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9时许,笔者由道里区河鼓街乘坐上开往道外方向的66路公交车。由于是始发站,乘车人并不多,我在车厢后段找到了座位。当车辆行驶到新阳路路段时,我听到车厢前段有女同志喊:“谁能给抱小孩的让个座?”同时,该车驾驶员也提示大家把专用座位让给抱孩子的人坐。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在车厢前段有一位年约70多岁的老者起身给一位抱小孩的女士让出了座位,抱小孩的女士理所当然的坐了下去,刚才与抱孩子一同上车的、高声呼喊给抱小孩子让座的中年妇女看上去也就50岁出头,显然是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她对老者说了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不过,从那谦卑的姿态来看,显然是向老者表示感谢。此时,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位老者,只见他头发全部白了、腰也弯了,从他那起身缓慢的动作就可以让人很容易的判断出年龄了。
可气的是,我看到在老者座位前面座位上是一位20多岁戴眼镜的小伙子、后面座位上是一位20多岁的小姑娘,他们是不可能听不到当车驾驶员与那位中年妇女说话声音的,他们也不可能看不到自己座位上、前面座位上贴有“老幼残孕座位”标识的,他们为什么能如此心安理得的坐在这些专用座位上、又对驾驶员提出给特殊乘客礼让要求无动于衷呢,他们在想什么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车辆起车后,孩子就一直哭闹、孩子妈妈怎么哄都不行,与其同来的那位中年妇女从孩子妈妈手中接过孩子站着哄,孩子立马停止了哭闹,这也许是老人一直照顾孩子的缘故吧。这时,抱孩子的女士站了起来,把座位还给了那位老者。眼前情节真的让我不明白了,孩子的哭闹声音满车厢都可以听到,为什么座位前面那位小伙子与后面座位上的小姑娘都听不到呢?抱孩子的母亲都知道把座位还给老者,为什么孩子的哭声无法感动座位前面的小伙子与后排的小姑娘呢?只见小伙子依然低着头摆弄着手机,仿佛这世界上只有他的手机存在;那位后排的女士也许是不好意思了,埋下头“睡着了”,我真担心她为了不让座位而错过了站怎么办,这样做值得吗?
到银行站时,那位老者与抱孩子的女士先后下了车,他们朝不同方向走去。此时,我发现车厢内有许多人关注老者与抱孩子的女士是不是一起的,有人甚至伸出头去观望。同时,车厢内也有人对此事议论开来。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实在是太现实了,面对身边站立着70多岁的老人视而不见、面对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泰然处之,真是缺乏教养与公德”:也有人说:“公交车上设立专用座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这必须依靠每位公民的自觉遵守”。还有人特意拍打那位假装睡着小姑娘座位的椅背,大声说:“这是给特殊群体准备的座位”,此举引来全车人的哈哈大笑,那位小姑娘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由此看来,人们对乘公交车中让座位的认知还是有共识的,这是社会公德问题,也是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个人觉得现在人们在这方面认识上还是有偏差的,主要是:“爱幼强于尊老”。
下这种结论绝对不是单单从这一件事来确定的,今天这件事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此类事例比比皆是。
前些天,笔者每天早晚乘坐85路公交车往返于道里区河鼓街与群力医大一院区间,到医院去照顾年近9旬的岳父。乘车途中,总能见到带孩子的家长乘车,有时是孩子的父母,有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每次看到那些家长低声下气与有座位的乘客商量,把座位让给自己的孩子时,我很是不解,孩子也都5、6岁了、乘公交车一定要有座位才行吗?况且到途经的幼儿园也就几站地的路程,即使是乘客让座位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也是把座位让给孩子坐,自己宁可站着。特别是看到一些孩子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心安理得坐在座位上时,我内心很不是滋味。不为别的,我就是担心:如此宠爱这些孩子,将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会懂得去关心谁,他们知道感恩吗?
诚然,中国现实的国情是独生子女多,孩子不仅得到父母的娇惯、还有爷爷奶奶与姥爷姥姥的宠爱,他们成长的环境与我们那代放羊式的管理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不过,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天生就金贵,恐怕受不得挫折、吃不得苦,更难以应对各种困难。我的这种担心也许是多余的,可是许多人的不良习惯不就是我们溺爱、迁就的结果吗?
比如:人们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中外夏令营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等话题时,总是习惯的把责任归纳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不足,为什么不去追究家长这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呢,孩子从小就是在我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新东西的,孩子的成长与习惯养成是与我们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现在,在孩子没有上学阶段,他们就享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到了学校无论是开展何种教育也无法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自我宠儿”意识,如此下去那些不良陋习就养成了。
在现今的一些媒体上,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有老人在公交车上怒斥年轻人不让座位的”,“抱孩子家长强索座位的”相关内容报道。在这些报道中,人们普遍对尊老问题关注少、指责多,而对爱幼方面则是正面报道多多。诚然,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可是,小树是需要修枝剪叶才能更好地成长,温室里是培养不出好的秧苗的。说实话,我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宠坏的,溺爱只能是害了孩子的。
另外,我希望媒体在这方面报道中多一些真实性、客观性。现今,中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很高,客观地说,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他们理应得到应有的关注。中国的老年人普遍身体不好,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某些疾病,说起话来有时会让人听不清楚,这些就是当今老年人的特点,这些特点需要人们的理解。诚然,一些个别现象只是个体,并不能代表老年人整个群体。如果,一些媒体抓住一个小脑萎缩老年人的不当行为不放、或者放大事件那就有些过分了。
应该说,当下这些老年人接受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雷锋精神”陪伴了他们一生的成长,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在这些人的身上留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经历了最困难的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他们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们经历了“上山下乡运动”,他们经历了企业改制。可以说,他们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他们其中一些人有着许多许多痛苦的记忆,可是,他们没有报怨、他们迁怒于社会,而是依然为子女照看教育隔辈孩子,努力为隔代人服务着,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对于这些,也许现今的年轻人难以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的和谐,需要全国每一位公民都认真履行自己认可的价值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尊老”是中国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绝不可以忽视他们的存在,也绝不能轻视他们合理要求。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关于如何尊老问题,我觉得事情很简单。他们就是需要人格上的尊重、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关怀、身体上关注。不仅孩子们多一些关怀,社会舆论导向也要多一些关注,形成社会上良好风气,他们就会心情舒坦愉悦,别无他求。
说了这些,也许有人以为我这个退休人员多嘴了。不是的,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进言献策,才有可能更加完善。
“爱幼方式错误”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包办代替。主要表现是过多的宠爱。无论是吃的、用的必须是最好的,从小就享受到皇帝般的宠爱。“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练就了他们对他人的依赖性:二是唯我独尊。在教育孩子中,一些家长灌注给孩子的是一切都要以自己最大利益为考量,狭隘自私成为现在孩子的一大特征,假设你与孩子的意思相左,孩子就会用哭闹来抗议,没有家长意识到必须纠正孩子的这个缺点,而是一味迁就。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唯我独尊意识。
唯我独尊自然就不懂得如何感恩。这包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唯我独尊还导致这部分人不知道分享,他们的苦恼愿意诉说给父母,他们的喜悦却独自享受。他们就意识不到家长的不容易,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感受。
懂得感恩不是用话来说,而是用事来证明的。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在下一代人不懂得感恩,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话说回来,笔者并不是想让读者改变什么,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对此的关注。那样,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加和谐,幸福感会更多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