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很简单纯粹,却又用心至深。
故事主要以第一人称讲述:“我”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而回乡,在与母亲交谈中引出父亲母亲的回忆。父亲是镇上来的教书先生,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母亲是村里长的最漂亮的一位姑娘。母亲说父亲给孩子们上课的声音是她听过最好听的声音,这一听就是四十年。母亲甚至是在看到父亲的第一眼就认定了他。她看父亲的眼神是那样热情直白,却又在撞上父亲的眼神后羞涩地低下头。在大家伙一起盖棚子的时候,得知父亲总是拿第一份饭菜,母亲便偷偷调换饭菜的顺序,为的是父亲能吃上母亲亲手做的葱油饼;村子里有两口井,母亲为了能见上父亲,于是时常去离家较远的天井打水;知晓父亲总会在上课后送较远的学生回家,母亲便时时在那座小山坡下等他。这么一个如花的姑娘,怎会不引人注意。我不清楚片中的父亲到底是什么时候爱上母亲的,是他第一次去母亲家吃饭,母亲依靠在门上对着他笑的时候;还是时常远远望见母亲打水时穿的红色大袄;又或者是亲手收下母亲给他织的“红”的时候。我只知道,父亲与母亲的爱是那样水到渠成,没有旁人的反对阻挠,有的仅仅只是一场右翼事件导致他们分隔的一段时光。
母亲坚持要将父亲抬回来,从这条路,一步一步地抬回来。这条路上,有太多他们的回忆。特别是右翼事件结束后的冬天,大雪飞扬,母亲站在路口等待父亲时围的那条红色围巾,格外鲜艳好看。
影片的故事情节看起来单纯简单,但拍摄手法却用心至深。
影片中的回忆是彩色的,不论是阳春三月的黄灿灿的油菜花,还是草长莺飞的漫山绿叶,色暖都令人感觉暖洋洋的。即使是大雪冰封三尺的冬天,也不会令人觉得寒冷。这才是爱情开始的颜色啊。而现实部分却采用了黑白滤镜,用意不言而喻。
母亲给父亲织的“红”,父亲一挂就是四十年,父亲在学堂念的课文,母亲一听也是四十年。父亲说母亲穿红色的大棉袄衬肤色,好看,母亲就天天穿着这套红衣服去见父亲。村里没什么特别明亮的颜色,只有母亲的大红袄和红围巾,格外突出。就象征着母亲,也象征着母亲对父亲的爱,热烈纯粹。在拍摄母亲望着父亲时的特写镜头,或是饱含深情的眼神,或是局促不安的绞着的双手,都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内心的深深爱意和娇羞。
一晃四十年,母亲深爱的人再也无法在教室给学生们讲课,她亦无法再听见那最动人的声音。深夜她与儿子交谈时,还一边纳着鞋底儿,我不禁想着,母亲手中纳的,究竟是这双鞋底,还是情谊。片末,“我”决定召集全村的孩子们,在父亲以前上课的地方,上一堂,父亲初到时讲的课文。这篇其实算不上课文,只是父亲写的几行字。听着不远处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母亲冲出了家门,镜头不住的切换,年轻的母亲,年迈的母亲,一同都在奔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