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羊口
又是一年考试季,每所学校都会突破历史记录,或者再创佳绩!没有一所学校会考得不好,就如麻将桌的钱,始终对不上账,只不过麻将是赢的数额始终小于输的数额。学校则会突破哲学的认识,局部大于整体。而教育管理机构,关键时候总是羞羞答答。
于是乎,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必须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要学会判断谁在说谎。
我想起了某区某年总共考了三个北师大,结果每所学校统计出来是四个,据说后来有好事者弄清楚了,原来珠海分校的也算上了。这还算好的,毕竟只是一个刻意的“美丽误会”。怕就怕这个红色的无底线传递,很多学校静不下心来,都想通过捷径快速地改变学校,找卖点、博眼球,这种思维还会传导到教师那里去,传递到学生那里去,都想走捷径,最后集体陷入功利主义怪圈。
于是重点中学来了,于是示范高中来了,于是特色中学来了。于是有效课堂来了,高效课堂来了,卓越课堂来了。于是各种各样的赛课来了,各种各样的评比来了,教师、学生、学校都有三六九等,更可怕的是有人有机构可以遥控这个等级(权力寻租不一定单单是为了钱的)。我这里丝毫没有说这些做法没有合理性,只是说没有解决教育病根前,任何补药都有可能害人。
从上到下看起来“丛林法则”越来越适用于教育。吹好的就真好了,一好就遮百丑了,状元来了,百强来了,教育的生意越来越好。好的学校短时间内做大,以做大来支撑做强,抢占生源的制高点,为了维持相对师资优势,又全国各地延揽人才,就像把偏远地方的黄桷树挖到城里边来,维持城市的风景;看起来复读也不错,短平快地出成绩,就像统计时只见分子扩大,分母缩小;看起来重本扩招非常好,就像都喝高了,中学持续教学效果持续飘红,大学也有面子,有里子。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利益都循环起来了。
当东京的房价高到可以买下全世界,你相信吗?领导高兴了,老师被高兴;家长高兴了,学生被高兴。不高兴的可能就是钱学森变成了“钱学生”,个体短视、集体短视、地方短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