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百麦不成面(随笔)

时间:2015/8/5 作者: 水沙草 热度: 90377

百麦不成面(随笔)

沙草

粮食好像空气,无处不在,司空见惯,已经不被人留意,但是须臾不能离开。粮食走到了不被人留意的地步,也就是近年来的事,说具体些,也就是改革开放土地承包经营以后。粮本的废除恍如昨日,如我等年龄经历过上世纪大饥荒年代的,每每看见有人浪费粮食,总觉心疼,会不由自主地说“百麦不成面呀!”

百麦不成面,这话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我记得清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还在基层汽修厂当工人,车间锯床上有个可以称大娘的师傅,很端庄的模样,衣饰也清爽,头发梳得整齐有致。我在磨床上干活累了时,就跑到她那里说话。有次我看到她从窗台上拾起了半个馒头,觉得诧异,她把那被弃了的馒头包在条手绢里,给我说了句:“百麦不成面,这是粮食呀!”从那以后,我记住了这句老话,我曾经多次给家中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们讲这句老话,100个麦粒也磨不成一星儿面呀,不能浪费粮食。不能一面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面把吃剩余的馍饭当垃圾扔掉。

我的那位大娘师傅肯定是经过解放前的饥馑年代的。那时节,十斤八斤粮食就能换一个黄花姑娘,“水、旱、蝗、汤”在老辈人心里就是永远也洗不去的噩梦,能吃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我等年龄的,对饥饿的恐惧不像父辈,但对粮食也是珍惜有加的,原因当然是那年代粮食要按计划供应。一个市民,粮食定量每月26斤,食油5两,多少年一贯制。出差要拿证明到粮店换“全国粮票”,那粮票上含食油,到街上食堂才能吃上饭。这话现在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谈,可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家中的诸如买粮、买煤的杂事,在我十三四岁时就全担起来了。每月的买面是大事,到了快月底的时候,都要跑到粮店排大队,购买下月的粮食。为啥排大队,因为那时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够吃,哪像现在,想吃多少,随你的意。粮本上的定量是死的,粗细粮搭配。各家各户都要精打细算,害怕的是接搁不住,断了顿。这样,家中的馍篮里就出现了三种馍,一种是白面馍,一种是黄面或红薯面与白面缠绕在一起的“花卷儿”,还有一种就是红薯面做的黑面馍。白馍是父亲的,他养家糊口的担子重;“花卷儿”是小叔、妹妹和我的,我们正上学,要长身体;而黑面馍则是奶奶和妈妈的。馍是她们做的,她们把最不好吃的留给了自己,常年累月都是如此。其实她们身上的担子也是很重的,妈妈也要上班,奶奶要做一家七八口子人的饭,有点空闲,还要做纺麻的“有钱活”,挣个三毛五毛的零有钱。

写这篇小文时,全国的“两会”正好结束。《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一致好评。这里面有咱河南人的贡献。我说的贡献不单指无农不稳,河南省现在是公认的全国的大粮仓、深加工的大厨房,我说的是刚发生不久的具体事。这件事就是周口农民刘天华在今年127日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应邀走进中南海,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聊关于粮食的话题。刘天华从2009年创办种粮专业合作社,经过6年的发展,现在有社员600多人,托管加上流转的土地,现在的生产经营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亩。他给李总理汇报时,说的就是“多种粮,种好粮”,发言10分钟,总理笑了三次,最后总理对他说,“你们是衣食父母啊!”总理当然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考虑粮食安全的,但是我觉得,总理出生于1955年,经历多多,对粮食的感情也是非常深的,他肯定知道“百麦不成面”深处的含义。(2015316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