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鉴股系列1——从华锐风电(601558)的上市,看股市中的人性

时间:2015/6/7 作者: 林寒风 热度: 102561

我曾经在华锐风电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工作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工作地点在威海风电场。华锐作为中国首家研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公司,第一个风电场就在威海。当时威海风场堪称各风场的标杆,也是其他风场的培训基地。很多风场的现场主管和技术骨干,大多都在威海风场工作过。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威海风场一期共17台风机,其中1#机组和2#机组均为德国原装进口机器。在那半年时间里,我曾有幸参加了风电机组的考核监盘工作。说是监盘,其实就是当风机进入考核期后,作为设备供应商的代表与电力集团的技术人员一起对风机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对风机在考核期的发电时间、发电量等参数进行记录。当时风电场业主方对设备供应商的考核要求为当风电机组安装、调试完毕并正式并网发电后,在240个小时内,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达到97%以上。通俗来讲,就是在考核期内,只要风况满足发电要求,风电机组就必须正常发电,发电效率达到97%以上才能正式进入两年质保期,而设备供应商也才能拿到首批货款。

当时在考核期,风电机组可谓故障频发。漏油问题、通讯问题、过热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而华锐采用的方法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出了问题就更换哪里的零部件,问题的根源迟迟得不到解决。虽然这种方式保证了发电效率,但是却为日后风机大面积故障留下了隐患。

果不其然,当我离开华锐四五年后,还经常听到华锐其他风电场的风机频频出现质量问题,而业主方因为考核不通过,迟迟不肯付钱。这也导致了华锐大规模的应收账款迟迟不能到位。应收账款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华锐对供应商的信用违约。后来当我在某个美资企业作为北区销售经理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去华锐财务部就货款问题进行沟通。同时,那段时间,也经常听到华锐风电的主要供应商因为拿不到钱而拒绝供货。甚至有的外资企业因为应收款问题,准备起诉华锐。华锐风电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了大规模应收款的出现,而这些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应收款,最终使华锐陷入到财务危机中不能自拔。即便目前华锐扭亏为盈,成功摘帽,也是通过财务手段将应收款作为抵押转嫁出去而实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华锐无力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华锐风电根本没能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这也是中国风电行业的普遍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是,中国风电技术分为两大派系,即丹麦派和德国派。丹麦派以销售产品为主,而德国派以出售技术为主。当时的风电企业,大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华锐风电的技术就是从当年的Windtec(已被美国超导收购)购买的。但遗憾的是,Windtec并未把核心技术转让给华锐。当我在华锐工作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正在对风机进行调试,但是,但凡涉及到变频器程序的调试问题,我们都不允许靠近。只有奥地利派来的专家才能进行操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导致了后来华锐风电曝出的研发人员对超导公司的技术剽窃事件,造成了美国超导和华锐的反目,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海外市场的开拓。

从华锐初创到迅速崛起为中国第一大风电公司,上市后,又迅速陷入亏损和财务危机,与华锐风电背后的人性密不可分。

首先,华锐前期的大规模市场开拓,疯狂跑马圈地的背后,是华锐前董事长韩俊良的急功近利。了解华锐的人都非常清楚,华锐的强势文化,深深烙着韩的印记。韩在华锐可以说一言九鼎,其权威性不可冒犯。曾有新员工在电梯与韩偶遇,因不认识韩而没打招呼,直接被开除。同时,疯狂的跑马圈地,也造成韩无暇顾及产品的质量问题,从而造成了大规模应收账款。另外,华锐的强势也表现在应对供应商问题上。由于资金紧张,不能向供应商及时付款,而强势的态度,更加导致了供应商的普遍不满。由此,华锐的零部件质量问题更加没有保障。华锐的财务危机和供应链危机,韩俊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华锐对超导技术的剽窃,暴露出华锐选人、用人的缺陷。刚进入华锐时,我曾接受过事件当事人的技术培训。彼时,该当事人已经是华锐的研发部经理。虽然毕业于名牌大学,但在利益面前却没能抵挡住诱惑。为了名利,最终实施了剽窃行为。剽窃事件直接导致华锐与美国超导的反目,同时受到超导的起诉。另外,超导凭借其在全球强大的影响力,对华锐海外市场的开拓形成了致命打击。

第三,华锐的上市,也无疑演绎了一场券商与上市公司合谋的精彩剧目。2011113日,顶着“中国最大的风电企业”光环的华锐风电,以90元的A主板最高发行价高调上市。但仅过了一年时间,其净利润就暴跌50%2013年,净利润更是暴跌近200%,陷入亏损,面临着戴帽ST的窘境。另外,华锐风电曾在2013年一年内因违规行为和财务造假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华锐风电的成功上市,与安信证券的“过度包装”密不可分。作为其主承销商,安信证的保荐人王铁铭、郑茂林两人打出了“高成长”这张牌。在研究报告中预测公司2010年至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是2.82元、3.81元、4.92元,报告认为估值区间中值为101/股。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业绩数字显示,2008-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96%200%50%。这些数据似乎都在证明着公司的高成长,华锐风电也因此得到了每股90元的发行价格,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高价IPO

但在上市首日,华锐风电便宣告破发,这也使得众多参与“打新”的投资者深陷其中。从股价上看,华锐风电只在上市首日创出最高价88.8元后,便一路掉头向下,截至目前,即便按复权价56/股计算,仍然暴跌近40%。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跌幅,究其背后原因,保荐机构对公司过度包装、导致实际价值与价格背离脱不了关系。而上市当年,在其背后的众多PE/VC却在轻松获得数百倍的收益后全身退出。其中尉文渊和阚治东等人的投资机构五年获得了超过500倍的回报,而进入不到三年的新天域资本在2011年退出时也获得了180倍的回报。然而作为散户投资者,却亏损严重。他们要么早早割肉了结,要么只能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感受丝丝凉意。

从华锐风电的初创、发展以及上市、落寞的整个过程来看,人性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本性暴露无疑。从公司创始人到核心技术、财务人员,从券商到股东,没有哪个不是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他们从剽窃到过度包装,到财务造假,最终导致了公司的黯然落寞,也最终导致了中小投资者的巨大亏损。

虽然根据亚当斯密“理性人”假说,唯利是图是人的本性。而弗里德曼也认为公司存在的意义在于追求利润。但是,作为中小投资者,我们需要做的是认清楚公司唯利是图的本性以及判断公司追求利润的手段。我们需要判定公司是否在实实在在地经营,是否致力于基业长青;我们需要判定企业创始人是否诚信,是否负责。而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调研、走访,通过长期跟踪,才能彻底搞清楚企业的状况。

我不得不痛心地对那些在华锐股票被套牢的投资者说,如果当初他们能够对华锐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如果能够与华锐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简单沟通,我想他们就一定能够避免今日的重大损失。

之所以以华锐风电作为本辑案例,一方面是因为华锐事件在资本市场非常典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华锐风电能够逐渐从落寞中健健康康地走出来,还投资者们一个真正的风电强企。

为华锐——我的老东家祝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