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其当时当世,为什么没能被采纳,实行呢?一种哲学思想或者是政治学说的兴起,都是对过去的守旧的落后的思想的批驳与发展,然而最终导致的就是激烈的对抗,这样的对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对守旧的落后的思想的彻底的推翻,这样才能得到世人的肯定,然而这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人之力可为的,需要一批的追随者,需要几代的后世不断的完善,发展,才最终被确立,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孔,孟,子思,荀子.......,每一位当世的圣人,都在以他们超人的睿智(生而知之的天性)充实着完善着孔子的学说,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才最终得到尊崇。
新的哲学思想或者是政治学说,如果只做为学术的探讨,到可以得到部分人的支持与理解,如果参与到政治中去,那就显得有几分不合时宜,政治演绎的是一部阴谋与诡诈史,政治需要的是控制,独断,而恰恰相反的是孔子的:“仁义,德治,宽,恕"”——都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悖的,生于乱世,而去劝争,无疑是自掘坟墓,可以说是看不清时世,时代的背景也阻挠了其思想被肯定的时间过程,孔子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去劝争,不是去争取某个君王实行自己的道,而是应该去辅助某个君王,平息乱世的纷争,得到天下的一统,这样儒的地位也便会得到尊崇,也就是“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做礼乐焉,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亦不做礼乐焉”的真意。有其位,有其德,思想学说也会被肯定。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到最后的秦的大一统,海内归一。几百年的战争,终于得到了暂时的平息,然而这样的平静并没有能持续多久,秦的暴政就被推翻了,春秋,战国,都可以用兵,都可以施暴,为什么到了秦,秦的暴政就被推翻了呢?这时的赢政,就如当初的孔子一样,不合时宜采用了法家的思想学说来治国,长期的战争,在方方面面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境遇,让更多的人思想开始崛起,人们在逐渐认识了儒家的学说的时候,便对那种理想的社会产生了憧憬,向往。这时汉建立了,总结了秦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在农业与商业的逐渐恢复,发展的前提下,使更多的人能有机会有条件参与到儒家学说的学习与研究中去,这样到了汉武帝,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才最终被确立,肯定。
为什么儒家的思想学说最终会被肯定呢?因为任何的学说如果不能为政治所用,那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废黜,儒家的仁义,忠信,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控制民心!这样孔子也就理所当然的被尊圣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