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报纸的情感热线,经常可以看到爱侣反目成怨偶的故事,在为那些曲折纷扰的凄美故事掬一把泪的同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爱之深,恨之切”,也就是说,当你为对方付出很多,而对方却并没有达到你期望的标准,故而爱的投入就会演变成恨的成本,爱的投入越大,恨的成本也就越高,这是一种本性使然,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结果。但是,世上的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种,当我们为爱投入而看不到期望的结果时,难道只有恨这一条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在流行一句话“因为误解而结合,因为了解而分开”,这句话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感情的开始一般源于好感,那只是表象,随着双方接触的增多,就会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双方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了更多的交流,双方的态度也渐趋明朗、对对方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虽然有时候这个过程会表现为长达多年的婚姻。
灰姑娘的爱情故事只会出现在童话里,完全不面对一点矛盾的感情是不存在的。一段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当然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聪明的人就会找到彼此之间解决问题的机制,有了机制,也就能够保障感情的延续。当长期面临的各种矛盾迟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机制时,说明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已经很有限了,这时你该怎么做?非要不顾一切加大感情投入到最后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非要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也不考虑罢手?这样做即使有效果,效果也会很有限,那毕竟是捆绑的感情。
多年前,看到过一篇移居国外的某影星结婚的报道,其中有一个细节的描述让人感触颇深。该文提到某影星丈夫的已离婚的父母离婚以后仍然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偕同各自的再婚配偶携手出席了某影星的婚礼。虽然西方国家在婚恋观念上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但感情上的爱恨却是相同的。这件事情给我们一个启迪:当一方态度已经不可改变,当共同的价值观不复存在,或者,当双方觉得不适合的时候,不妨豁达一点,该放手时就放手,即使相爱不成,退一步做朋友,而不是采取“爱之深,恨之切”的极端做法,这应该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
态度决定一切!当爱已经不在了的时候,它不应该成为恨的理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