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清朝晚期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她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她是大清王朝1882年——1908年间的实际统治者。在她统治的27年里中国失去了大片的国土、和国家利益。她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清朝所有统治者中最显著的一位。中国历史上,人们提到她的名字,往往联想到无能、无知、愚昧、败家子儿等贬义词。
出身
慈禧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正史记载:慈禧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野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甘肃兰州说、有浙江乍浦说、有内蒙古呼和浩特说、有安徽芜湖说、还有山西长治说。
在诸多种野史的说法中,有关“山西长治”说,是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和上秦村的村民众所周知的,说:慈禧是个丫鬟出身。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和上秦村的村民们都认定慈禧是他们那里出身的。因为家庭遭变故,慈禧在幼年被卖到了潞安府。
很难想象,全村的老人们集体合谋:“咱们来编造个谎话吧,就说慈禧是咱们的亲戚。就她了哈!咱们认祖归宗。”说这样的谎话对他们没有好处(除非是闹拳民那会儿);而且慈禧那家伙又不是什么好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好人多的是,想要说谎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好人呢?所以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和上秦村的村民们众口一词、众所周知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证据。
曾经服侍过慈禧的御前女官的容龄在1957年出版的《清宫琐记》中写道:慈禧,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于潞安府衙西花厅。
这些毫不相干、毫无关联的人却有着同样的说法。山西长治县上秦村的宋家甚至有物证——牛皮夹子为证,牛皮夹子的内侧有火烫表格、右侧印着帝后的生辰,左侧是他们的忌日要求按时祭祀。经专家鉴定这个牛皮夹子为光绪年间制品,是皇家之物,并非伪造。怎么能无视这些确确实实存在的证据呢。
的确,慈禧的为人处事、行为方式不像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小姐的做派。《宫女谈往录》中,说到慈禧被八国联军追杀,在西逃路上,荒郊野外老太后要解溲她果断地说:“就在野地里庄家密的地方,人围起来!”没有便纸,只好用野麻的叶子权且代替了。
如果没有在田间生活过,不是出身在农村,大家闺秀出身的人是做不出这样“最英明的决定”。
很多书都说慈禧小的时候生活极其窘迫,曾经因为家境贫寒,给有丧事的人家家里当过号丧女子(据说老北京有一民俗,有号丧的女子,也叫丧娘,如果有哪家家里死人了,丧家经常雇请她们助哀。慈禧嗓音洪亮,又能歌、又能哭,于是,就当上了号丧女子,入宫之前她就干过这种行当)。
慈禧后来成为太后之后,也曾经以过来人的口吻教训太监,说什么:追忆往事,家中生活甚感困难,她曾为人家代做袜底,得些零用钱添补家用。并“谆谆教诲”太监们:“我今贵为国母,尚不忘昔年的窘困之时。你们身为太监,出身微寒,幸沾国恩,万不可忘掉贫贱之时而生骄心。”之云云。
按照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和上秦村的村民众所周知的说法:慈禧是丫鬟出身。据说她原本姓王,叫王小慊,生下来她亲妈就死了,由于家庭贫困,她父亲把她送给了一家家境较好的宋家,宋家给她起名叫宋龄娥。她12岁那年宋家败落了,之后,这家人便把她卖给了山西潞安府当丫鬟,后来惠徵家收养她做女儿,以便代替自己的亲生女儿到宫中当宫女子。慈禧13、4岁的时候,是道光年间,道光皇帝老了,不需要再选什么秀女、招什么嫔妃。谁也没法预测老皇帝什么时候死,他的皇子们又没到婚配年龄。八旗女子有义务到宫中当差,如果碰到这时候进宫,只有当宫女子、伺候主子的份儿。这样的话,进宫当差的女子命运是很悲惨的、前途渺茫。伺候主子伺候得不好,在宫中被打死也是有可能的;更可怕的是主子一怒之下,连整个家族都要倒霉受牵连,那就糟了。八旗官员家他们自家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自己尚且还要别人伺候,怎有能力伺候别人。所以,八旗子弟家往往采取收养丫鬟代替自家女儿进宫当差的办法敷衍义务。估计慈禧就属于这种情况。
入宫
慈禧不是咸丰二年(1852年)选秀入宫,可能要早一些。怀疑理由:一、溥仪说她原来是个宫女。二、宫廷档案中找不到咸丰二年慈禧选秀、被封为贵人的任何资料。三、按正史记载,慈禧进宫时17岁,年龄太大,都快超龄了。
慈禧入宫时是宫女子身份,而不是正史记载的“贵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说:“慈禧原来只是个宫女,后来生了孩子,才被封为贵妃”。
溥仪与慈禧无仇,他没有必要损她。当慈禧陵墓被盗时,溥仪曾经好痛心,并亲自带人收拾坟墓。其次,入宫,即刻被封为贵人,以慈禧的出身也不太可能占居这样的内庭的位置。她的父亲只是个担任笔帖式的低级官员。看看同治、光绪的后妃们的身份就能知道,选择后妃的条件是有潜规则的,必须是高官的女儿、甚至是皇亲国戚。在宫廷档案中存有慈禧被封为贵妃的金册子、也存有她的妹妹被选为秀女的表格和资料,但是没有慈禧进宫时被封为贵人的任何证据,估计根本就是一个谎言,是后来她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篡改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也许溥仪说的话才是对的。
《清皇室四谱》是这样记载:“(慈禧)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这话是说:咸丰六年三月(1856年4月)慈禧生皇子(就是后来的同治帝)。生皇子之后立即晋升为懿妃,这年的十二月行册封礼。咸丰七年十二月晋升为懿贵妃。
宫廷档案中的记载说:咸丰四年的时候,蘭贵人晋封为懿嫔(这个记录就是个纸条,夹在档案里。这就很值得怀疑,有可能是后来塞进档案中的)。按照溥仪的说法,慈禧没有被封为懿嫔这一经历。
其实《宫廷档案》和《清皇室四谱》里的记载都是谎言。《清皇室四谱》的记载是别人替她说的谎话;《宫廷档案》里的话则是她自己说的谎话。自己说的谎言比别人说的谎话更加完美;别人替她说的谎话要相对客观一些。
从《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就能看出,溥仪说的话是真的。咸丰六年到七年,慈禧从第五级的嫔,到了第四级的妃,然后又高升到第三级的贵妃,慈禧只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虽然《清皇室四谱》中说:慈禧有嫔、妃、到贵妃的经历,但这一经历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从怀孕到生产的这一段时间),慈禧的怀孕给咸丰帝带来惊喜。一个后宫的女人只有生下皇子才是最大的功劳,才有可能晋升得这样迅速。溥仪说的话是真的。
另外,还有一个证据,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姐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皆备选。……八旗挑选秀女,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指婚,或为亲郡王或亲郡王之子指婚,典礼各有等差,而挑 选 之 制 则 无 异。”这段记载是说:清朝挑选秀女有一个制度:在旗人之中,皇后及妃嫔的亲姐妹和下嫁的公主的女儿不在被选秀之列。
慈禧的妹妹(醇亲王福晋)是咸丰五年(1855年)被选为秀女,按照“正史”的记载:慈禧生儿子之前,咸丰四年的时候慈禧已经晋升为懿嫔了。
如果真像正史记载的那样,咸丰四年慈禧如果已经是懿嫔(属于内廷主位),那么次年咸丰五年,慈禧的妹妹就不在选秀的被选之列,不可能被选为秀女。事情的真相应该就是像溥仪说的那样,慈禧是因为生了孩子,咸丰六年(1856年)慈禧生的儿子同治皇帝出生。才被封为贵妃的。之前,咸丰五年的时候,慈禧还只是一个宫女,她的妹妹在选秀时,才不会因为慈禧身份是“内廷主位之亲姐妹”而免挑。
慈禧的生活履历并不是像“正史”记载的那样:咸丰二年进宫是贵人、咸丰四年晋升为懿嫔、咸丰六年又成了妃、咸丰七年被封为贵妃。慈禧是由一个宫女直接升为贵妃。她的经历不是:贵人、嫔、妃、贵妃的经历。这些宫廷档案的记载是慈禧的谎言。
所谓《正史》就是当权者的说法,当权者中有诚实的人、有不诚实的人,那不诚实的人说的话难道也能信吗。
有的书介绍储秀宫的时候这样说:“清末慈禧以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后,从被封为兰贵人开始,直到成为太后以前一直住在储秀宫,她的儿子载淳(同治帝)也是生在这里…….”从这句话也能看出问题,储秀宫位居西六宫首位,与东六宫的钟粹宫并列,钟粹宫一般是皇后住居,储秀宫是皇宫里后宫二把手住居的居所。作为贵妃,慈禧当然是有资格住居;可是一个贵人怎么可能有资格住储秀宫呢?只有一个解释:作为宫女的她(当时的慈禧)怀孕了。皇后给她讨了个贵人的封号,孩子出生之后,她被封为贵妃。为了掩盖这段不光彩的事实,慈禧篡改了历史资料。
那么,读者会问:珍妃和瑾妃不是亲姐妹吗?是的,珍妃和瑾妃是亲姐妹,不光是她们俩是,慈禧为光绪帝选后妃的时候,有五个人:一个是慈禧的侄女(即后来的隆裕皇后)、其次是珍妃和瑾妃、另外还有两个备选的也是亲姐妹。慈禧就是要故意这样安排,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圆谎。
在宫廷档案中慈禧造假的行为非常明显,最能证明她作假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光绪帝的病历。清宫档案中,光绪的脉案和药方,都证明光绪一生身体虚弱,去世属正常死亡,并非慈禧等所谋杀。可是,凭借当今高科技技术检测出来的结果却证明所有的这些话都是谎言。所以,宫廷档案是不可信的。
慈禧的性格
我想问问大家,诸位觉得慈禧美吗?给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慈禧写真记》中说她怎么怎么的美,幸好有许多遗留下来的老照片,否则,还不一定把我们骗得有多惨。在那些照片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毫无品味可言、庸俗不堪、俗不可耐的老女人。那头上戴的、肩上披的、胸前挂的、手腕上、手指上套的,坐在那里像一堆金山。连脚穿的鞋子上都镶满珍珠和美玉。
慈禧似乎对自己的打扮还十分得意,她炫耀自己很注意细节,什么“翡翠蝴蝶太绿了,盖过了袍子的颜色,得换上珍珠鹳”。吩咐德龄到珠宝房里把35号盒子里的那只珍珠鹳拿来。
慈禧的长相,嘴和下巴还不是最丑的部位,长得最丑的是她的肩,但她自己不明白这一点,她特别珍爱一件像渔网一样的披肩,是用3500粒珍珠穿成的并点缀以美玉。她披上这件披肩留下好几张老照片,说明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着“美”。如果是一个有品味的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她会尽量淡化这个部位的打扮。可是慈禧却不是这样,她的打扮更加夸大了她身体最丑的部位,她只是一个劲儿的堆砌珍珠和美玉,那不是打扮。
一般人如果在正式场合总是弓背耸肩说明这个人不大方、不自信、有萎缩心理。从照片来看慈禧正是这样。
女画家卡尔难道看不出来这些吗?她之所以说慈禧美,说明她有生存意思,试想,卡尔要是说出真话并写在她的书里,那么今后有哪位有钱人还敢?请她为他们画像呢!她岂不是要失去工作了?。
德龄评价慈禧说:“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卓越、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显然是阿谀之词。慈禧年轻的时候她没见过,只是听说。德龄还说:“太后走上大殿,召见大臣的时候一点也不怯场” 。很难想象,慈禧弓背耸肩地坐着的姿势,“不怯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味道。
当然慈禧的长相不丑,据德龄讲:她对色彩的感觉不错。这有助于她挑选服装。当她还只是贵人、贵妃的时候呢,手头又还没有那么多诸如珍珠、美玉之类的宝贝,这反而对她十分有利,要不然她会全部把它们戴在头上、挂在身上,那样子就惨了。
那么,慈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的书说:慈禧“年十六时,五经成诵,通满文,廿四史亦浏览。”这都是些屁话。慈禧是垂帘听政之后才开始恶补文化知识(认识了几个字而已),晚年有了闲暇才会在睡觉前听一听有文化的太监读一读五经或廿四史之类的书;至于说她“通满文”,这样的话则纯属瞎掰,根据熟知她、见过她的人讲:她压根儿不认识满文。
慈禧的性格做个很恰当的比喻,她和小说《红楼梦》中的赵姨娘一个样。
慈禧与《红楼梦》中的人物赵姨娘有什么关系?表面看,确实是扯不上关系,但是她们俩 有着本质上的相像。赵姨娘是个泼妇、毒辣、用“魇魔法”害人;
慈禧也是一个泼妇、阴毒、她身边的人与她有权利之争的慈安、光绪帝、珍妃等人和她有利害冲突的人都死的不明不白。
可是,近些年来又有人说: “慈禧是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应该不是。她就像小说《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是个无能的人,地位卑微、到处遭人白眼,谁都不把她当会事儿,直到慈安死去,这种状况才彻底改变。《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他以自己为原形,小说基本上写的就是他自己和他的家族的事情,里面的人物多数都确有其人。小说中的赵姨娘是个令人讨厌的形象,但仅仅这个讨厌的形象曹雪芹不至于那么恨她,一定是她做出了有损曹家的利益的事情,伤害了曹雪芹的家族,曹雪芹才会如此憎恨她、厌恶她。《红楼梦》中的每一个角色,曹雪芹写他们的时候都是平心而论,有缺点、有优点、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唯独这位赵姨娘是个另类,在曹雪芹的笔下,她简直是个怪物、恶魔。
有很多《红》学专家喜欢探轶《红楼梦》的八十回后的结果,因为小说到此就被弄丢失了,之后的内容是别人续写的,不是曹雪芹的原著。人们猜想,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究竟怎样结局才能与前八十回的内容对榫呢?其实,晚清真实的历史现实就与小说《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的内容对榫。晚清的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原著的《红楼梦》。
可以肯定《石头记》也就是原著《红楼梦》里的八十回后中有这样的情节:老太太、王 夫人都死了、王熙凤也被休了。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由赵姨娘当家,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整个大家族乱套了,赵姨娘一定是像王熙凤曾经对待她那样,用更加恶劣的态度和手段对待王熙凤和家族中的其他人。她又不懂得劳动,一定是把房产卖掉,到当铺当掉家当,家当被典当完、坐吃山空,诸子孙流散,在《红楼梦》原本的八十回后中,一定有这样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慈禧是个大当家,她的家当是国土、和百姓的利益。
《红楼梦》早期的抄本有批语说到探春的能力时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贾府失败,诸子孙必不至流散也。”指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这一章的事情。如果由探春这样的人持家,她会懂得利用大观园的一草一木来维持家计,用探春自己的话来讲:“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她是懂得用劳动的办法来赚钱、是个会持家的人;而不是到当铺当掉家当的人。至少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强人。
和赵姨娘变卖家产是同一个性质,慈禧时不时的,割地、赔款,引来八国联军入侵,然后西逃,这是什么政治强人?当然不是!这是窝囊废。是败家子儿。
慈禧和赵姨娘一样,都是无知、无能之辈,正是由于她们的无知无能,才导致她们做出来的事情危害到了她们所属的“家”或“国家”。慈禧的罪过,其根源就在于她的能力和她的地位不相匹配。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通过研究慈禧也许能知道某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知道一些与她打过交道的列强的阴谋,一些针对中国的阴谋。这很重要。
参照:华文出版社新出版的《太后独当国》,作者:李金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