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欢会3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联欢会得到迅速不断的丰富而彰显“春晚”这个名称一直在延续使用,它应该是启蒙阶段顺应而生的一个乳名吧。咋懵懂听来,无所事事,但细细嚼来,觉得这个名称,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行状况,它完全没有民族文化的品位,越回味越让人坐立不安地疾首忧心。
其一、“晚”字出节不吉利,有违传统风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是文明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辉煌结晶;它有着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系列的具体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春:代表着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发展、兴盛的状态意思。正置“春”临时,岂可言“晚”语。就是乡下农户之家的普通喜庆活动,“晚”字作为主要用语都是回避不用的。因为晚的寓意是指事物临近终了,一切都大势已去,是个没有前景的兆意。国家民政部有明文规定:“对传统节日的举办活动一定要尊重风俗习惯。”“除夕”是春节的高潮期,“守岁”、“迎春”是春节高潮期的顶峰,是几千年来一直沿续至今的最神圣、最高尚的民族活动;是中华文明最集中、最高度的表现时刻;非吉非喜等类的话语是禁止使用的,作为全民族最传统的重大时刻、重大文明活动的名称而言在这么显要的位置上,就更要遵重和遵循优秀的基本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文明规则,不应该“晚”出轨了。
其二、“晚”淡了民族情感。春节联欢会可以是晚会,但是,晚会绝不等于春节联欢会。流传至今的“守岁”是人们守候新岁,迎接新春到来的慎重的神圣的民族恭迎活动,通过电视娱乐联欢是现阶段“守岁”的表现形式之一。很显然,它同一般性的娱乐活动在民族情感上的深厚内涵应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把春节联欢会归属于晚会的行列,是把民族的情感降格而淡化处理,把高涨的民族激情用于一般化来表示。现在的春节联欢会通过现代化的设施,电视台活动中心成为盛况空前的纽带和形象舞台,把台上台下和祖国的四面八方连为一体了。当民族大团结喜迎新春的澎湃春潮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之时,一齐跃进沸腾的海洋,滚滚激情的壮阔波澜在神州震荡。整个中华大地,春意融融酽酽,春息郁郁盈盈。作为一般的晚会能与之比拟吗?这仅仅是“晚”吗?人们盼春、望春、迎春、享春的迫切真情能够“晚”吗?人们向往的高兴的是人勤春早的新春依始,不是什么“晚”啊!而此时此刻的“晚”恰巧是人们所忌讳、所回避的东西,“晚”亵渎了民族对于“春”之高尚的情感啊!中华民族站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一年一度的迎春欢庆活动,其规模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当我们民族的激情处于惬意巅峰状态的时刻;当一场灿若星河奇葩绝艺共献的全民参与的迎春盛会,当一局春潮滚滚而来的壮丽恢弘的春情勃发之景,怎一个“晚”字了得?
其三、“晚”字忽视了历史传承的责任。春节,相传自西汉以来就举办庆祝活动。送旧迎新,它的实质是历史时刻的传递与承接。民族文明的薪火相传,文化精髓的脉络延伸,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春节联欢会是历史传承特殊时刻的表现载体,它凝聚着:昨天,历史的重托;今天,时代的担当;明天,未来的希望。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娱乐而娱乐的晚会。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弘扬和注入无限的生机。而“春晚”这个名称只不过是一幅对活动的简单描摹图称,是一个典型泛娱乐化时代的标记;它不是时代精神的自白和体现,它只是为“晚”而“晚”,不明确、不彰显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中心目的。面对当世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风云和刻不容缓的世界新格局,历史赋予新的民族责任和义务,民族的自立、自尊、自强,我们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固本拓新、居安思危,更要勇往直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忘乎所以的丢掉根本而“晚”啊!
其四、“晚”没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根基,是以充分挖掘内涵、力求含蓄、丰富、美观、用最佳值而予以至善的表现方法,艺术性的增强感召力,不局限于表的形式所表现的。春节,这一伟大时刻的“传”与“承”我们今天用什么样的文化态度,什么样的文化形式来表现?事关民族如何自己对待自己、对待历史、对待将来的一个盛大的民族事项。用一个“晚”字把这么丰富的内容简单化、庸俗化来表示,是自己鄙薄自己。“春”之渊博,是民族文化之精华的杰出代表之一,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让它“晚”之天壤啊!沐浴在先贤们汉字文化艺术的光辉之中,应该保持发挥和遵守汉字文化在运用上的隽永和潜在的表现圭臬。春节,作为全民族最大的节日,其规模、意义以及人们的情感等的内容该有多么的丰富,我们需要用代表民族先进文化的名称,来点燃整个民族激情的精神爝火。然而,怎么就用上这么个浅显苍白、吉兆反向、不中不西、非古滥今的“晚”名称,它把自己跟汉字雄居世界之林的深厚优秀文化底蕴全都“晚”没了。《中文国际》举办的春节联欢,其名称为:《四海同春》。为留守儿童的募捐活动叫:《春暖》。都是晚会的形式,这才是具有内涵层次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名称,优美、动听、感人。一个以古代思想和现代文明通过艺术完美组合的舞蹈《千手观音》,令世界震撼、瞩目。这些,才是引以自豪的民族文化在今天的典型代表。“春”、“晚”二字其本意就是圆凿方枘、背道而驰的,“何方圜之能周兮”?即使它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新的名词,用于春节这样重大的民族活动,在意境文理上是不通顺的,与活动的意义和民族风俗习惯也是不协调和不相适应的。蔽美造词,违背了先哲们神器(汉字)茂行,通六合、正乾坤、尚祥和等的正面使用宗旨。时至今日,《汉语大词典》收录了“粉丝”等新词语,而“晚”字的意义在原基础上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新变化。充其量“春晚”这种名称,它只能是非正式场所闲谈中的口语乳名罢了,完全缺失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优美元素的体现。
其五、“晚”没了爱心和希望。晚的黑暗、阴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春暖》活动的结尾是一首儿歌:“爸爸妈妈太阳公公下山啦害怕害怕呀……”幼嫩的童音,凄凉而无奈,唱得人撕心裂肺,头麻脊凉。《哑吧新娘》中:“为何为何为何有那赶不完寂寞的长夜”。可见,晚,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全国有留守儿童5800万,残疾人8300万,以及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人群等等。在他们的心灵中,晚上的长夜就是他们的灾难啊。他们在渴望光明、充满希望之中顽强拼搏。党和各级政府对他们百般的呵护、关爱,助他们渡过难关。在我们共同迎接自然春天到来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春天的温暖。节庆之时,不应该触及他们所恐惧和忧伤的“晚”,给他们倾注尽一切可能的关爱,送去温暖和鼓励,给他们助添勇气和力量,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的所在,不要在骨肉同胞的伤口上抹盐啊!
其六、不能再“晚”了。伟大的中国梦,诞生了希望和力量,我们需要衍生出改变现实的动力。让梦想照亮现实,让梦想成为前行的灯塔。时代的筑梦人,要徜徉于复兴大道,而不能徘徊在扁平或堕落的边缘。“春晚”这个名称只是自我陶醉的状态,脱离了全民族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时代的要求就更相差甚远了。从社会性的民族文化价值而言,“春晚”其名是一种退化状态的称符,严重缺乏前进的动力。广电部一再要求:要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权威们多次发文呼吁:中国当下的文学亏欠了时代。文化所孕育的,是时代的动力。我们的艺术,要紧紧追随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利用迎春联欢会的强大气场,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的正能量。一个“晚”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瑕疵,而它暴露在民族文化艺术大厦的皇冠之上确洋洋自乐,是应该引起十分重视和需要快速苏醒的。在我们的理念中,文化对社会的导向和文化教育对社会深远的影响方面的意识不能有瑕疵啊!乐笑儍玩的现象不能恣溢于民族崇高的艺术殿堂啊!著名的钱老生前对中国人才的“病榻之问”,这无疑表露了一代功勋对民族未来的深深关切和对教育方面的憾意与厚望。文化是文明的基础,只有文明才是社会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不竭源泉。中国的文化人、艺术人首先需要正视自己的文化,迅速地和世界文化潮流接轨,不能再“晚”啊!中华好儿女,时不待我晚。一举一动兮,当献筑梦力;一言一行兮,力所圆梦为。
2011年迎春联欢会,有个对对联的活动,上联是:“春晚迎春春不晚”。很显然,对这个上联中的“晚”字,从实质意义上已是否定了。既知“晚”为不妥,为何还要“春晚”而行?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我们的少年时期,在过年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的老人们都要对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事理进行大同小异的家庭传教。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在他们对春的虔诚、珍惜的言传身教中影响着我们,他们对生活勤朴、向往的热枕,无时不刻地启示和激中励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在哪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而他们永不气馁,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耕作。以苦为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但是,在现时的青年中不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只是——享受。做事眼高手低,又怕吃苦等等,连个人的责任都不想承担,还谈什么家庭和社会。享乐主义导致的极端行为,毁坏了不少家庭。社会前进了,物质丰富了,文化水平提高了。而现行的道德素养、精神世界反倒有些萎缩和畸形了。这能不让我们深刻的反思吗?央视荧屏是老百姓心目中神圣的地方,一个主流文化的流通要有全方位的效果,而不是某一个角度的效果。我知道,一个基层最普通的老百姓谈这些问题,或许是不着边际的天方夜谈和杞人忧天,但是,安定和谐的社会需要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对生活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啊!
总之,“春晚”这个带“晚”字名称的运用,在现阶段是:上不符国情,下不合民俗,于政、于史、于文、于艺、于情、于理都不具备应有的优良的民族文化元素,是个自娱而不自尊的名称,它不宜用于中华民族春节节庆的场面用语,从民族的历史文化角度而言,“春晚”是个疾恙之称。之所以现在人们还能接受它,那只不过是人们对于春的崇尚而爱屋及乌所包容罢了。启蒙的“春晚”是从愚昧的、禁锢的年代迈进百花齐放的春天的年代,这个名称的娱乐性、活跃性是时代背景需要的产物,当时人们的思想需要改革、开放的过渡,社会前进的潮流需要活性回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高速发展,它的成长与延伸,应该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升华到“兴”的层面上来。在诸多因素方面确立它最具意义上的典型象征性;符合本民族独立的风格、特点、气质;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的相统一,富有内涵而神韵,符合民族文化的审美观。而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始阶段。“春”之迎承,其民族理念是神圣而崇高的,圣洁而虔诚的,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易之论;“春”之渊博,是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示,我们今天只能让它和美轮美奂的新时代一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辉煌呈现。提高基础文化的民族水准,利用好重大活动的文化影响力。矢志不渝地用文明的文化培育、陶冶、纯粹人们理念、意志、信仰的高尚意识。源源不断地用文明的文化孕育、催生、焕发社会的“正能量”。发扬光大地用文明的文化名称充实、激发、引领民族激情喜迎新春。该给”春晚”正名了,值此佳节,采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民族特色之名称,大力弘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尊春首之吉发,敬社稷之鸿展。复华厦磅礴之威雄,兴中华腾飞之博德。换掉苍白庸俗的疾恙“晚”字,改“春晚”为“迎春”(“迎春联欢会”,该名称主题突出、特点明显、激情主动、蓬勃向上。)或其它更吉祥和更富有生机盛意的春辞,让整个民族所有同胞完全沉浸在一个更加吉祥的、圆满的、充满希望的、迎春联欢会的高度文明的享受之中。让一个充满民族激情的迎春联欢会的现代文明名称来揭示:万紫千红百花盛放迎春到,百业万兴亿众高歌熙春来。
最新评论