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公众号刚上线,打算做一期“爱的童话”,于是找来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我看三毛的书,得是十几年前了,那时候青春萌动,喜欢一些抒情的玩意儿,后来阴差阳错买了一本三毛的书,于是逐渐对“这个像疯子一样的女人”(朋友评语)产生了兴趣。不仅仅因为她书的凄美,更因为她的童话般爱情故事和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海漂”生涯。
这几天在寻找相关素材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本叫做《三毛真相》的书,作者马中欣。于是找度娘,大概了解了这位马先生写这本书的过程。给我的感觉,他就像抢了白雪公主后妈的魔镜,然后兴冲冲地对着魔镜喊道:“魔镜魔镜告诉我,三毛是真还是假?”大有一种不把三毛这个人、和这个人的故事搞清楚,就死不罢休的感觉。
这真大可不必!
因为,但凡对文学创作有点常识的人,都会非常清楚,所谓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文学创作原原本本地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全部一滴不剩地呈现出来,这不但没有任何美感,更失去了创作的价值。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是人就有真善美,是人就有假恶丑。三毛作为一个人,就具有人的一切特质。更何况,她是一个那么追求浪漫、想象和纯真爱情的人。她或许不那么真实,或许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三毛的文字,对读者带来的那些满满的正能量。有多少人,因为三毛的书而痴迷旅行;有多少人,因为三毛的书而依然相信爱情。我想,这就足够了。
季季有一句话说的实在:“三毛作品的魅力正在于她满足了无数中国读者‘窥视他人’的神秘欲望。但如果非要对文学作品较这个真儿,非要拿后妈的魔镜照一照,那么恐怕所有的文学创作都会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曹雪芹、琼瑶之类,恐怕都会被贴上“作假分子”、“说谎者”的标签;而《西游记》里那只猴子,还没来得及从石头里面蹦出来,就被引产了。至于马先生的这本书,从一开始就会挂掉,因为“三毛”连这个名字也是假的。
三毛是陈平,又不是陈平。真实的陈平或许值得探险家们去一探究竟,从而满足他们那奇怪的“偷窥癖”,但对于三毛,我想还是放她一马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