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吓死人的“写真实 ”
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写作文时,老师总叫我们写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同学们实在想不出哪天的啥事有意义,只好吃柳条拉筐子——肚儿里编。赵小英写的是前几天贫农大爷孙富贵去赶集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自己将他扶起来送回了家……老师一看,这也太离谱了!孙富贵瘫在病床上已经快两年了,他还能去赶集?再看陆家远的作文,是捡了五分钱交给了警察叔叔。老师一看就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摇头。原来,我们那里是一个偏僻的丘陵山村,要把五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起码得翻山越岭走百十里地到县城,才有可能找到一位警察。
于是老师放弃了“有意义”,转而叫我们“写真实”。他反复教导我们,一定要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事情,别管是啥事,大家都要大胆写,写得越真实越好,越能得高分,考初中才越有把握。
同学们都很听老师的话,绞尽脑汁地写真实的事情。
到了晚上老师批改作文,满心希望同学们都有很大提高。
翻开最上边一本,题目是《爱社如家的生产队长》,开始写得挺好,这个队长如何负责任,管社员管得很严等等,可是看着看着,老师皱起了眉,原来下边写的是这位队长半夜打开生产队的粮仓往自己家背粮食之类的“爱社如家”……
翻开第二本,题目是《记我的妈妈》,老师刚看了几眼就大惊失色,这位名叫小菊的同学在作文里写道,自己两岁失去了父亲,家里只剩下她和妈妈,多亏小柱子她爸爸经常去照顾,有时候天晚了,小柱子她爸爸还不顾小柱子她妈妈在家生病,非常“舍己为人”地住在小菊她们家,后来,妈妈生了个小弟弟,可惜送了人……
翻开第三本,老师吓得目瞪口呆,竟然写的是本校的校长在家里经常打骂八十岁老父亲的“光荣事迹”……
再看其他作文,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的写生产队的粮食囤,上边是玉米粒儿,下边是玉米棒槌,为的是应付上级来检查。有的写麦收的时候,贫下中农都趁夜间去偷生产队的麦子,只有地主富农家没去偷……老师越看越冒冷汗,赶紧把这些作文嚓嚓撕下来,放到煤油灯火焰上点着。
后来,老师再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换了说法:写作文不能不真实,也不能太真实,有的时候要真实,有的时候要虚假点……
如此一来,我们全班同学更糊涂,更不会写了。
二、“真好玩儿啊”
几十年以后,我也给孩子们教起了作文。我发现,现在的同学们虽然经常看电视、上电脑,书包里的书也更多了,增加了许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写起作文来,并不比我们小时候强。有一位四年级的同学张小伟,不管面对什么题目,都只用三五句话便可对付,而且结尾都是“真好玩啊”!在《有意义的一天》里,他写道“今天很有意义,早晨起来上学,放了学回家吃饭,然后看海绵宝宝,今天真好玩儿啊”如果题目是《我的同桌》,他便提笔一挥“我的同桌李国安学习很好,放了学赔我玩‘穿越火线’,我们玩得很高兴,穿越火线真好玩啊!”就连写《看升国旗》这样庄严的题材也不例外:“我跟老爸老妈在天安门看升国旗,看的人很多,国旗一会儿升起来了,我们就走了,看升国旗真好玩啊”!
我虽然欣赏张小伟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但还是建议他适当作些变动,不能老是“真好玩啊”。 很快,张小伟的作文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只见他写道:“今天我和刘安娜玩‘过家家’,我们兴高采烈地玩儿了一下午,过家家一点也不好玩儿”!
三、雷人的比喻
许多同学写的作文都像是一篇篇流水帐,有一位名叫孟亚芳的五年级同学,写了一篇《我帮妈妈包饺子》,全文如下:“星期天,我帮妈妈包饺子。我们从面袋里取出面来,倒上水,和成面团,拉成很长的长条,压成饺子皮,放上馅,包成饺子,下到锅里,盛到碗里, 然后就大吃起来了。”看了她的作文,我告诉同学们,如果用上一些比喻,情况就会大为改观。比如说:“我包出的饺子一个个儿都白白胖胖的,活像一群可爱的大白鸭……但是你们不要照抄我这段话,你们要用自己的比喻”
同学们听了我的话,纷纷改写作文。
经过修改,孟亚芳同学的作文成了这样:“……我包出的饺子有的像火车,有的像轮船,有的像灯塔,照耀着我们胜利远航……”
四、缺心眼儿的青蛙
有一位 名叫黄晓波的同学写了一篇《捉青蛙》,开头还可以,写他怎样在池塘边的草地上听到了青蛙叫声,怎样用双手捕捉,还算绘声绘色。然而再往下就出了问题,他说,那只青蛙一蹦蹦到了他的领口里,在他的肚皮上乱咬,将他咬得遍体鳞伤……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捉过青蛙没?他摇了摇头。我说我知道你就没捉过。青蛙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它是很聪明的动物,它会赶快逃命,跳到池塘里,潜入水底下,哪会反而往你衣服里钻。
黄晓波很快进行了修改,我接过他的作文本一看,只增加了一句话:“我那天捉的那只青蛙有点缺心眼儿,他竟然不顾死活,朝我猛扑过来,一下钻进了我的领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