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羊口
我们现在经常抱怨应试教育应该刹车,谁都知道,但谁也没有停下 来的意思。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来于教师面对分数压力。教师与学校的矛盾,来于校长的行政压力。校长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的评价和教育部门的评价。当教育拨款 不充分时,学校与学校的压力,来自竞争的压力。学校必须考虑家长的意见,家长的评价是显性的结果性评价,一定是功利的。
学校教育部门的压力,来自于行政官员(行政官员的评价,直接影 响学校的资源配置);行政官员的压力,来自上级参照其他同类地区进行教育评价和政绩观。这样一直传导到影响升学的那个层面。省与省有竞争,就会传导到中 央,否则就在省内拼杀。总之,这样一级一级向上和向经济部门传导,最后导致了恶性竞争,让竞争优胜者有肉吃,败下来者名、利都受影响,难怪大家拼着命竞 争。
家长知道,孩子升学带来的获益和身体健康受损之间必须作一个平衡;学生知道应试教育有代价,但升学的渴望、家长、老师、同学的评价让其不得不重视分数。大家都在饮鸩止渴,损失的是民族的创造力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民族的未来。
一个系统,通常只有最上游的部门和人,才会有本单元的整体利益,因为每个决策者,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资源总体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是有限的,那就会出现排他性的竞争,这样固然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也会让竞争失序。
如图所示:红色黑体标识的教育主体在同级教育要素中具有优先的或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上级红色黑体标识的教育主体要素决定或主导着下级教育要素。
由此看来,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教育的问题在于利益 的驱动。利益驱动,遵循经济规律,人财物、产供销最优化,最终指向物,指向效率速度,是线性逻辑。而教育规律最终指向人,人有情感,追求身心的愉悦,追求 健康和幸福,他不是以追求钱权名来衡量的,有着自身螺旋发展的轨迹。
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学校是利益驱动环节中最重要的能动因素,如 果教育的拨款充分,学校办学水平大体一致。那校长、教师就不会也不用刻意迎合家长、学生,而更会按照教育规律行事;如果非精英同样可以依靠接受必要的训练 并且赢得生存的能力和机会,那么家长就不会那么纠结,非要去看教育哪家强。这样,即便个别家庭再有经济和能量,但他也无法获得压倒性的教育资源优势。如果 教育的拨款是法定的,追求平衡的,那么政府官员就无法因政绩观念作祟而横加干涉。
考试不是万能的,但考试是目前为止最公平而且没有更好的可替代 的方式,所以教育的要素与矛盾改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经济基础开始改变,否则,素质教育喊一万年也不顶用。除非人为改变和影响经济规律,否则 经济规律始终大于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无法真正地形成自足的规律。可能有人担心教育的费效比很低,教育本来就是农业,就是慢的艺术,至少改变更遵循教育规 律,改变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鉴于目前国家创新能力的不足,实在怕,我们可以像改革一样先整个试验田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