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印度·圣雄甘地

时间:2016/8/12 作者: 李狸 热度: 91494

  记得,上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历史课老师是一个说话很幽默的老头儿。他讲课讲到世界历史中“印度的甘地”,他说:甘地是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在生前为了弥合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和反对暴力行为,曾经采取过多次绝食的办法。


  讲到这里,我们的历史课老师补充了一句:“一般的人,三天不吃不喝就会饿死;他绝食都快一个月也没饿死,那就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听他讲课,我们这些学生有时候会笑得前仰后翻。


  读书的时候一直就没搞清楚一个问题: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反抗运动?甘地为了争取印度的国家独立,他以他的公民不服从、不合作,和绝食抗议等政治主张、甘地没有发动战争,以非暴力的不合作抵抗运动,仅仅以他的“精神思想”就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了印度。殖民主义者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撤退呢?甘地是怎么做到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恐怕得从印度的、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开始说:


  印度的历史,大多数时期都处于分裂状况。这个国家的人们有多种教派:有印度教、回教、锡克教等等。而这些教派中又分多种等级,例如: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把人们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四种姓之外是贱民。


  正是印度人的各种教派、各王公之间的不团结,使得殖民者利用印度人打印度人,而使殖民者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1496年,葡萄牙人控制了印度至欧洲的贸易通道。十六世纪后,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来印度攫取利益。他们组成商业公司,从他们本国的国王或议会那里获取各种特权,包括:贸易垄断、建立军队、宣战媾和、占据领土、建立殖民政权等。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打败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葡萄牙人、荷兰人的军事力量并不强。这样,英国人在印度就有了特权。善于搞阴谋诡计的英国人于1757年6月23日,只经过一次小小的普拉西战役就获得了孟加拉城。从此,英国人得寸进尺,对印度展开了长达92年的征服过程。


  在被征服了的印度,英国人开始采取暴力掠夺财富的方式:如:在孟加拉,英国人不断的更换印度的统治者,索取新的统治者的献礼,印度的国库被搜刮了一遍又一遍。


  英国东印度公司宣布:印度的对外贸易由它垄断。还垄断一些重要商品的内贸。


  英国东印度公司增加收入的更重要的手段是:疯狂榨取印度的土地税,为了更大限度的榨取税收,公司实行短期包税制度,谁出价高土地就包给谁,税额因之被急剧提高。税额提高之后,农民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纳税。交不起税的农民遭到监禁、拷打,被迫成群结队的逃亡。


  另外,英国殖民者还把印度作为商品倾销地。英国政府和英印殖民政权实行差别关税政策,英国纺织品进入印度几乎不征税,只是象征性的只征收3%的关税;而印度棉纺织品输往英国却征收50%以上的重税。使本来拥有精细棉布的印度、在世界上享有棉布故乡盛誉的印度的市场上,却被英国的棉织品充斥。


  为了降低成本、能近距离的获得生产原料,殖民者把印度变成了直接的原料生产地,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市场上取得棉花、生丝、黄麻、菜籽等原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殖民者又实行地税改革,通过降低地税,鼓励商人大肆兼并土地以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这些政策使手工业者破产、使农民丧失大量的土地。


  殖民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换来了印度人的贫困。


  印度人的生活苦不堪言。虽然印度人也反抗过、有过很多次的起义。但总是因为他们不能够一致团结御敌而遭受失败。


  直到后来,印度出现了甘地主义。


  甘地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的每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举措都正好击中殖民者的要害。例如他主张:拒绝缴税、排斥英国货、抗议殖民政府的食盐公卖制、鼓励人们抵制英国学校,法律机构,辞退政府工作,抛弃英国给的称号和荣誉。另外,甘地还为印度的“贱民”争取平等的权利。


  甘地号召印度人放弃西方式衣服而应该穿印度土布做的印度传统服装,并身体力行自己用纺车纺纱,参与劳动。他说:“当印度人因为没有工作而空闲时,他们从英国那里买衣服;而当印度人自己做衣服时,英国的工业就空闲了”。


  英国统治者在印度和南非制定了很多不公正的法律,甘地说:“如果存在一条不公正的法律,那么,每个人都有责任拒绝服从这条法律,但不采取暴力手段”。


  殖民政府规定:制造盐是皇家的专利,无政府执照擅自制盐,或者卖盐都是非法行为。甘地便带领群众走240里路到海边制盐,他在安里沙大屠杀周年那天到达海边,自己制盐而不给殖民者交税。他领导的这些非暴力的群众运动给了英国的权力集团一个很大的威胁。


  甘地憎恨几千年来使印度社会分裂成不同种姓的那种习俗,而他的目标就是要废除这种习俗。他和大家吃同一口井里的水,对所有教派的人都一视同仁。


  但是,甘地仅仅以这样非暴力的不合作、不服从的抵抗运动就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了印度。读书的时候一直就没搞清楚这个问题,殖民者为什么不继续动用武力镇压呢?


  因为,甘地领导的非暴力的不合作、不服从的抵抗运动发生的时间,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英国殖民者被希特勒打得再也无力撑起一个殖民者的统治地位。伦敦被德国的飞机炸成了一片废墟。如果殖民者再在印度死赖着不撤退,非暴力将转变为暴力反抗运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将以很不体面的失败而告终。


  所以,读书的时候不明白的事情,现在总算明白了:非暴力是以暴力为基础、以暴力为后盾,才能达到目的。甘地除了有高超的智慧、和了解印度的国情之外、还有运气好,二战帮了印度的大忙。同时,英国人还得感谢甘地,因为有了甘地的非暴力反抗运动,英国殖民者才能够体面的撤退。


  甘地也曾经盲目崇拜西方文明,他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尽管他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律师资格。但在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所受到的歧视与侮辱丝毫不因为他取得的律师资格而和他的同胞有所不同。直到这时,他的民族意识才猛然觉醒。


  据说,甘地小时候并不聪明,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都不是很好。有一天,一位督学到甘地的学校检测学生的英文水平。他让学生们听写了五个英语单词,甘地写对了四个,就是“茶壶”这个词不会拼。正当甘地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的时候,老师刚好走到他旁边。老师用脚尖轻轻地碰了一下他的椅脚,暗示他去偷看旁边同学的卷子,可甘地继续低着头想,不愿看别人的答案。


  结果,大家都考了满分,只有甘地一个人考了八十分。督学走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说:“傻孩子,偶尔作弊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也能拿满分的话,我们就可以受到表扬了。”可甘地坚持认为自己那样做是正确的,抄袭就是不对,倒是老师让他作弊,让他感到非常难过。


  从这个小小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殖民者是怎样从印度人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当洋奴。就像现在的中国,网络上可以搜索各种论文,提供给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作弊,这些人考了高分、走出校园就是“高端人才”。如果,这些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担任重要角色、各个领域都被这些洋奴侵蚀的话。这个国家就完了。


  印度的近代史和现代史演绎了一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好戏。殖民者的那一套非常成熟的、成套的、程序化的殖民手段,至今仍然在隐蔽式的上演着。为了避免印度的被殖民的悲剧重新上演,研究印度的历史对我们现今的人大有好处。


  殖民者刚刚来到印度的时候,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他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东印度公司,可就是这个小小的东印度公司后来发展壮大变成了英国殖民者,它像吸血鬼一样吞噬印度,使印度变穷、而把自己吸肥了。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殖民者如果惦记上哪个国家,殖民统治者并不派军队攻打这个国家,而是先派“商人”、“学者”等身份的人到这个国家来活动,以经商贸易做买卖、传教、学习的手段进入这个国家,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情,破坏这个国家的人们的传统思想。从经济、文化、政治各个领域安插、和培植内奸,破坏这个国家的一切的正常秩序,按照他们的利益来给这个国家制定政策及法律。等到这个国家的实权被他们掌握之后,经过一场小小的战争,就可以轻松的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一切。就像印度的普拉西战役一样。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普拉西战役,使英国人征服了孟加拉,而成为征服整个印度的转折点。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殖民者像苍蝇一样无孔不入的来到中国搞破坏。总有一天,等到他们认为时机成熟,也许一个小小的战争,中国就和曾经的印度一样了。对此,现在的中国人却毫无戒备之心。等到将来有一天殖民者做好了准备,他们会挑起战争,而开战之后又会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著名的战争一样:像印度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达乌拉、法国的拿破仑、中国清朝时期的林则徐、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和这些人碰到的遭遇一样,手下的某个将军按兵不动,然后,殖民者不费吹飞之力就取胜。


  (印度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达乌拉由法国人支持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战,英将领、诡计多端的克莱武,事先买通了孟加拉军队的将领米尔·贾法尔作为英国的内奸。战役打响后,印奸贾法尔按兵不动,其他孟加拉军队也心怀异图,许多驻军对英国人很少甚至不加抵抗,从而使孟加拉的军队变成一群乌合之众。英军几度大炮齐发,孟加拉军队惊慌失措,印奸米尔·贾法尔率领的骑兵转到克莱武方面,孟加拉的军队就在一场大屠杀中被歼灭了。战败的西拉杰·乌德·达乌拉被处死,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即建立起以米尔·贾法尔为纳瓦卜的傀儡政权。)


  (法国的拿破仑遭遇滑铁卢战役之后就彻底失败。当时,和英军打仗的时候,手下的格鲁西元帅,拿破仑一直在等待他的援军到来,可是,格鲁西元帅未能及时增援血战中的拿破仑,人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格鲁西元帅为什么不及时增援,这已经是一个千古之谜)。


  (在中国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的林则徐禁烟,但也是一个叫琦善的人釜底抽薪,导致战争失败)。


  (民国时期,也是白崇禧按兵不动,吃了败仗的蒋介石只好逃到台湾)。


  白崇禧应该是受到美国人的唆使。那个时候,国民党比共产党要强大,外国势力谁也没有把共产党当一回事,以为由弱势的共产党代替国民党、之后,再找一个更加弱势的代替共产党,周而复始,使这个国家越来越弱势,最后像印度一样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可是共产党的政权居然能维持到现在,一路走来,踉踉跄跄、跌跌撞撞、竟然维系了已经半个多世纪。在外国势力看来:这大概是一个奇迹。而这奇迹的发生就是新中国的内部建设、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其中也有文化大革命的部分的功劳(它使中国人排除了一切的外来势力的干扰)。


  中国和印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人有“国家”的概念,有“国”才有“家”;而印度人只有教派。


  英国殖民者正是利用印度人的分裂使其被殖民。


  殖民者初来印度时,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他们只有靠反复的谦恭请求才能获得允许在沿海建立商馆。


  1526年莫卧儿帝国建立后,到阿克巴大帝时,实行轻徭薄税、和开明的宗教政策,结果使莫卧儿帝国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统一程度最高、势力最强的帝国。可是,西方殖民主义者来了,这个国家慢慢的财政发生危机。十七世纪下半期,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为解决财政危机,实行在经济上打击印度教封建主和商人的政策,并恢复对印度教徒征收人头税,激起印度教徒的愤恨,人民起义或印度教王公的反叛到处发生。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后,帝国分崩离析,次大陆再次四分五裂,各个教派彼此征战不休。这正是殖民者希望的结果,殖民者欣喜若狂,对印度发动战争已经水到渠成。1757年6月23日普拉西战役的胜利,拉开了英国殖民者武力征服印度的序幕。印度从此不断的被征服。直到印度人民受尽苦难,再也无法忍受。1857年至1859年一场大起义爆发。但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已经被英殖民者牢牢控制,任何反抗都无济于事。


  使印度摆脱四百多年殖民统治厄运的转机,来自殖民统治者自身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对被殖民者不再有威慑力。英国殖民者撤退之前,把政权分别移交给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使印巴分裂。


  战后,印度很混乱、宗教仇杀不断,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继而,甘地想完成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宏伟计划,他要去巴基斯坦。为了广泛传播非暴力和博爱思想。他准备以步当车,穿越刚被冲突弄得伤痕累累的旁遮普大地,沿着难民逃亡的大道一步一步走向巴基斯坦。就在即将出发前,他被一个名叫纳图拉姆·戈德森的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被刺杀时,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神啦!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凶手打死甘地后并未趁机逃走,反而大声呼喊警察,束手就擒。这个蠢人,他以为自己是英雄,干了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伟大的英雄事迹。他顽固地反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的政治主张,反对甘地的非暴力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由印度教徒统治的国家,宣扬印度种族优于其他种族,妄图重新建立大印度帝国。在印度教狂热分子们的设想的印度社会里,将没有穆斯林一席之地。


  非常可笑的是:这位刺客在自己的国家被殖民了四百多年之后,却只在乎印度教种族优于穆斯林等其他种族,而不在乎自己是否优于英国人的什么种族?就像中国人中,什么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啊。什么新疆闹独立的、什么闹香港独立的人一样。这些人多么可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