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翰墨朦胧现风骨

时间:2015/2/23 作者: 白头翁 热度: 82320

(文艺评论)

 

翰墨朦胧现风骨

■  文 白头翁

 

近蒙慕空先生赐读所著《慕空书画》一书付印稿,先睹为快之余不禁击案惊呼:数载未晤,先生刚烈执着的秉性丝毫未改,而画风、画境、画技却日上层楼,满纸翰墨已尽现一派大家气度矣!

 

个性鲜明的画家

     慕空先生自幼生长在具有醇厚文化底蕴的七朝古都开封。故乡那谈吐文雅的艺术家、翰墨溢香的书画店、历尽沧桑的古城墙、充满传奇的小胡同,给了他艺术的薰陶和创作的灵性,引导他从少年时代就步入艺术殿堂——考入艺术学校攻读美术专业。而古朴的乡情民风,多年的军旅生涯,又造就了他不为物拘,不为时囿;不受功利干扰,不受时尚诱惑;敢于逆向思维,敢于叛经离道的刚烈、直爽、果断、执着的性格。这种性格既主宰着他的生活轨迹,也影响着他的艺术生涯。

在生活的道路上慕空是一个古道热肠而又甘于淡泊的人。为了素不相识的灾区人民和前线将士,他多次举办美术作品现场义卖活动。严冬在街头作画手脚皆被冻伤,盛夏在烈日下挥毫曾中暑晕倒被人抬回家中,而义卖所得款项以及出版第一本画册的稿费他全部捐出,当地政府为其记功嘉奖,并授予“人民画家”的光荣称号。

然而在鲜花、掌声、请柬、职位频然而至之际,年近五十岁、弟子近百名、时任群艺馆长、由于举办个人牡丹画展而名震中原的慕空却决然地做出一连串令人目瞪口呆的举动,先是抛开名利地位,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到北京画院进行为期两年的进修研习,师从石齐先生潜心钻研国画艺术;继而抛开社交俗务,定居深圳专心绘画,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职业画家。虽然生活清贫寂寞,其精神境界、理论水平和笔墨技法却日渐丰富起来。

在艺术的道路上慕空是一个尊重传统而又勇于探索的人。其艺术生涯大体可分为“打基础”、“露头角”、“再深造”、“出成果”四个阶段:

慕空十岁起开始学画,四十岁搞个展、出专辑,其间扎扎实实打了三十年基础。无论在艺校学习美术、在部队当宣传干部、在群艺馆当业务领导,他一直坚持临摩、写生、构思、创作,每天挥毫不止,在艺术之海中畅游忘返。

幕空先生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擅写意牡丹,他先后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地举办个人牡丹画展,其后.又出版《写意牡丹画法》一书.由于用笔大度、章法考究、色墨华丽、雅俗共赏,其写意牡丹深得中原人民的喜爱,博得“牡丹张”的雅号。

然而在人们认为其已经功成名就,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情况下,慕空本人却清醒地认识到“学海无涯”,虔心拜在久已仰慕的石齐老师门下进行深造。

在石齐先生“三象(具象、印象、抽象)并融”、“诸法磨合”理论和技法启迪下,慕空积极探索“中国朦胧画”的理论与实践,于二十世纪末终于创出自成一格的独特画风。

 

深邃朦胧的画境

    近年来,幕空美术作品的题材从以象征“富贵”的牡丹为主变为以显示“傲骨”的梅花为主,其情趣品位的升华已可见一斑。而细读慕空近期作品,感到画中怪异与正统并举,霸悍与清秀共存,蕴含着一股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使观众在心灵和视觉受到猛烈冲击的同时,又不由得耐下性子去细细观看品味,这大概是因为其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有机结合所造就的画境,显现出深邃的哲学观念和超凡的美术意境的缘故吧。

“追求朦胧,意境含蓄”是慕空画境的一大特点。茫茫宇宙,唯其朦胧才更令人神往。朦胧是一种内在美,它的包容和隐藏给人以柔和深幽之感;朦胧是一种净化美,它的含蓄和遮掩弱化了物象的瑕疵和缺陷,使人感觉更加完美;朦胧是一种诱惑美,越是看不清的东西使人越想看清,因而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朦胧是一种诗意美,它不仅耐人寻味,而且饱含见仁见智的灵气,使观者有想像的幻化空间;朦胧是一种大器美,由于省略了许多陈杂琐碎的物象,使作品更具大家风范。慕空正是理解了朦胧在艺术中非同寻常的地位作用,因而在各类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中不断探索,日益加强画面的朦胧个性,逐步形成了朦胧画派的画风特点。

慕空的朦胧画,有的主题朦胧如:花鸟画《辉煌如故》从表面看只是一幅枯干绽新枝的梅花图,通过刚柔枯嫩的对比给人以美的感受,实则是通过梅花在前辈化石般遗骨旁茁壮生长,来表达对生生不息的民族生命力的崇敬心情,面对画面和画题要仔细品味才能豁然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的笔墨朦胧,如山水画《天涛滚滚》,粗看之下,只见满纸墨色团团,泼墨之中间有皱擦,简直不知所绘何物,然而细看之后,那种山岚滚滚,风起云涌,群雁急飞的山景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有的构图朦胧,如《披玉图》,乍看只觉满纸深浅不同的横道、竖道、粗道、细道,层层叠叠、相互交叉,看似没有什么章法,但平心静气地看上一阵,理清各种物象的关系后,那层层乱石、排排冰挂、棵棵古梅,交错相映,跃然目中,使人不由得对那艰苦环境中傲然怒放的梅花生出钦佩之情。还有不少画的主题、构图、笔墨全在朦胧之中就更耐人寻味。

“崇尚自然、物中寓情”是慕空画境的又一特点。出于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行为的厌恶,慕空对未受侵蚀的纯净自然环境情有独钟,他近年的作品喜欢避开人类生活痕迹,再现幽静、广邃、旷古的原始生态,时常描绘空谷草木、野岭禽兽、险峰松柏,尤其钟爱山中寒梅,尽情抒发着个人的灵感。

他笔下的梅花有的栖身于万里晴空之下;有的婷立于茫茫雪原之上;有的傲立在狂风暴雪之中;有的被薄雪轻霜半遮半盖,犹如闺房酣睡的少女;有的玉雪如纱从树梢飘洒而下,恰似身披婚纱的娇娘;有的浑身冰甲雪盔,虬枝亘空而出,英姿洒爽的神态使人油然想到挥戈向敌的花木兰;还有的被他移植到地球严寒的两极地带,朵朵梅花在冰天雪地渺无人烟的圣洁之地仿佛一盏盏五彩的神灯;更有甚者是把梅花送进浩瀚广袤的宇宙空间,成为太空《第一芳客》去《醉探世界心》,这种空灵的境界和极致的想像力真可谓前无古人。

 为了诠释自己的生存感受,他还把梅花与恶劣环境的抗争程度由古人描绘的“笑对冰雪不低头”的“被动承受”境界发展到“粉碎冰枷争自由”的“主动出击”境界,如《冲破》的画面将梅花四周的冰雪设计呈分裂放射状,赋予梅花为摆脱冰雪束缚而将冰枷挣裂破碎的时代精神,令人看了耳目一新且意气顿起。

 

独辟蹊径的画技

      为了适应特殊的绘画意境特别是营造“朦胧”效果的创作需求,慕空在绘画用纸、笔墨、构图、造型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独辟蹊径的国画技法。

     在绘画用纸上,他采用了很多新方法,如:采用“皱纸法”,先将画纸搓揉后展开使其出现大量皱折,再在皱纸上作画,形成一种特殊的皱法纹理;采用“背纸法”,在较厚的宣纸(如:夹宣)上作画,翻过来托裱,似透非透的墨色给人以朦胧别致的感觉;采用“矾纸法”,先用胶矾在画纸上画出预定的肌理然后作画,表现冰川、冰挂效果极佳;采用“蒙纸法”,作品完成之后用极薄的宣纸蒙在画的正面托芯,使画面呈现迷蒙效果;采用“命纸法”,先在命纸上绘上若干较虚且简的画材然后再托芯,命纸上的内容隐隐约约透过画纸衬托主画面,显示出虚灵飘渺的奇效;采用“两面用纸法”,在画纸两面交替作业,形成丰富而迷离的浑化效果……。

      在笔墨运用上,他对墨色有时“虚化”、“淡化”,尽可能将画材虚化处理使之呈朦胧虚淡状态;有时“变幻色相”,将画材色彩适度变幻,进行夸张处理,给人以新鲜感;有时以“幽暗遮掩”,使小生物(鸟、虫等)与幽暗的大背景色相接近,使人感到若有若无;有时进行“按印处理”,先将花朵、枝干等画材画在辅助纸上,再迅速将画纸覆在辅助画面上用手按压,使辅助纸上的画印到画纸上,形成模糊、残缺、拙厚、朦胧的特殊效果。为了表现狂风呼呼、.细雨蒙蒙、繁花点点、落红纷纷等不同的意境,他在用笔上采用揉、拓、甩、崩、弹、洒、泼等不同的手法,有时甚至用皱纸蹭、用手指抹……。

    在结构处理上,他有的采用“不定界”手法,使画面里的某些画材界定不分明,对表现不易反映的物象(如“风”)或营造协调统一的意境大有稗益,如在《飞珠迸玉劈天来》中,风、雪、树三者浑然难分,从上到下交融而成,形成很强的感染力;有的采用“组势”手法,将画面中的画材精心组合以强化虚实、力度和层次,形成或凝重、或灵透、或参差的整体效果;有的采用“以虚衬实”的手法,整个画面虽然很满,但写实清晰的部分少,虚谈模糊的部分大,即可突出主题部分,又使整个画面产生虚化迷离的类似于摄影运用大光圈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在画材造型上,慕空也敢于走自己的道路。他时常对画材的造型适度改变,使人不易辩认而又不离其宗,在确定物象的同时显现出神奇的韵味。如梅花的传统画法大都表现五瓣单层的花朵,谓之“五福临门”,且主张棵稀枝瘦以反映孤傲清高的情调。而慕空笔下的梅花却不仅复瓣多层而且棵密枝肥,那密密的梅林、似火的红花使人油然而生奋发向上的激情。

凡是成功的艺术家,都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成熟期的作品具有风格新、难度高、韵味浓三大特征。慕空先生的近期作品已经进入成熟期,正如石齐先生对他评价的那样:“他集传统笔墨、自然形态、写真感受、表现特技于一身,开拓了自身绘画语言、绘画式样,清楚地与人拉开了距离,初步形成了朦胧派的画风特色。在改革开放深入之际,他的新风格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丰富性和现代性起到了鸣锣击鼓的作用”。

我们期待着慕空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期待着慕空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成就。

 

      (本文为《慕空书画》一书之“跋”并刊登于香港《华夏之子》杂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