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期的《星光大道》,于是听了两回二人转。二人转这种艺术,鲜有年轻的且有文化的人喜欢,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二人转是彻头彻尾的下里巴人。它来源于东北的民间,唱的时候配合耍手绢,耍扇子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油头,就像大老爷的三姨太,牙尖嘴利模样正,可就是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只能在闲暇时给老爷解闷用,所以,二人转尽管也是艺术,也很受底层人们的喜爱,但总不能被算做正统。在中国浩瀚如海的各种音乐表现形式里,京剧被称做国粹,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有彩头藏里面,且又分了生旦净末丑,光那一脸的装就不是容易画的。我小时候看京剧,其实是和鲁迅在《社戏》里描写的是一样的,听不懂咿咿呀呀唱些什么,只觉得打斗时还有些意思,就是现在,虽有了国粹程度上的认识,却依然喜欢不起来,恐怕京剧这艺术唯等到年老以后才能体味出其中真味吧。 再说二人转,自然和京剧是无法比拟的。怎么说呢?首先出身就摆在那,京剧那是旧时皇权下的产物,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看得起京剧,那都是些有身份的票友,戏子本身没什么地位,但看戏的有名人那是多了去了,所以京剧其实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上流文化,可以说是雅。二人转则不然,我不太清楚二人转这种音乐艺术是谁创造出来的,但肯定不是哪个皇亲国戚,这种乡土气息浓厚的东西也只有在农间才能真正散发它的魅力。试想劳作了一天,听段二人转,滑来滑去的唱腔,就像是在和谁闹笑话,心里的苦身体上的累也就消失了大半了吧。近年来,乡村的二人转艺术有些变味,我小的时候听过一次,虽听不懂他们说的些什么,但从围观的人那或捂嘴偷笑或朗声猥亵的笑里面多少也能悟出什么。二人转艺术在民间的发展急切需要纯净化,然而这看起来又颇为费力。首先,二人转的创新似乎太少了,除了传统的《小拜年》以外,能够被人数得上来的段子真是少之又少。再然后,就是出于人性的考虑了,在精神方面匮乏的农村,如何补给精神上的匮乏,二人转却走出了一条歪路,传统段子吸引不了人们的目光时,就以满足人们恶俗方面的需要为看点,创造大量不雅的东西。俗文化也是种文化,俗文化更贴近百姓,但俗文化不应该代表低俗出现。低俗,是低级趣味的粗俗表现。诚然,人性的最初是动物的本质,青春时期看些日本动作片,欧美动作片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大多数时候,人都是以人这个载体出现的,所以,人知羞耻,谈道德,而,低俗的艺术正是在人们心里脆弱的时候试图把人拉回最初的状态。高雅艺术是人不断想摆脱动物本质的体现,低俗艺术则是与之展开的拉锯战。希望二人转是以大俗而不是以低俗的方式再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曾几何时,有人也试图把二人转引向国外,但效果看上去不是那么好。诸如维也纳演唱会那样的地方肯定容不下这类艺术的出现了,那就不必费力去证明什么,因为大俗的东西才是被更多数的大众所能接受的东西,而崇尚高雅的人也不必对它们嗤之以鼻,界限划分得好像红卫兵和文化老爹断离父子关系那么清。没必要,都说《爱情买卖》俗,可照样满大街唱得欢。也不必把自己特定成一个大雅之人,没有人会相信大雅之人一点俗事都不干。可能是说笑了,人类最大的俗事,恐怕就是那点和延续后代有关的事了,不知道有谁还敢站出来说自己是个绝对的大雅之人,倒不知道大雅之人该如何演绎俗事时的大雅。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