛鞭的所在。
实践再一次证明:自由市场经济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或者说,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还未具备,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应充分发挥作用,唯其如此,宏观调控才会有力有效,楼市才会避免如2015年股市的那场灾难,才能使国民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永葆青春!
行政手段具有快刀斩乱麻的功效。针对目前房地产的实际状况,有迹象表明中央政府将运用行政的手段治理房地产业。比如上收建设用地审批权。
中央政府只要下决心了,哪有办不到、办不好的事?办法多的是!
这是人民的福音!
初稿于2016年9月26日
定稿于2016年9月27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