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许老夫子 幸亏有您

时间:2016/9/26 作者: 有只羊 热度: 84497

  ——话说许慎文化及其文化产业


  1800多年前,在现在的召陵区小许庄村,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就是被时人尊为“五经无双”、被后人尊为“文宗字祖”的许慎。他以“探究字源、推考形音义关系”,自称“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为主要特征的《说文解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自《说文解字》出,我国的文字从字形、字意到读音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成为历代启蒙教育和“小学”研究的“标准教材”,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为之穷经皓首、研究不辍。到清代,以段育裁为代表的乾嘉学派更是将许学研究推上一个顶峰,形成有名的清朝许学“四大家”。甲骨文出土后,以王国维、郭沫若、罗振玉为代表的学者借助《说文解字》进行研读,将我国由文字记录的历史直接上推到殷商时期。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说文解字》,我们只有两千年的文字史,三千年的文明史;有了《说文解字》,我们的文字史上推到了三千年,文明史上推到了五千年。时至今日,这部“博采通人,信而有证”的奇书所确立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文字理论和汉字造字法的“六书”理论,以及部首检字法仍为我们所采用。许慎在该书中对文字的作用和意义概括为“盖文字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更是对文字的作用做了精准的概括,为历代文字学家所推崇。


  1800多年后的今天,在许慎的故乡,许慎宾馆、许慎幼儿园、许慎小学、许慎书店、许慎书画院等以“许慎”为名字命名的单位和机构不胜枚举,甚至连旅行社都要沾许老夫子的光,命名为许慎旅行社。许慎的后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怀念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以顿嵩元、张儒鲤、陈满仓、潘清江、王云英等为代表的本土许学研究人员更是远离喧嚣、甘于寂寞,为许学研究默默地做着工作。在他们的奔走呼吁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许慎纪念馆、《说文解字》碑林、许慎文化园的修缮建设等各项工作相继完成,以“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弘扬许学文化,打造许慎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许学研究、推广活动更是如火如荼。


  一


  2015年11月1日,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汉字文化名城”花落漯河,为漯河的许学文化研究、文字学研究又添一金字招牌。


  谈到历史文化,我们知道儒家的孔孟之道,知道道家的无为而治,知道秦始皇的统一中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相比之下,对记录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工具——汉字以及为汉字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历史却知之甚少。


  汉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丰富、演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规范、趋于统一的过程。殷商至西周时期的文字,受着官方的绝对控制,看起来比较统一。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使通行的文字形体急剧变化,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这就需要适时地进行文字的统一工作,使汉字的发展变化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商鞅变法,曾试图做一些统一文字的工作,但他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而且仅仅局限于一定的地区之内。史称秦始皇统一文字,但他的“书同文”事实上只是“罢与秦文不合者”,所谓官方立书,并没有对民间通行的文字起到根本的约束作用。再说秦王朝的统一局面总共不过14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用某种字体作为规范统一的字体,事实上不大可能。从实际情况来看,秦书有八体,形体并不统一,这一状况继续波及到古今文字交接过度的两汉。如出土所见汉初的帛书简策,文字写法仍然纷呈不一,点画架构随便,书体结构承袭战国文字遗风。至于《说文解字》成书前的文字,无论是钟鼎文、籀文、大篆还是鸟虫书,也都是别体繁出,不可胜数。这说明秦王朝的书同文,在民间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文字使用上的混乱,已经阻碍了语言的书面交流和文化的传承,亟待统一和规范。


  大众通用的交流工具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规范统一,大家都能够以一种方式、一种手段去使用这种工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换句话说,公共交流工具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使用者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如果你使用的交流工具与别人使用的工具不一样,你能使用的别人不能使用,这种工具就成为无法被对方破解的密码,不具备交流的作用,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语言是这样,记录语言的文字同样如此。


  对比一下,解放后我们倡导的普通话和简化字,已经推广了几十年才达到目前这个样子,也就不难理解两千年前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是多么艰苦和漫长的一项事业。《说文解字》使官方和民间的汉字书写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后人有所遵循,得以沿用至今。《说文解字》广泛搜集了汉隶之前的篆系文字形体,以字形结构分析为主,形音义融汇贯通。这种正本清源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因而也就容易树立权威,使人信服,方便推广。《说文解字》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先规范了小篆,从此以后,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共同遵循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运用及其发展变化,得以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二


  许慎所生活的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留下过前所未有的灿烂辉煌。那时,中华文明和多民族文化进入开放、融合的新时期。一方面来自印度的宗教文化和丝绸之路的另一端的西方异域文化进入中国,汉语言吸收了不少来自佛教、西亚国家的词汇;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凭借高度发达的汉字为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所借用,成为他们记录本民族语言的工具,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和平假名由汉字的楷书偏旁和草书写法演变而来,现在日语文字中仍保留一千多个汉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基本上还是汉字的楷书写法,即使已经拼音化的越南文字和朝鲜文字在此之前也完全是“汉字当家”。目前,在东南亚国家乃至世界各文化发达地区,仍然有不少的汉学家在研究汉字、研究汉文化。漯河作为许慎的家乡,历史上曾经为民族主流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漯河市的许慎研究以及许慎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可以预期。


  漯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漯河的文化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舞阳贾湖遗址出土过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甲骨、陶器契刻符号。这些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的发现,已引起海内外学人对中华文字起源的丰富联想和关注。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又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文字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成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体系,其负载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悠久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任何其他的文字体系都无可比拟。汉字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强大的超方言性和超地域性、严密的构形体系、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著称于世。可以说,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象征。汉字的发生、发展以及汉字的整理、研究都与中原、与漯河有着渊源关系。


  事实上,漯河市历史上一直在围绕许慎做相关文化的保护发掘和整理工作。“文革”时期,红卫兵要挖许慎墓,小许庄村许慎的后人以死相拼,使许慎墓得以保全;清代的重修许慎墓石碑同样得益于村民的保护,我们才有幸得见。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学术事业得到了全面复苏,激发起中原人民纪念许慎、研究许慎的热情。1985年,在河南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于安澜的倡议下,郾城县政府组织人力重修了许慎墓,在许慎长眠的地方修整坟冢、立碑植树、整理墓地。墓碑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会名誉会长陆宗达撰文,碑额上于安澜先生亲题“冠冕千秋”四个篆字;整修过的许南阁祠在保留祠堂格局的基础上,辟为许慎纪念馆,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亲题“许南阁祠”四个大字。郾城学者张汝鲤先生的“一部说文明古训,千秋学术仰宗师”楹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许慎生前身后功名。同年4月,全国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专程到刚刚整饬过的许慎墓前拜谒。1989年在漯河市召开许慎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1990年,20余位许学专家共聚郾城,成立了许慎研究所。1991年,“许慎与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漯河召开,同时成立了许慎纪念馆。


  2005年,漯河市政府投入巨资,以许慎墓为中心,建设许慎文化园,同时,盛邀国内外文字专家齐聚漯河,学习研究许慎及其《说文解字》。文化园内,除了叔重堂,许慎塑像,字典博物馆、许学研究馆、说文解字碑林、书法纪念墙、汉字大道等一应俱全。当年的许学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同意,以此次学术研究为起始,以后每五年召开一次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如今,研讨会已历三届,届届隆重热烈,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盛会。


  三


  不仅仅是漯河市,就连漯河周边地区也不乏对许慎顶礼膜拜、对许学研究情有独钟的莘莘学子。与漯河市原来同属一个地区的许昌籍学者王蕴智就是其中的一位。


  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教授早年师从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对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化和汉字的演变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说文解字》是许慎穷毕生精力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结晶,在中华学术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自《说文解字》问世以后的1800多年间,我国传统汉语文字学的研究,便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和对象。人们把对许书的研究称之为“《说文》学”,或亲切地称作“许学”。过去的学者一直把《说文解字》放在与儒家经典相等同的地位。晚清乾嘉学派再度使传统国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他们的学术贡献主要就是基于对《说文解字》的深入研究。历代研究中国文字学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皆承继许慎所开创的事业,为汉字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如果想要深一步地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也必须了解、熟悉《说文解字》。在民间,尤其是中原一带,人们一向习惯将四位著名历史人物尊称为“圣”。他们是“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和“字圣”许慎。惟“字圣”之名比较学术和专业,长期以来多被历代的士林学者所尊奉,把许慎视为汉字学的鼻祖,许慎家乡则为汉字学的发祥地,是汉字文化圣地。


  说到“许慎文化”这一概念,王教授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谈到:许慎文化的内涵包括了许慎事迹和《说文解字》学两方面。这个界说还可以广义一点来理解,即“许慎文化”当是指华夏同胞热爱汉字、学习研究汉字的传统人文精神以及由许慎所发凡、创立的汉字学。要使许慎文化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单靠专业学者的力量远远不够。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能够影响国人上千年,华佗的精神至今能够鼓舞杏林志士;在杜甫的故乡,三岁幼童能够背诵杜甫的诗篇。与之相比,许学事业今后也应该更大众化、平民化,更深入人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是积极培育家乡人民像许慎那样热爱家乡、热爱汉字、热爱汉字文化的精神。对于许慎本人的敬仰,我们不能仅仅表现在尊许和祭许的层面上。作为后学,不能简单地依赖一部《说文解字》搞许学,因为我们今天毕竟看到了更为丰富的出土文字材料。一方面,我们需要象许慎那样沉下心来整理、考释早期文字,尤其是许慎未能真切感知到的商周古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象许慎那样花大力气,描绘出一部更为完整的汉字发展史展示给世人。如今我们开发家乡的许慎文化,首先是要进一步向全社会推广宣传字圣许慎的事迹,让漯河人都知道许慎,都了解许慎精神,普及汉字知识,都能对中华文字说上一二。相信伴随着漯河经济的腾飞和群众文化品位的提高,家乡父老也会越来越以魅力无穷的汉字引以自豪。


  “目前,汉学研究、汉字研究的最高水平还是在中国,而中原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汉字文化与河南的联系极其密切。河南不但是历史文化大省,更是出土文字史料大省,又是研究汉字的故乡。这是我们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中原学者有着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应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到弘扬许学的话题,书写《说文解字》碑林的书法家潘清江这样认为:“许慎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资料占有、治学思想等方面的局限。假如许老先生能够活到现在,他也一定不会满足,一定还会重修一部新的《说文解字》。”王蕴智教授在谈到这一话题时进一步坦陈自己的心愿:当代学人当应发扬许慎精神,重修一部现代版的汉字大典,把故乡建成真正的汉字之乡。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逐步把漯河建成河南乃至全国性的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慎文献资料中心和汉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


  围绕这“三个中心”的建设,漯河市正在紧锣密鼓又有条不紊地做着工作:在文化产业的开发建设方面,以许慎文化园为依托,打造汉字文化旅游景点和汉字研究成果展示区;在市区主要街道、河滩等公共场合和中小学校,推广汉字文化知识;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开发书籍、邮票、纪念品等文化旅游产品;以五年一次的国际许慎学术研讨会为载体,开展许学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推广。总之,将许慎文化打造成漯河的一张文化名片,将许慎文化产业打造成漯河的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


  四


  翻开河南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文字发展史上有着一个有趣的现象:最早的契刻符号发现地在河南舞阳,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在河南安阳,最早的汉字规范书籍《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河南漯河人,将汉字现代化、创造出五笔字型电脑输入法的王永民在河南郑州。——整个汉字的产生、发展、规范、现代化都没有离开河南这片沃土。


  目前,作为汉字现代化的一门技术,王永民的五笔汉字输入法早已风行社会;安阳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建设的汉字博物馆也已开门迎宾;作为许慎的故乡,漯河也戴上了“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的桂冠。安阳与漯河,同样将汉字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培育方向,漯河怎样才能实现突破、进行差异化发展?


  产业的发展向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同一业态的积聚,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二是专业垄断,获取超额利润和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情况下,专业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依靠各自特点、形成专业细分,达到优势互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思路。漯河许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项目,两者同属文化产业开发,又都属于文字产业内涵,全部建成后,将在中原大地上以京广铁路为轴心,以东西两侧为两翼,形成独特的文字走廊,彼此呈南北呼应之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一种别具特色的中原汉字文化景观。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反映中原历史文化的面貌,侧重于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展示,强调的是资料品类的齐全和实物的呈现。漯河的许慎文化园以及纳入文化产业开发的贾湖遗址,则是一部具有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载体的“汉字大典”,是一部现代版的“说文解字”。它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辅以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高品位地荟萃历代汉字样本、字书样本精华,揭示古今汉字的文化内涵;真切生动地讲解古汉字的演化和构形特征,展现汉字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使人们感悟到先民的聪明智慧,审视到汉字的历史和未来,形成一个全方位展示古文字学、《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字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文化、汉字印刷与汉字信息开发等各个文化层面的文字大观园,成为对世人进行中国文字和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大型基地和相关文化产业开发的宝库。


  2016年8月22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