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村与城市(一)

时间:2016/2/16 作者: 林寒风 热度: 75175

春节长假,上海姑娘和江西小伙火了一把。这则新闻到底是真实的故事,还是炒作的素材,我不敢妄下定论。假如上海姑娘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白富美形象,而江西小伙也如那些狗血剧情一样,属于典型的凤凰男,那么,我倒想知道,当初,这所谓的白富美为什么会跟着这个男人到那么一个偏远地区回家过年?新闻上说,上海姑娘是一位白领,我想,既然作为白领,那么最基本的判断力是要有的。在具有基本判断力的前提下,她仍然选择跟着男友回到乡下过年,我想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要么是被凤凰男给骗了。假如是前者,那冲昏了头脑的爱情,竟被一桌子毫不起眼的饭菜撕得粉碎,可见这爱情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击。所以,这根本算不上爱情。假如是后者,上海姑娘可以选择直接离开,而根本用不着犹犹豫豫,甚至假惺惺地拍一张倒人胃口的照片,博取观众的同情。

但总而言之,这则新闻火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则新闻,让我们看到了乡村与城市的差异,穷乡僻壤与大城市的悬殊。很多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的年轻人,对乡村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山美水美的层次上。对于乡村生活的穷苦,物质的匮乏,生活的不便,根本无法想象。同时,很多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的年轻人,他们带着对城市的美好向往,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学,离开乡村,实现了在城市工作的梦想。他们当初对城市的印象往往是耀眼的霓虹灯、车来车往的马路、高档购物中心、丰富的物质和便利的生活设施。但当他们真正跻身城市一族之后,却又对城市的冷漠、城市的高物价、城市的浮华而感到迷失。

然而,乡村与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乡村人时时刻刻在向城市流动,他们要么变成了城市里成功的企业家, 而为城市人创造大批工作机会;要么变成城市的建设者,而为城市人带来赖以生存的舒适空间。同时,乡村也是城市人出门旅游的首选。他们有时会厌倦城市的浮华,从而选择来到乡村聊以慰藉。

 

真实的乡村不是呆板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简单归纳起来,中国的乡村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传统乡村、城镇化的乡村和美丽乡村。

 

一、传统乡村

所谓传统乡村,指的是那些远在偏远地区,生活穷苦、物质匮乏、交通不便的乡村。从地理位置上说,它们远离城市。中国南方的传统乡村,往往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零星地散布在半山腰。而北方的传统乡村,则分布在茫茫荒原。从乡村到城市,人们需要翻山越岭、驾舟渡船,历尽颠簸之苦,才能走到城镇的边缘。然后坐上通往城市的大巴车,经过三五个小时,才能真正到达城市中心。再远点,如果想要去省城,还得在那个小城市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 生活在这里的人,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

我曾到过内蒙乌兰察布农区的一个普通乡村,那里到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村子里很少见到年轻男女,甚至连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都难得一见。他们和年轻人一样,纷纷逃离乡村而来到城市,沦为农民工。他们长年累月飘荡在城市的边缘。他们宁愿选择义无反顾地、甚至不择手段地走在城市里的谋生之路上,也丝毫不愿回到这落后、破败的故乡。对他们来说,故乡早已经不复存在。

村子里的土地大片荒芜,杂草丛生。走在村里那悠长而昏暗的土路上,看着零星地倚在门口的老人那麻木的眼睛,一种充满沧桑感的悲凉油然而生。我丝毫看不到这种乡村的未来在哪。城市的灯红酒绿,城市的熙熙攘攘,对这乡村来说,简直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遥远。他们的生活条件,就算比一般性的城市,也相差至少二十年。这和江西男的家乡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或许多年以后,这里的乡村就会变成无人村,然后被风沙无情地吞噬。

 

二、城镇化的乡村

与传统乡村相比,那些位于城镇边缘的乡村是幸运的。随着城镇的发展和扩充,边缘的村子开始逐步被城镇化,就像我的家乡一样。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一个普通城镇的边缘。大学以前,我几乎从未离开过故乡。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仲夏夜,经常和小伙伴到杨树林里找蝉蛹。村子周围是低矮的小山,而西面与县城紧紧相连。从我们村走到县城,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所以,我的中学生涯,就是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学校度过的。

当我上高中的时候,开始撤县设区,于是县城名副其实地成了济南市的一个区。从此之后,城镇化进程开始提速。等我高中毕业,我们村的土地性质,已然变成了国有土地。土地性质变化的意义是深远的。后来办二代身份证,村里人的身份已经从村民变成了居民。

在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二年,村子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于是,伴随着城镇化的春风,村民变成了市民,村庄变成了社区。每家每户,都有至少两套房产。他们生活非常便利,小区周围有中小型商场、超市、酒店、医院、餐厅。公交车直通小区门口,的士则遍地都是。

虽然表面看去,乡村旧貌换新颜。但乡村人那种守旧、落后的思想,却丝毫没有发生变化。他们仍然恪守着乡村生活方式,小农思想仍然占据首要位置。

分房时,很多“积极”的人在户型好的房型门口写上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分房是需要摇号的;有人把破旧的农具塞满公共区域,却忘记了田地几乎不复存在;还有人把烧煤的炉子搬到楼上,宁愿让烟把房间熏得漆黑,也不愿浪费电费。年轻人生孩子流行剖腹产,他们认为城里人花得起钱,所以不愿忍受顺产的阵痛;养孩子流行喝奶粉,即便母乳充足,也不愿意让孩子多喝一口,他们说城里人都让孩子喝奶粉,因为奶粉能让孩子变聪明。

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他们仅仅靠做临时工赚点生活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则整天围在一起搓搓麻将。他们不用担心生活无着落、也不用担心孩子教育问题。因为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就在小区对面,而且几乎不用出钱。

这种类型的乡村,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典型代表。他们享受到了城镇化进程的物质成果,但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美丽乡村

之所以称为美丽乡村,是因为乡村的风景的确很美。山是那么峻绣,而水是那么清柔。这种乡村不但风景优美,生活条件也相对富足。它们多分布于沿海一带。

我爱人的家乡位于浙江省楠溪江畔的一个普通乡村。由于这里人多地少,平均每口人只有七八分田。同时,由于宅基地面积小,所以他们的房屋只能往高处盖。村子里到处都是三四层的小楼,远远望去,就像乡村别墅一样。而每栋小楼里,都住着三到四户人家。

由于地少,守着薄田过日子是不行的。所以,这里的人大多以经商为主。不管什么生意,只要赚钱,他们就会尝试。同时,假如家族里有一个经商成功了,他们就会带领其他亲人一块经商。由于“重商”严重,他们大多不重视教育。所以,虽然生活富足,可上到大学的年轻人还是少数。

每逢过年,我都会来这江南乡村小住。春节前后,这里到处停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这些车辆的车牌,有一半以上都是外地的。有上海牌照、广东牌照、北京牌照、新疆牌照等等。仅仅从这些车辆的牌照属地,就可以看出,这些生意人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平常日子年轻人都在外地,所以喜事一般放在岁尾。而这里的礼金是最重的。普通红包五百、一千;关系好一点,三千、五千。宴席由从大酒店里请来的大厨掌勺。大闸蟹、龙虾、鲍鱼,是婚宴、寿宴的必备菜品。

这里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祠堂,祠堂大多是由成功的生意人出钱修建的。记得有一年,隔壁村子重修祠堂就花了两百万,而且请来武汉市京剧团原班人马前来表演庆贺。能从一个普通的乡村里,亲眼见到京剧名角的表演,也算一种福气。

这种乡村虽然生活富足,但由于对教育的轻视,直接导致了生意的艰难。这几年已经明显看出端倪。随着中国发展放缓,经济转型,传统生意已经越来越没有前景。而新生意又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面对着生意的暗淡,他们显然已经无力回天。甚至有人开始铤而走险,为了钱干起违法勾当。对教育的轻视,势必会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种代价,将直接导致经济的衰退。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中国的农村的问题又错综复杂。每个省份、每个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绝不能片面地看待农村的发展,更不能静止地看待农村问题。结合本地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才是明智之举。

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乡村格局必将发生深刻变化;现如今,城市之间的迁徙是自由的,人们可以选择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多年以后,我们或许会看到乡村之间的自由迁徙。而乡村本身,也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