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

时间:2015/7/11 作者: 慕容怜雪 热度: 86008

  中华文化五千年。中国的文化到底从哪一年开始?距今到底又有多少年的历史?无从考证,也许“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比较广泛。5000年大概只是一个估算吧,它的真实性我也不做评论。在漫长的中华文化里,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延续了近2000多年。这一点是不需要怀疑的。但是,如今谈论起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的英武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往往是一个个文质彬彬的的凄怨灵魂”余秋雨先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的末尾是这样说道。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姑且不做评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制度确实是结束在清朝。他的这句话是指王国维在北京的颐和园投湖自尽。难道王国维先生的死是祭奠整个中华的文化的么?一个公认的国学大师,因为封建制度的灭亡,去投湖自尽,这多少是说不过去的。至于他为什么自尽这个问题,无从考证,我也不敢乱加推测。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确实存在许多的弊端。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它被取代了。换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在当时的时代里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呢?

  

  就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来说吧。这一制度并非是在中国封建制度的源头上出现的。它始于唐朝,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是一种用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它又确实激励了不少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及第,来走上自己的仕途。它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需要学子们熟读四书五经,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国古代的文化得以延续。单从这一角度来说,科举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换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它也摧残了无数的学子。《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写道了这样一则故事:范进为考取进士花费了无数个寒窗,最后如愿以偿,结果是他确疯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科举制摧残了无数个学子的心灵。他们的灵魂又全部被埋葬在这样一种制度里。我想只是一种侧面的效应。当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科举制必然是弊大于利的。发展到清朝的末期,统治者才觉察到它的弊端才去废除它,假若在宋明时期就已被废除还会有以后的种种弊端么?当发展到孔乙己的时代,中国的社会已是千疮百孔。而人们把这一切的一切全部归根于科举制。从唐宋的时候到清朝的一千三百年间,科举制也为中国的历史增添了无数的文人学士,也为中国增添了无数的治世能人。韩愈,欧阳修,王安石等等,数不胜数。如果说他们没有真才实学,我想那是大错特错。在科举制以前不是也实行过推举制吗?但是,在唐朝就被废除,是因为这一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为何单单是科举制这一制度能延续近一千三百多年?我想在当时确实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现在来追究它的对与错已是明日黄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长河中,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才有像“文字狱”之类的惨案。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无论当时的统治者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帝还是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都有过这种事的发生。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因为这样多少的文人被拉向了断头台。就连清朝那些被认为是好皇帝的人,又有哪一个人没做过这样的事呢?康熙,乾隆都做过。正是因为他们心中的观念是皇权至高无上,才有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其本质就是君主专制主义制度造成的。从赢政自称始皇帝开始,皇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乃至于以后的几千年来,统治者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皇权的措施。才有了一系列的制度产生。比如,避名讳这一制度。任何人都不能对和皇帝的名字相同或者相似。更加想不通的是,说的话或者写的文字都不能出现一些批评皇帝的口角或是文字。这样一来人们的言论自由就极大的被限制。正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乌台诗案”。正式因为有这种规定,才给了一些小人佞臣的挑拨离间的机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说一切的封建主义制度背后都是由君主专制主义制度所操纵。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制度的源头是君主专制。

  

  社会在发展,同时历史也在进步。一系列的制度都将随着社会的潮流而被湮灭。随之而来的新制度必将取代旧的制度。评论一个制度的好坏只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向我一样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来评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也是失去社会背景的支持。其对与错都将不重要。因为我是站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来说的。只是为了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思考着在现在的社会里应该如何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