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诸葛亮是怎么看曹操的
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曹操是书中的第一反派,根据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篡逆之心。
那么我们就用古代的忠君思想和现代的政治理念来分析一下曹操究竟错在哪里。
我们国家在封建社会里就有:
“天下、天下人的天下,为有德者居之。”的共识。
忠君是封建皇帝自己要求和提倡的,从来就不被被统治者所遵守。所以历史上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事情经常发生。现代政治理念表明,民主政治比封建社会的家天下要先进许多。
从东汉的历史看,当时离王莽的新朝也不过二百年,王莽的身份和曹操相同,都是皇帝的老丈人,人们对王莽的篡位,导致天下大乱记忆犹新,自然对曹操就有许多猜疑,事实上后期的曹操也是大权独揽。对汉献帝十分的不客气。
但是曹操与王莽的不同之处有四点
1、 曹操有恩于汉献帝。曾经将汉献帝从生不如死朝不保夕的境地拯救了。从而过上了安定的皇帝生活。
2、 曹操东征西讨剪除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基本稳定了北方中国的政治局面。对汉王朝的延续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是有巨大贡献的。
3、 他实行的一系列举措,选拔人才、安置流民、屯田发展经济,新建了许昌作首,都是有利于汉王朝统治的。
4、 他和王莽最大的不同是同样都是汉朝末代皇帝的老丈人而曹操自己并没有当皇帝。
他将汉献帝从生不如死的境地拯救了出来。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就表明他并没有篡位的野心。
事实也证明,被称为奸臣的曹操始终没有篡位,曹操的一生都在为刘姓皇帝、东征西讨。为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而战。我们看一下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的表白就非常清楚了。
摘录:“孤始举孝廉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建立名誉,——后征为督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身为丞相,人臣之贵以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今臣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顷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此不得为也——————。
在这里曹操言辞诚恳,情真意切,感情激动,甚至引用蒙恬说: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这在古人是最重的誓约。可见曹操所表明的心迹是真实可信的。实践证明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汉献帝却恩将仇报,刚刚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就时刻想着将曹操赶下台,自己独揽大权。曹操为维护和稳定政权挫败了一次次的宫廷政变。
在诸葛亮的眼里曹操是一个和孙子、吴起并列的军事家。
英雄相惜,他在《隆中对》里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明确要求刘备“诚不可与争锋”。
当时北方已经在曹操的努力下结束了战争,曹操不但有几十万精锐的军队。而且实行了百万流民的屯垦,政治上也实现了稳定。只有南方的刘表和孙权、西北的韩遂和马腾在分裂割据。事实上这些人已经勾不上对曹操的威胁。全国的统一和安定指日可待。这不就是诸葛亮毕生追求的事业吗?
而刘备是个人野心家,他积极参加了宫廷政变的组织和预谋,他还打着衣带诏的旗号,以征袁术为名,骗取了曹操的五万人马,在徐州独树一帜和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刘备在朝廷的第一个职务是曹操保荐的,当上了 左将军、宜城亭候,曹操待他是——出则同舆,食则同器。寝同席,
刘备却丝毫没有报答曹操。 反而将赏识他的恩人当做了夺取皇帝宝座的仇敌。
以后的刘备不但巧取豪夺同族兄弟刘璋的城池,土地。也觊觎收留他的恩人刘表的地盘。他长期分裂国家,早有取代汉献帝的野心。
从刘备先后投靠多人,后又多次闹翻来看,刘备所持有的信义和忠诚就值得怀疑。我们在这里简略看一下刘备的发展轨迹:
四、 诸葛亮怎么看刘备
刘备28岁起兵前,不过是个走街串巷地小摊贩、织席贩履,卖草鞋,可能会一些武艺、读过一些书。和关羽、张飞结拜以后靠拉民团,镇压农民起义混进了官方的军队。那时候的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
他先后投靠过吕布,投靠过袁绍,最后是曹操将他介绍、推荐给了东汉的末代皇帝,才使他有了所谓的皇叔的身份。
摘录:次日,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这其中汉献帝也有拉拢刘备,达到利用的意思。)
诸葛亮常自比管乐。
管仲和乐毅都是战国时的名将,名将和名相辅佐的都是当时著名的国君。齐桓公和燕昭王都能够雄霸天下,就是因为有管仲和乐毅这样的天下奇才。那么诸葛亮自视如此之高,怎么会看上没有寸土立脚之地和以雇佣军为生,替别人打仗的刘备呢?
刘备起兵之初投靠县尉邹靖,然后又追随公孙赞,再然后就是替陶谦解徐州之围,陶谦死后,非常偶然地做了徐州之主。后来和吕布结盟,再然后就是和曹操搞到了一起,白门楼上杀了曾经是自己结拜兄弟地吕布,其后又投奔袁绍攻打曹操。和袁绍闹翻之后又逃奔刘表。到了刘表那里又和刘表有了龃龉,也就是这时候他听说了诸葛亮的大名。
按《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描述,刘备此时在新野已经驻扎了六年,到荆州以后生的儿子刘禅也已经五岁,诸葛亮并没有和刘备发生任何关系。长达五年的时间他们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所以刘备和关羽并不是十分地信任过诸葛亮。
据《三国志》记载 :
诸葛亮曾经去求见刘备,也许两个人互不欣赏,并没有达成合作。后来诸葛亮虽然加入了刘备集团,在刘备那里并没有任何职务,而是长期做后勤工作,训练民兵。到了赤壁大战以后,刘备才封已经开始建功立业的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个军师、总参谋长职位。
这些对于曾经自诩为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我想让大家去想象。我就不再妄加猜测了。
诸葛亮是刘表的外甥女婿,刘备是刘表的同宗兄弟,坐上宾。在六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联系。或互不知名也说不过去。
但是,诸葛亮和刘表的长子刘崎是姨表兄弟,他们的关系在《三国演义》里竟然也十分生疏。
这就说明诸葛亮不求闻达与诸候是可信的。那么皇帝那里他想不想闻达呢?中央政府请他出山呢?
他并没有说不求闻达与天下,闻达与王侯呀?
诸侯不过就是郡守一极,不过是崔州平、石广元等人应该取得的职务。三国演义里对此是有明确描述的。
摘录。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古
孔明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进刺史,郡守。
他自比管中、乐毅,等的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一天呐!他对狼奔豚突到处流窜地刘备肯定是没有任何感觉。这一点我们从诸葛亮起床之后的亮相就清楚地看到了。这就是刘备在诸葛亮心中的评价。
五、 曹操和刘备
曹操曾经是十分欣赏刘备的,温酒斩华雄时、是曹操力排众议给了关羽出人头地的机会,又是他的巧妙周旋,才使刘、关、张免于被袁术赶出十八路诸侯的中军大帐。
(节 :张飞便要上马,乘势抢关。袁术大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泼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我赶出帐去!”曹操曰:“既是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汝等待用一县令,我回避便了。”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选)
一 人大呼而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某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乱棒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广学,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诛亦未迟。”袁绍曰:“不然。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吾等如何见人?”曹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某曰:“如不胜,请斩我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某饮了上马。关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寨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史官有诗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鼕鼕。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还是曹操听刘备叙述自己曾经丢盔弃甲,匹马逃难时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且说玄德匹马逃难,正行间,背后一人赶至,视之乃孙乾也。玄德曰:“吾今两弟不知存亡,妻小失散,为之奈何?”孙乾曰:“不若且投曹操,以图后计。”玄德依言,寻小路投许都。途次绝粮,尝往村中求食。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值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伤感,洒泪上马。刘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随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远行。”玄德称谢而别,取路出梁城。忽见尘头蔽日,一彪大军来到。玄德知是曹操之军,同孙乾径至中军旗下,与曹操相见,具说失沛城、散二弟、陷妻小之事。操亦为之下泪。又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主
曹操知道刘备是个有能力而暂时不得势的英雄。所以才坐同席、出同舆,才有青梅煮酒论英雄,表奏刘备当上了左将军。那么刘备有什么资格当左将军吗?
结论是否定的。是曹操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了刘备。
那么刘备是怎么报答曹操的呢?许田打围时关羽就要谋杀曹操。只不过因为时机不成熟,刘备恐怕祸及己身才及时阻止了关羽的卤莽行为。关羽为什么要杀曹操我们以后再讲。那么刘备为什么阻止关羽杀曹操?他们不是不共戴天吗?
为了汉家天下,杀了曹操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那么好的时机面前,刘备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杀曹操只是因为刘备自己当时没有势力独霸天下。没有取代汉献帝的势力、理由和时机。他深谋远虑,心中最大的敌人和目标是汉献帝。
他的终极理想是取汉献帝、而代之,自己坐天下。
在没有势力、羽翼未丰之时,留下曹操削弱汉献帝的势力,给自己增加独树一帜的口实有什么不好吗?所以刘备接受衣带昭而没有参加政变,华容道上刘备才默许了关羽放掉曹操。这样一统计,刘备起码有三次能够杀掉曹操而没有行动。
在衣带昭政变中,刘备是重要参与者,他没有积极的做些什么。而是静默地观察和选择时机,他知道无论政变是否成功对于他都是弊大于利。重要的是积聚自己的势力,扩张影响,捞取良好的声誉。所以后来刘备就骗取了曹操的五万人马,去征早有芥蒂的袁术,斩了车胄夺取了徐州,有了根据地之后,刘备才正式开始和曹操的分庭抗礼。
结论:刘备和曹操的关系是互相利用,又互相欣赏的关系。而诸葛亮则心仪曹操,即有英雄相惜,也有封建知识分子,崇尚正统的观念.同时为朝廷、为国家和曹操建功立业的基础,也最为完备。
毕竟曹操和刘姓皇帝在一起。是正统的中央政府。而刘备只是打着讨逆旗号的割据地方的小军阀。所以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当然看的出,刘备的真心是独树一帜,为自己打天下的野心家,但是诸葛亮和中央朝廷相隔遥远,在军阀混战、战火频频的条件下,交通又十分不便,两位当代英雄始终没有机会见面.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那麽怎样证明这一点呢.
请看揭秘三国——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