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九十五)

时间:2016/7/16 作者: 老榆树 热度: 88968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九十五)

               ——摘自2016年第一期《炎黄春秋》

               评价胡耀邦可以有两个视角

  认识和评价胡耀邦可以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作为普通共产党人或者说普通公民的胡耀邦;一个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政治家的胡耀邦。

  作为普通共产党人的胡耀邦,他的人格、操守、品德、修养,可以用纯洁、高尚来作评,足以堪称世人楷模。

  作为政治家的胡耀邦,他的政治思想、政治信仰、政治识见、政治坚守,在共产党人的队伍里,也是出类拔萃、高树一帜的。他在长达60年的的政治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政治信念、博大的政治胸襟、光明的政治道德和坚毅的政治担当,集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道德家的优良素质于一身,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一个卓越的样样。

  --胡启立 口述 张宏遵 执笔:耀邦百年祭。《炎黄春秋》2016年第一期第1页  

 

       “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王申酉被枪杀的思考     

王申酉于1977年4月27日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让很多人感到震惊。震惊之处有二。

其一,王申酉是工人子弟,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身体力行者,在宣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理应成为依靠对象和接班人,为什么却被无端枪杀?   

......在批斗会上人们质问王申酉:“毛主席著作和规定的六本马列著作你为什么不看,要去看《资本论》?”还给他戴上一顶大帽子:“王申酉学习马列著作是为了寻找资本主义复辟的规律和理论”,依据的就是这样的潜规则。王申酉犯的是三重罪:一是越过党的最高领导的小册子,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于党的最高领导的自己的理解;三是还要批判党的最高领导曲解了马克思主义,这就真的罪不可赦了。这是一个警示:在宣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是不给有独立见解、具有批判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容身之地的。  

王申酉被枪杀,另一个令人震惊之处,是他死在1977年4月,即四人帮打倒以后,王申酉和全国人民“心中产生了希望”的时候。正像在王申酉被枪杀以后,有机会读到他的《供词》的一些理论界人士所说的,“他所提出的看法和主张,正是现在我们的看法和主张,正是我们已经开始实行或尚待实行的政策”。也就是说,历史转折刚刚开始,它的先驱者却成为第一个受难者。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看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起因是1977年初,中央传来指示:“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凡是恶毒攻击......必须严厉镇压决不手软。对极少数证据确凿,不杀不足于平民愤者则杀之”——根子就在“阶级斗争”思维与路线;王申酉案,是由上海师大党委上报,普陀区法院党组、公安局分党委联席会议判决死刑,上海市法院党组批准,上海市委常委讨论核定——整个过程都是党的组织决定,法院执行;最初判决是“死缓”,但高级法院党组书记怕上级批评自己“右倾”而改为“死刑,立即执行”——所谓党的决定其实就是第一把手决定,考虑的又是上级的意志,在党的意志面前,个人的生命(或生或死)是微不足道的。可见,决定王申酉命运的,是整个体制,只要仍然坚持阶级斗争,有“恶毒攻击罪”,坚持党大于法,坚持党的意志高于人的生命价值,王申酉这样的冤案就不可避免。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金凤在1981年写完了《血写的嘱托——王申酉和他的<供词>》的长篇报道以后提出:“假如他今天还活着......”。现在是2015年,又过了34年,我们要追问的,也还是这个问题。 

 

王申酉“如果活到今天......”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今天中国的命运”问题。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王申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奉者,还是有的,对马克思主义怀有尊重与理解的,更是大有人在。但必须承认,他们的处境是空前艰难的。在我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应对的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虚无主义思潮。......因此,今天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很难被理解,会遭遇孤独的命运。

其次,是执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国家意识形态,将其置于不可批评的地位,这其实是从一个根本方面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是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健全发展的,是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不取的。他们依然如王申酉批评的那样,坚持领导人垄断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和发展权。这样,今天的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逃脱不了王申酉那样的成为“思想犯”的命运。

第三,当今中国出现了一批“假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依然如王申酉批评的那样,根本不读或很少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以研读、阐释党的最高领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为已任,不过是“宣传”与“做戏”而已。更重要的是,也是和王申酉这样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本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他们,不是一种信念与信仰,而是可以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不管口头上喊得如何响亮,他们和理想主义是不相干、不相容的,最多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恐怕还是低俗的利己主义的庸俗之辈。但他们却掌握着宣传大权,经常以“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的名义,围剿王申酉这样的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横加罪名,置之于死地,一如当年王申酉的批判者。  

最后,还有一个自身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对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有过一个经典的论述:“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的革命性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批判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最根本的品质,就是坚持彻底的批判性。而在我看来,批判是否彻底,是真批判还是假批判,就要看在批判外部世界的同时,是否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自身,确认马克思主义也并非“绝对”与“唯一”,而且是需要在不断质疑与批判中发展的。    

--钱理群:王申酉命运的思考,《炎黄春秋》2016年第一期第26-29页 

 

      陕西省在“社教(四清)”中“左”的程度和恶果超过全国其他省份

  1964年,陕西省逮捕6470人,拘留5000余人,开除公职的干部和教师1450余人,开除党籍的党员3200余人,是1949年以来开除党员党籍最多的一年。......1964年第4季度,长安县区干部受处分的占45%,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被撤换的则占到76·2%,长安、延安、西乡......三个社教试点县在批判斗争中共发生自杀事件430起,死亡364人。 

  (1964年)12月3日,胡耀邦(代理省委书记后)第一次主持省委书记处会议,......提议陕西省委和省人委要做出以下几项规定:⑴捕人暂停,......⑵双开暂停,......⑶面上夺权暂停,...... 

   --白磊:1965年胡耀邦《电话通讯》产生前后,《炎黄春秋》2016年第一期第35、36页

 

           让私有制有所发展,多难的中国就可以转危为安

  毛泽东时代认为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必欲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他从来没有认识到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还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建国6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要放宽政策,让私有制有所发展,多难的中国就可以转危为安。

  七千人大会后,......有限度的私有制挽救了百姓的生命,挽救了濒于崩溃的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1962年以后,全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好景不长,几年以后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消灭私有制、肃清私有观念的风暴更加猛烈。农村通过“农业学大寨”大批资本主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一些乡村用大队核算代替了生产队核算,自留地取消了,小块地没收了,农村集市贸易关闭了,小商小贩又成了打击对象。在许多旱区(如山西的壶关县和平顺县),连农民自挖的旱井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归公,结果旱井倒塌,只好派拖拉机、汽车拉水,让农民花钱买水喝。城市里的经济更是清一色,私人经济难见踪影,企业批判“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知识分子被诬为“臭老九”,发明创造被当作“只专不红”加以批判,更谈不上保护知识产权,社会基本处于停滞和倒退状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左得出奇,兴无灭资、斗私批修是主流意识,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是社会时尚,“狠斗私字一闪念”、“
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是思想改造的最强音。总之,在那时私有制罪恶滔天,私有观念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样做的结果是:生产力受到破坏,物资严重紧缺,职工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人民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其实无论国有、集体所有,都不知道究竟是谁所有,很多是那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所有。因此有人说公有制实质上是官有制,是有一定道理的。公有制的权力缺乏监督,政企不分,效率低下,领导成员的公开收入多出普通职工好几倍,灰色和黑色的收入难以计算,其腐败程度比私有制严重得多。

  --王宪斌:盲目铲除私有制的教训,《炎黄春秋》2016年第一期第46、47页

 

                纳粹践踏民主法治的特点

  纳粹上台后,即采取各种手段推进法西斯独裁。为此,首先要破坏民主,并用法西斯独裁替代法治,纳粹在这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1.公然散布弥天大谎欺骗公众和世界。......

  2.用文化清洗排斥政治上的反对派。......

  3.用政治欺诈和阴谋取缔反对派。......

  4.垄断报纸媒体,剥夺其他党派的言论空间,实现意识形态的“一体化”。...... 

  5.把宣传和灌输作为纳粹的国家战略。通过向民众灌输和宣传假大空语言,剥夺公众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成为顺(驯)服工具。......

6.用个人崇拜否认法治的法律权威。......

7.用集体的人民否认个体的公民。人民是纳粹语言中最丰富的用语,但纳粹的人民是抽取个人面孔和特性的集体称呼,......在纳粹眼中,“人民”具有巨大的道义力量,但这个“人民”却与每个具体的德国人没有关系,把个人和人民分开,个体必须为集体而自豪,而个人的自豪不是因为自己的创造,而是因为自己属于这个人民的集体。......

8.用暴力对付反对派。......

9.法律成为纳粹破坏政党法治的帮凶。......

10.司法排斥宪政民主。......    

  --蒋德海:共同富裕是怎么为法西斯所利用的,《炎黄春秋》2016年第一期第91-93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